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榮江,薦世春,徐文藝,馬繼春,王小瑜
(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濟南 250100)
?
大蒜直立栽種器的設計與試驗
崔榮江,薦世春,徐文藝,馬繼春,王小瑜
(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濟南250100)
摘要:大蒜種體入土后的直立度控制技術是影響大蒜播種機播種質量的關鍵技術之一。為此,根據吊藍移栽機原理,設計了一種偏心式大蒜直立栽種器,并提出一種逆向設計扇形打開器的方法。樣機試驗表明:在栽種速度0.2m/s、圓盤栽種半徑165mm、栽種株距130mm條件下,直立栽種率在98%以上,滿足大蒜機械化播種要求,扇形打開器與設計吻合;不足之處在于:整個機械結構尺寸方面還需進一步優化設計。該研究為大蒜直立栽種器的設計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大蒜直立栽種器;扇形打開器;直立栽種
0引言
直立栽種是我國大蒜種植的傳統農藝要求,直立栽種可以使蒜頭質量大、橫徑大[1]。目前,人工點播的方式是播種主要方式,很難實現大蒜規范化種植,不規范的種植模式嚴重阻礙著大蒜機械化收獲的推廣應用。因此,要提高大蒜生產機械化水平,形成大蒜標準化種植及生產全程機械化,首要環節是開發高效適用的大蒜機械化播種裝備,其核心內容之一是大蒜種體直立栽種技術與裝置[2]。
國外大蒜種植多采用隨機播種,排種器為轉勺式或氣吸式,其種植農藝和國內差距較大。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直立栽種器是中國農業大學金磊[3]在2007 年研究的同步垂直插入直立投種機構,其反轉驅動機構為行星輪機構,結構緊湊,為大蒜直立播種器設計提供了較好研究基礎。2013年,李瑞川[4]等采用行星輪種植機構設計了WZ-4 型大蒜種植機。2011 年,何岳平[5]等將水稻插秧機分插機構工作原理作為大蒜栽植機栽植系統的優化設計基礎,從理論上證明了優化后的分插機構工作參數符合大蒜栽植的農藝需求。
本文在對大蒜種體入土后直立栽種條件研究基礎上[6],將吊籃式移栽機原理作為大蒜栽種機栽植系統設計基礎,設計了一種偏心式大蒜直立栽種器,并提出逆向設計扇形打開器的方法,為大蒜直立栽種器的設計提供了參考。
1大蒜種體物理參數
蒜種為金鄉紫皮大蒜,選取形狀規范、個頭飽滿的蒜瓣作為測量對象,每個等級隨機取樣50粒蒜種作為測量樣本,分別測量大蒜種體的長度L(mm)、寬度B(mm)、高度H(mm)和質量M(g)作為大蒜種體形態分析的基礎數據,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蒜種數據統計表
2機械結構與工作原理
栽種機構包括栽種鴨嘴、固定軸、栽種軸、栽種圓盤1、驅動鏈輪、偏心拉桿、栽種圓盤2、扇形打開器、偏心圓盤及固定座,如圖1所示。栽種圓盤1和栽種圓盤2通過軸承座安裝在固定軸上,栽種軸通過滑套安裝在栽種圓盤1和栽種圓盤2之間,通過偏心拉桿將偏心圓盤與栽種軸連接,形成偏心直立栽種機構。其中,扇形打開器固定在固定軸上,栽種鴨嘴固定在栽種軸上,驅動鏈輪與栽種圓盤1固定連接。

1.偏心拉桿 2.栽種圓盤2 3.扇形打開器 4.栽種鴨嘴 5.固定軸 6.栽種軸 7.栽種圓盤1 8.驅動鏈輪 9.偏心圓盤 10固定座
動力通過驅動鏈輪傳入,通過栽種圓盤1和驅動軸帶動栽種鴨嘴轉動,在偏心連接板和偏心圓盤的作用下,栽種鴨嘴實現垂直入土;當栽種鴨嘴入土到合適位置時,扇形打開器與碰撞轉軸發生接觸,連接桿下移,鴨嘴活動部件打開一定角度,栽植作物落入土中;當栽種鴨嘴出土后,扇形打開器與碰撞轉軸分離,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鴨嘴活動部件回位,完成一次栽種,依此循環。
大蒜直立栽種器的運動本質為6個平行四邊形機構(ABCD)圓周運動和機組水平移動的復合運動,其運動簡圖,如圖2所示。

圖2 栽植系統運動簡圖
在栽種過程中要滿足種體“零速”投種要求,即滿足軌跡特征參數λ≥1,如圖 3所示。與栽植器下降段投種相比,上升階段投種,種體和栽植器在豎直方向的相對速度更大,分離時間更短,更有利于投苗。鴨嘴栽種器最佳投種時間應該是圖3中所示軌跡OB段。

圖3 軌跡特征參數
3主要工作部件
在栽種深度和株距確定的情況下,其栽種圓盤半徑決定著栽種鴨嘴的實際運動軌跡,該軌跡決定著栽種鴨嘴在土壤中形成的種穴形狀。栽種鴨嘴運動軌跡如圖4所示。設栽種鴨嘴入土深度為H=55mm、B=45 mm、S=130 mm,根據大蒜栽植系統工作參數與成穴參數的關系[6],取栽種圓盤半徑為165mm。
栽種鴨嘴結構如圖5所示。鴨嘴固定半件固定在栽種軸上,碰撞桿通過連接板與鴨嘴活動半件連接;當碰撞桿與扇形打開器接觸時,鴨嘴活動半件打開,接觸解除后,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鴨嘴活動半件閉合。
大蒜種體形態不同于其它移栽體,本身形態不具有保證直立的支撐面,要依靠栽種鴨嘴形成的土穴來定位,根據上述測量大蒜種體物理參數和栽種鴨嘴運動軌跡,取鴨嘴最大打開角度為20°。

1.鴨嘴固定半件 2.鴨嘴活動半件 3.復位彈簧 4.碰撞桿
扇形打開器是整個栽種系統的核心部件,決定著栽種鴨嘴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及打開和閉合規定的角度,使鴨嘴中的蒜瓣掉入其剛開出的種穴中,如圖6所示。
通過公式計算的方法設計扇形打開曲面,其計算過程非常復雜。根據動力學仿真軟件、三維建模軟件和激光切割軟件間的數據轉換關系,提出一種逆向設計和生產扇形打開器的方法,設計過程如圖7所示。

圖6 扇形打開器工作示意圖

圖7 逆向設計扇形打開器示意圖
根據圖7逆向設計扇形打開器示意圖,對扇形打開器的設計過程進行介紹,該直立栽種器的主要結構尺寸參數和工作參數如表2所示。

表2 直立栽種器結構尺寸和工作參數
1)步驟1:根據對直立栽種器的結構分析,建立直立栽種器的三維模型,如圖8所示。

圖8 栽種器三維模型
2)步驟2:將三維模型導入ADAMS軟件,生成直立栽種器的虛擬樣機模型,根據大蒜實際栽種需要軌跡和鴨嘴打開角度,添加相關運動約束和驅動函數,確定栽種鴨嘴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及打開和閉合規定的角度,如圖9所示。

圖9 軌跡生成模型
3)步驟3:生成碰撞桿質心相對驅動圓盤的軌跡曲線,并提取該軌跡的數據,將其導入三維軟件,生成扇形打開器三維模型,如圖10所示。

圖10 扇形打開器三維模型
4)步驟4:將扇形打開器三維模型導入直立栽種器的虛擬樣機模型,去掉栽種鴨嘴的驅動約束,在碰撞桿與扇形打開器之間添加接觸約束,如圖11所示。

圖11 軌跡驗證模型
5)步驟5:通過激光切割,加工出滿足該直立栽種器的扇形打開器,如圖12所示。

圖12 扇形打開器
4樣機試驗
根據上述設計,試制單行樣機,并在土槽內進行試驗。土壤類型為沙壤土,翻耕平整,土壤堅實度為300~500 N/mm2,機組前進速度為0.2m/s,采取人工投種的方式。
1)樣機1試驗:樣機試驗過程中存在栽種軸扭轉問題,嚴重影響著栽種效果。
2)樣機2試驗:為解決栽種軸逆轉問題,去掉3根栽種軸,添加3根橫梁,將左右兩栽種圓盤連成一體,如圖13所示。樣機試驗結果表明:該樣機運行穩定,直立栽種率在98%以上,滿足大蒜機械化播種要求,扇形打開器與設計吻合,如圖14所示。

圖13 樣機試驗

圖14 栽種效果
5結論
1)樣機試驗表明:偏心式大蒜直立栽種器可以滿足大蒜直立栽種需求;逆向設計扇形打開器的方法簡單、可靠、實用。
2)目前樣機設計還較為粗糙,栽種株距是設計株距的一倍,在整個機械結構尺寸方面還需要做進一步優化設計。
參考文獻:
[1]金誠謙,袁文勝,吳崇友,等.大蒜播種時鱗芽朝向對大蒜生長發育影響的試驗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 2008, 24(4):155-158.
[2]崔榮江,張華,徐文藝,等.我國大蒜機械化生產現狀及發展思路探討[J].農機化研究, 2015, 37(3):264-267.
[3]金磊.大蒜種植機械設計[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 2007.
[4]李瑞川,孫雪,宋傳濤,等.WZ-4 型大蒜種植機械的概述及研究[J].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2013,51(5):15-18.JP
[5]何岳平,陳青春,何瑞銀,等.大蒜栽植機栽植系統優化設計與運動分析[J].農業機械學報,2011,42(2):88-93.
[6]崔榮江,張華,徐文藝,等.大蒜種體入土后的直立栽種條件研究[J].農機化研究, 2015,37(2):83-86.
Design and Test of Garlic Upright Plant
Cui Rongjiang, Jian Shichun, Xu Wenyi, Ma Jichun, Wang Xiaoyu
(Shandong Agriculture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Garlic kind of body after the grave upright degree control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garlic seeder seeding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hanging blue transplanting machine, design a kind of eccentric garlic erect plant, and puts forward a kind of reverse design fan open methods. Prototype test showed that the plant speed 0.2 m/s, disc radius of plant 165mm, plant planting distance 130 mm, erect plant rate over 98%,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echanization planting garlic, fan-shaped open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sign; Deficiencies in the whole mechanical structure size aspects still need further optimization design. The study offer reference to the garlic of upright plant design.
Key words:garlic upright plant; the fan opening; erect plant
中圖分類號:S22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88X(2016)09-0201-05
作者簡介:崔榮江(1983-),男,山東巨野人,助理工程師,(E-mail) cuirongjiang2009@163.com。通訊作者:薦世春(1963-),男,濟南人,研究員,(E-mail)jscsh2002@163.com。
基金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ZR2015PE004);山東省農業重大應用技術創新項目(魯財農指[2014]38號);濟南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201401273)
收稿日期:201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