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戰,習樹峰,甘曉靜,梅欣佩,成 潔(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深圳本地水資源缺乏,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98 m3,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11。目前,全市年供水總量的80%為境外東江引水,城市供水依賴外調水源,成為深圳市供水結構的顯著特點。由于深圳供水的“依賴性、單一性、脆弱性”特點突出,全市水資源短缺形勢十分嚴峻。
為了更好地解決深圳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水問題,2008年深圳市編制《深圳市水資源綜合管理試點工作方案》,積極向水利部申報成為國家水資源綜合管理試點。2010年4月,水利部對深圳市申報建設水資源綜合管理試點城市做出批示,印發了《關于深圳市水資源綜合管理試點的批復》。2012年7月,水利部要求深圳市進一步推動水資源綜合管理試點向加快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轉變。擬通過試點建設,建立并實施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和“四項制度”,全面提升深圳市的水資源管理水平。自試點建設以來,深圳市都在積極探索嚴重缺水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的可持續發展路子[1-3],破解城市發展的水難題。
自2011年深圳市被授予“國家節水型城市”光榮稱號以后,深圳緊抓節水長效工作機制,縱深扎實開展各項節水工作,逐步整改完善了節水型城市創建的薄弱環節,不斷鞏固節水型社會創建成果。確立用水效率紅線,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深圳市先后出臺產業轉型升級1+4文件、《關于優化空間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關于推進股份合作公司試點改革的指導意見》等綜合性政策,同時出臺了自主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總部經濟等專項政策,形成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體系,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行動綱領。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各區(新區)、各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市產業轉型升級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市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重大問題。堅定奉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強化對于項目節水減排的前期管理,在《深圳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產業導向目錄》中,堅持將萬元GDP取水量作為產業導向目錄的核心指標, 對耗水量大、嚴重污染環境的印染、皮革、電鍍等企業實行關、停、并、轉,大力扶持發展低耗水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提高節水標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在投資立項等產業準入中強化水資源的剛性約束,控制新增項目用水總量。通過流域限批提高產業準入門檻,限制一批污染企業進入觀瀾河、龍崗河、坪山河流域,2013年共否決項目517宗。通過節水型產業的引入和逐漸深化,全市工業、城市生活等各個方面正在向節水型方向轉變,以更低水資源消耗和水環境代價,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計劃用水是實行用水總量控制,保證水資源高效利用的最有效的節水措施。對此,深圳市高度重視,2005年正式啟動全市計劃用水管理工作,2007年頒布實施《深圳市計劃用水辦法》。近年來,采取多種措施,不斷加強計劃用水管理工作。一是擴大計劃用水管理范圍,將單位用戶正常用水,以及基建臨時用水、景觀用水、園林綠化用水等一律納入計劃用水管理范圍。每年對全市10萬多家單位用戶下發年度用水計劃,全市計劃用水率達100%,實現了單位用戶用水的過程控制。二是加大水平衡測試工作力度。目前已完成1000多家單位用戶的水量平衡測試工作,測試后得出的用水數據作為單位計劃用水量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組織水量平衡測試機構準從業人員進行專業技術知識考試,完成11家水量平衡測試機構的備案工作。三是提高計劃用水實施力度,每年定期對600多家單位用戶進行用水計劃現場核查,提高了計劃用水指標剛性。四是加大宣傳,對逾千家單位用戶進行了計劃用水知識培訓,制作并下發了近8000份計劃用水宣傳手冊,用戶節水意識和節水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為加強建設項目用水節水設施管理,2008年深圳市制定出臺《深圳市建設項目用水節水管理辦法》,節水“三同時”制度和用水節水評估制度得以全面實施。每年完成300余家新改擴建項目用水節水評估報告、施工圖設計和竣工驗收文件進行審查,對項目實施各個階段的節水工作進行嚴格把關。2010年出臺了《建設項目用水節水評估報告編制規范》,進一步規范了建設項目用水節水評估報告編制,推進了用水節水評估工作的進展。2013年出臺《深圳市建設項目用水節水評估報告審批行政許可實施辦法》,進一步規范和指導深圳市建設項目用水節水報告的審批工作。為積極推進各區(新區)建設項目節水“三同時”審批工作,將區管建設項目節水管理工作納入各區年度水務績效考核,目前各區節水審批工作已基本理順,進展良好。
近幾年,深圳市逐漸加大了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的工程創新和管理創新,將低影響開發理念引入城市建設,主辦了“國際低影響開發技術應用研討會與工作坊”,進一步向全社會宣傳了低影響開發的建設模式,建成光明大道低影響開發道路示范項目,在全市乃至全國范圍內推廣綠色道路建設做出了表率。編制完成光明、坪山、龍華再生水利用詳細規劃以及麒麟片區(包含麒麟山莊和療養院)非常規水資源利用規劃;南山及前海片區的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項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建成西麗、濱河、羅芳、橫崗等再生水回用工程,建成僑香村、南山商業文化中心區、大運中心等雨水、中水綜合利用工程。作為國家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城市,編制完成《深圳市建設國家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城市實施方案》,積極推進海水淡化技術的研究,以及小型利用設施的建設。
2005年來,深圳市以實現“效益深圳”為指導方向,以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為主線,大力推動企業技術改造,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2010年出臺《關于印發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若干意見》,支持企業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2012年出臺《深圳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配套政策》,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產業,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優化核心工藝和關鍵流程。2011-2013年全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共計375億元。建立節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通過政府采購目錄引導全社會使用節水型工藝、產品。根據《深圳市節約用水條例》規定,定期開展《深圳市節水型工藝、設備、器具名錄》的征集、評選和發布工作,引導和鼓勵用水單位和居民使用節水型工藝、設備、器具。目前,節水產品數量已發展到300多種。編制全市循環經濟產品目錄,將節水名錄中所列工藝、設備、器具全面納入深圳市政府優先采購范疇。開展“深圳市節水設備器具推廣應用項目”研究,對深圳市紅嶺中學(高中部)、深圳市福田外國語學校(僑香校區)、深圳市福田中學、深圳實驗小學等11所中小學校進行了校園節水器具改造,樹立了公共機構節水試點,開拓了全市公共場所節水新局面。
為降低管網漏損率,提高用戶龍頭水水質,全面啟動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建設,從2013年開始,用5年時間投資18億元對全市600個居民小區30多萬戶居民的供水管網進行改造,目前已建成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27個,創建完成優質飲用水達標小區50個。為減少水廠的供水損耗,有效改善供水管網跑、冒、滴、漏問題,加大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力度,2011-2013年全市共計投入7.5億元,完成1 720 km供水管網改造,將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3%以下,水務集團等部分供水企業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下。
充分發揮水價調節作用,合理提高非農業用水價格,穩步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制度。利用“超量加價,多超多付”辦法調控用水需求。對居民生活用水實行1∶1.5∶2三級階梯計量水價;對單位用戶實行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收費制度,超計劃加價收費制度的實施,開征污水處理費,率先建立起以節水為核心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水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水資源價格和水環境保護收費形成機制,增強了市民、企業節水意識。實現了水價格與自來水價格聯動機制,2011年3月31日印發了《關于調整深圳市原水價格的通知》和《關于調整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自來水價格的通知》,2012年印發了《關于調整深圳市原特區外等區域自來水價格的通知》,調整了原水價格和自來水價格,深圳市原水價格和自來水價格已基本實現“同城同價”。
根據水利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中的要求,選擇與節水相關得用水效率控制指標[4]共有6項,分別為萬元GDP用水量、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供水管網漏損率、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再生水利用率和節水器具普及率等指標。
統計2010年至2014年各指標的變化情況如下:全市萬元GDP用水量由2010年的19.95 m3下降到2014年的12.09 m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10年的14.15 m3下降到2010年的7.59 m3,在全國大城市中處于領先水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2010年為92%;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2010年為12.96%(2014年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為由于其他工程施工,造成輸水管線爆管);再生水利用率由2010年的35.9%提高到2014年的66%;節水器具普及率自2010至今一直為100%。

表1 2010-2014年深圳市主要節水指標值
深圳市注重全方位節水管理,為提升用水效率的取得了成功經驗。
政策上,深圳市實施5項節水審批,對全市10萬多家單位用戶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嚴格執行建設項目與節水設施“三同時”制度,建立節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把節水技術改造納入產業技術進步資金扶持范圍,用“超量加價,多超多付”的辦法調控用水需求。
管理過程中科學核定用戶用水定額,深入開展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專項行動,對不同類別的單位用戶制定不同的水量平衡測試和驗收辦法,驗收結果與節水獎勵資金掛鉤;對年用水量超過5 000 m3以上的食品釀造業、電子加工業等1 000多家企業進行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調查,取消不達標企業的產業技術進步資金補助;按行業、按區域對重點單位用戶和居民小區、企業、公共場所節水器具普及達標核查,節水型器具普及率達100%;投入15.83億元實施市政供水管網和基層社區給水管網改造,全市管網漏損率降低到了13%以下;針對電廠等耗水大戶,充分利用濱海地理優勢,加大海水利用,大幅提升傳統水資源替代率。
宣傳方面,每年面向社會征集發布《深圳市節水型工藝、設備、器具名錄》,引導和鼓勵用水單位和居民使用節水產品,數量已達300多種,開展市民東江行、節水好企業、好家庭評選等廣大市民喜聞樂見的體驗式宣傳。通過采取綜合措施,推動深圳市用水效率指標始終處在全國前列。
現階段深圳市的節水型城市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依然任重道遠。下一階段還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不斷總結經驗,節水優先,大力推廣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以《深圳市再生水利用管理辦法》為基礎,積極研究建立切實有效的再生水使用激勵機制。譜寫節水型城市建設的新篇章。
[1] 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 深圳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R]. 深圳:深圳市水務局, 2007.
[2] 深圳市水務局. 深圳市水務發展“十三五”規劃[R]. 深圳:深圳市水務局, 2016.
[3] 鐘偉民,羅宜兵,靳亮亮,等. 深圳:創新管理理念 破解城市發展“水”難題[J].中國水利,2014,(15):23-25.
[4] 陶 潔,左其亭,薛會露,等.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及確定方法[J]. 節水灌溉,2012,(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