徐 明,莊天舒
(長春大學 a.特殊教育學院;b.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長春 130022)
?
全納教育實踐中視障大學生融合能力提升研究
徐明a,莊天舒b
(長春大學 a.特殊教育學院;b.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長春 130022)
摘要:全納教育的意義在于使殘疾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更好地適應社會,回歸主流。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視障大學生的融合能力直接決定著全納教育的效果。本文從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合理的支持服務、強化現代技術學習等方面,探討在全納教育實踐中如何提升視障大學生的融合能力。
關鍵詞:全納教育;視障大學生;能力
學生融合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全納教育的成敗[1]。從目前狀況看,全納教育實踐中視障學生融合能力提升的研究還處在初級階段,為保障視障學生全納教育的穩步發展,視障學生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1我國高等特殊教育和全納教育發展現狀
全納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種先進方式。1994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西班牙薩拉曼卡教育大會提出全納教育的理念,這次大會發表了《薩拉曼卡宣言》,強調每個人包括殘疾人都有受教育權,這是人最基本的權利。殘疾人,不論是聽障、視障還是肢體障礙都應與健全人一樣接受同等的教育[2]。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的全納教育的概念,從此,無數的特殊教育工作者為之而努力,為殘疾人的教育公平、共享工作著。全納教育理念是要求殘疾學生和正常學生在共同的教室學習,在共同的資源下學習,在平等環境中生活。要想實現全納教育,除了社會和學校提供相應的支持和無障礙條件外,全面提升殘疾學生素質,提高其融入社會的能力,也是全納教育得以實施的必要條件。[3]
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是我國最早招收盲、聾啞、肢殘學生的綜合性特殊教育院校,是中國特殊教育的龍頭,表1可直接說明了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辦學層次和規模的發展歷程。

表1 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辦學發展簡況
長春大學全納教育十年來迅速發展并取得豐碩的成果。在國家提倡教育公平且大力推廣全納教育的背景下,長春大學結合自身的優勢資源,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 2005年9月開展了輔修形式的視障學生本科全納教育模式,為視力障礙學生提供了均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經過近十幾年的探索,實現了殘疾人高等教育事業的突破,這是我國高等特殊教育發展的里程碑。雖然在宏觀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由于我國特殊教育起步較晚,視障學生整體融合能力還不能滿足全納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
2視障大學生融合能力現狀
我國視障學生全面素質和融合能力相對較低。視障學生的融合能力是指在全納教育中視障學生與健全學生共同學習和生活中的學習能力、心理調節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我國大部分視障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接受的是相對獨立的封閉的盲校教育,學校為盲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較周到、細致的照顧。從安全出發大部分盲人學生住校,他們主要與盲人同學和熟悉他們的家人、老師在一起,很少有機會與健全學生和更多的人溝通,這種教育環境的獨立封閉,造成他們融合能力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
由于視覺障礙,視障大學生在融合教育中面臨諸多困難。我國的視障大學生因其所接受的教育模式為封閉式教育,所以在溝通能力、文化素質、心理準備、學習能力等方面所具備的融合能力較弱,導致其融入與健全學生共同學習、共同生活中存在很多問題。針對如何使他們順利學習和生活進行研究,以便提高視障大學生融合能力,為學生提供多方面支撐,保障順利完成學業為目的。
視障學生的自身素質和融合能力直接影響全納教育教育的效果,是視障大學生全納教育穩步發展的重要保障[4]。由于我國視障學生能力不足,因此必須制定視障大學生能力提升策略。
3視障學生融合能力提升策略
視障大學生融合能力的提升是全納教育研究中全新的研究方向。課題組在研究內容上有所創新,以視障學生融合能力提高為目標,重點從如何提高視障學生學習能力和視障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等為研究視角。
3.1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及師資培訓
從辦學規模上看,全國有十余所高校設有培養特教師資的特殊教育專業,在校生1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師范院校,畢業生主要面向特殊教育學校(見圖1)。

圖1 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數量和年代關系
在辦學層次上,有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等。有的特殊教育學院還增添了相近的學科或專業, 以滿足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如心理咨詢、聾兒康復教育和學前教育等專業。[5]有的特殊教育院校的特殊教育學科在專業方向上逐漸調整,使之更加合理化,我國特殊教育規模及層次如表2所示。

表2 我國特殊教育規模及層次
不難看出,面向殘疾學生高等全納教育就業的幾乎沒有。他們即使面向對口方向就業,也只是對于殘疾人或殘疾學生的小學或初高中的教育,而從事高等全納教育教師只是針對健全學生的專業教師,他們對視障學生的學習特點、心理特點、生活特點都是陌生的,即便對其充滿熱情或同情,也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針對視障高等全納教育的專業教師的專門培訓勢在必行。
全納教育專業授課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全納教育的質量。要提高視障學生的融合能力,必須對特教師資隊伍建設提出明確的要求,從而形成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愛心的特教教師隊伍。[6]
(1)擴大培訓覆蓋面。
(2)加強培訓的系統性和針對性。采取更加靈活、多元的培訓形式,建議加大特教師資培訓的經費投入,加強特教師資培訓機構的建設。
(3)對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效果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評價類型要有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以及時發現、解決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2確立參與全納教育教師專業標準
(1)制定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培訓標準時,要考慮到以下幾種情況:①接受特殊教育的對象類型;②視障學生所學專業就業類型和專業方向;③視障大學生的教育階段;④教師的任教學科,使其在教學中能夠給予視障大學生有針對性幫助。
(2)做到全納教育師資隊伍培訓的制度硬性要求:①參與全納教育非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的入職培訓;②在職參與全納教育教師的定期培訓;③參與全納教育教師的全員培訓制度。
3.3提供合理的支持服務
支持服務包括在生活、學習、心理、就業等方面對于視障學生的支持。對于大學生而言,尤其是參與全納教育的視障學生,在學習上的合理的支持服務尤為重要。所謂合理的支持服務,既不能是過度的幫助,又不能支持不到位。作為特殊教育教師,我們在全納教育的實施過程中發現,在教師的教學中、課下自學和復習中、在考試過程中,給予其合理的支持,會增強其學習能力,增強其自信心,提高視障學生的自學能力,參與能力和融合能力。我們從課上、課下及考試等方面從不同角度提供相應的支持服務,取得了良好效果(見表3)。

表3 全納教育中對學生的課上支持服務
3.4提高視障學生現代媒體技術
考慮到視障學生的生理特點,發揮其長處,在教學過程中,對視障學生的計算機使用、手機使用、郵件收發、資料搜索等方面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和針對性的提高,尤其是計算機常用辦公軟件的使用,學習和考試過程的無紙化操作等,提高視障學生這方面能力,不僅能提高其學習能力,而且可以拓寬其對外交流的渠道,促進其對外溝通,從而提高其融入社會的能力。[7]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見表4)。

表4 中美日歐視障大學生計算機教學情況比較表
我國視障學生計算機使用水平近年來雖有普遍提高,但更多的都是出于自身的喜好,或是基本通訊需要。設置合理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更應是提高視障學生計算機水平的重要環節,這需要我們在教育實踐中進一步總結和探索。
3.4.1視障大學生計算機教學內容設計
課題組在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合理的教學內容:
(1)計算機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的概念、特點、發展與應用領域;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計算機中的信息表示,計算機病毒與網絡安全等,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組成相關知識,了解計算機發展過程及工作原理。
(2)中文 Windows 7操作系統。讓學生掌握Windows7的基礎知識、掌握文件及文件夾的基本操作。
(3)計算機網絡基礎與Internet應用。包括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Internet及其應用,讓學生掌握了解IP地址和域名等概念,掌握使用瀏覽器瀏覽網頁的方法,掌握電子郵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辦公軟件的使用。包括Word基本操作、文檔編輯與格式設置、圖文混排等。
(5)數據庫基礎知識。包括數據庫的基本概念、關系運算、數據庫設計方法和步驟、Access應用初步。
(6)程序設計基礎。包括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程序設計的方法、程序設計的風格。
(7)軟件工程基礎。包括軟件工程概述、結構化分析與設計、軟件測試與維護。
(8)多媒體技術基礎。包括多媒體技術的概念、多媒體數據處理、多媒體數據壓縮技術。
3.4.2辦公軟件的教學內容安排
對于視障大學生,尤其是參與全納教育的視障大學生,除了要安排盲人常用的讀屏軟件的學習,更為重要的是常用的辦公軟件的學習,具體建議如表5。

表5 視障大學生全納教育辦公軟件設計
在全納教育的實踐中,不斷提高視障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融合,這是全納教育的最終目標。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以確立更科學、更合理的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魏曉東,張貴建. 盲人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建議[J]. 現代特殊教育,2002(11):40-41.
[2]諶小猛,劉春玲. 計算機虛擬技術提高盲人空間表征之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12(9):41-42.
[3]何全. 殘障學生無障礙計算機房建設時的特殊考慮[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12):240-241.
[4]楚洪波,徐明. 盲人按摩從業人員健康現狀及對策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2 (10):1236-1238.
[5]鄧猛,潘劍芳.關于全納教育思想的幾點理論回顧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3(4):1-7.
[6]麻一青,孫穎.殘疾人高等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特殊教育,2012(7):19-24.
[7]杜穎穎.視障高等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責任編輯:李鳳英
Research on Ways of Promoting Integration Competence for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in Inclusive Education Practice
XU Minga, ZHUANG Tianshub
(a.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 b.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of inclusive education lies in how to let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be able to learn and adapt to society, and return to the mainstream. Students are the main subject in education, the integrated ability of visually impaired college students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effec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From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for special education, reasonable support services, enhancement of learning for modern technology and so on, this paper explores ways to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capability for visually impaired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practice of inclusive education.
Keywords:inclusive education; stud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 capacity
中圖分類號:G7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3907(2016)01-0120-05
作者簡介:徐明(1979-),女, 遼寧沈陽人,高級實驗師,碩士,主要從事高等特殊教育及全納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課題 (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224號);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216號)
收稿日期: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