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艷
[編者按]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習近平“48字”新聞輿論工作方針,既全面系統又寓意深刻,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根本目標導向,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的行動指南。為此,本刊編輯部結合辦刊實際組織了一組筆談,以順應時代潮流,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當中國新一輪改革進入深水期的新春時刻,面對繁復的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48字”的新聞輿論工作新職責新使命觀,對新時期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其中首要一條,便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尤其是人類社會進入近現代文明之后,輿論工作一直是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僅以“新華社”為例,自她從誕生的那天起,即上個世紀30年代初創建于中央蘇區首都——江西瑞金——時稱“紅色中華通訊社”(簡稱“紅中社”),同時就有了《紅色中華》報。隨著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的發展,后改名為《新中華報》,“紅中社”隨即改為“新華社”,從此活躍在各個戰場,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直至新中國建立,“新華社”亦即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成為宣傳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窗口。就是在這漫長而堅實的輿論陣地開拓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我們黨特有的“新聞必須真實”“新聞必須具黨性”的理念,因而,“新華社”及后來創刊的《人民日報》一直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重視,并最終躍入世界輿論宣傳的舞臺。
歷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由于時局的裂變,我們面對的不僅是一個多維的世界,而且也是一個紛繁的博弈亂局,是一個隨著現代技術大媒體襲來而形成的既開放又多元的互聯媒體新時代——知識爆炸、自媒體搶灘、信息高速公路形態,讓人目不暇接,讓人眼花繚亂。于此之下,外媒體自然進入各“終端”,以至無國籍、無邊界……,因而,沖擊著傳統媒體形態,因而“黨媒體姓黨”,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自然而然地擺在了新聞媒體人的面前。所謂“舉旗幟”,就是新聞媒體人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保持對黨和對國家忠誠的政治品格,真正做到在事關政治方向問題上毫不動搖,在環境復雜多變的時局中理直氣壯,在履行職責時嚴守政治紀律、遵守政治規矩,不迷失方向。
不諱言,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的沖擊面前,多少顯露出其艱辛。究其原因,當然可以從客觀上找到若干條,但作為媒體尤其是活的媒體人,其自身政治意識淡薄不能說不是主要根源。從這個角度講,習總書記的“旗幟”意識和“導向”意識的提出,不但重要,而且及時。
當然,“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并非抽象的口號,對于媒體和媒體人而言,有極大的可操作時空:對于期刊及其欄目的設置,具體到每一篇文稿的策劃和組織;對于網站及其網頁設計,具體到每一條信息的搜集和推介;對于媒體及至傳媒個體,具體到每一篇文稿的政治把關和理論創新等等,無不與構成傳媒體之群體及至個人之政治覺悟、意識形態相關。一句話,“舉旗幟”,就是高舉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旗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旗幟,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五大發展理念”旗幟;“引領導向”,則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努力傳播正能量,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走人間正道,這就是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