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玲子
作為巴西人引以為傲的城市,庫里提巴有很多讓人大開眼界的“招數”。垃圾在這里,竟能換食品!這里的城市綠地可以放牧!這里的公交司機可控制紅綠燈!這個地方禁止在公園鋪設硬質路面,公園里的步行道多為土路!
清運垃圾要繳費,這在其他城市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可在庫里提巴,清運垃圾不僅不繳費,還可以用來換取食品。多么新奇的做法!
1989年,庫里提巴市政府發起了名為“讓垃圾不再是垃圾”的運動,動員全市各家庭從垃圾中分離出可回收利用的物資。回收的垃圾分成5大類。其中,紙張、玻璃、罐頭瓶和塑料等可作為工業原料,而腐爛的蔬菜、水果等有機物,則可用作農業肥料。
連庫里提巴的小學生都知道,將每天回收的紙張再利用,相當于少砍1200棵樹。他們從小就有很強的環保意識。當然,庫里提巴是不會讓孩子們白勞動的!市政府專門設立了“垃圾購買項目”,市民可用垃圾交換食品。
猜猜看,他們是怎么用垃圾換食品的呢?
在庫里提巴的各個居民社區,垃圾回收公司的專用車輛每周來兩次,都是兩輛同行,前一輛車回收垃圾,后一輛車分發食品。兩公斤回收物資可換得1公斤食品,也可以兌換公共汽車票、練習簿或圣誕節玩具。
原來,政府所提供的糧食、蔬菜、水果和蜂蜜,都是從當地農民手中低價購買的季節性剩余產品,幫助他們處理庫存。所以,這種活動既環保,又滿足了市民的生活需求,還為當地農民增加了收入。
迄今為止,庫里提巴垃圾回收率已達到95%,每月有260噸可回收垃圾交換80噸食品。這就好比260輛小卡車的垃圾,變成了80輛小卡車的食品。場面極其壯觀!
因為干凈整潔,庫里提巴被聯合國授予全球首批“最適宜居住的城市”,創造了南美洲的一個“奇跡”。俗話說,一招鮮走遍天。但是,庫里提巴可不是只此一招。
庫里蒂巴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人均綠地面積581平方米,是聯合國推薦數的4倍,其綠化的獨到之處是,自然與人工復合,即使是在鬧市的街邊也聳立著不少參天大樹。它們是在這里土生土長的,樹齡有的已經100多年,有的樹比城市還古老(該城市有200多年歷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庫里蒂巴的市樹——巴拉那松,此樹樹干通直,華蓋如云,遠遠望去,似一支支高聳入云的倒張的雨傘,點綴著市內的公園,布滿城郊山野。
庫里蒂巴的人工綠化注重樹種的多樣化配置,既考慮到城市美化的視覺效果,也考慮到野生動物的棲息與取食。全市大小公園有200多個,全部免費開放。此外,庫里蒂巴還有9個森林區。
庫里蒂巴城市草地中一部分是天然的,可以放牧,不怕踩踏;人工草地使用的也是生命力與適應力極強的鄉土草種,都直接與公路和步行道相接,與城市建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初到庫里提巴,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是馬路上一個個巨大的透明玻璃圓筒。這些直徑約2米的透明圓筒,就是庫里提巴的公共汽車站。圓筒的一端是入口,另一端是出口。入口處設有旋轉柵欄和售票臺,乘客買票后,推動柵欄進入站臺候車。乘坐輪椅的殘疾人由液壓升降平臺送到站臺的氣動門前。
汽車靠站時,車門和站臺門直接對接,同時打開。這種特別設計的公共汽車沒有上下臺階,底盤與站臺高度相同,乘客進出汽車時如履平地,方便快捷,簡直媲美城市地鐵。所以,這種公交車系統也被稱為馬路上的“地下鐵”。
選擇這種公交系統的初衷,是為了減少城市空氣污染——因為公交便捷,私家車就會相應減少,污染自然減少。
說起來,庫里提巴公交車比地鐵擁有更多的“特權”。為了公交車,交通部門在馬路中央辟出一條公交專用的快速通道,封閉的設計保證了公交車的專屬權。
這還不算什么。庫里提巴的公交司機還可控制路口的紅綠燈,這樣就保證了公交車的車速與地鐵相當,每小時可達60公里。
庫里蒂巴位于兩條大河流之間,另有5條小河流經該市。在城市建立后的兩個多世紀里,人與河是和睦相處的。但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情況發生了變化,移民開始定居在河流泛濫的低凹平原上,人與河水爭地,洪災越來越多。市政府花費數百萬美元建造分洪工程亦無濟于事。后來市政府實施變抗洪斗爭為保護河流的新戰略,頒布了一系列嚴格保護河岸的法律,讓人們遷出最高水位以下的居住地,將其變成沿江公園和分洪蓄洪的湖泊濕地。每個湖泊如今都已成為供人休閑的新建公園的核心。這種不與河爭地,順應自然的做法果然終止了洪災,其費用也比傳統的修筑堤壩和分洪抗洪花費少。
為了切實保護自然生態,市政府還禁止在公園鋪設硬質路面,公園里的步行道多為可滲水的土路;在游人集中的景區、景點,用來遠眺的平臺則使用架空的網狀金屬裝置,可透光、透水、透風。所有這些措施,既是為了保護自然系統的健康性和完整性,也是為了維護城市的水資源循環,使雨水落下后能夠在原地浸潤。
30多年前,庫里蒂巴同樣被許多問題所困擾:街道擁擠不堪、城市空氣污濁、社區一片衰敗景象。1971年被推選為市長的蓋莫·勒那是位建筑師。他將庫里蒂巴作為城市改革的實驗室,用全新的理念進行大膽的革新。勒那首先將城市貧困和交通擁塞問題捆綁在一起處理。他認為城市交通不僅是一種運載人的方式,還是指導土地使用和調整經濟增長的因素。故他一反常規的做法,不是大規模征用土地去修路,而是改修現有路面,建立起高速運轉的交通系統。
城市交通的發展決定城市的發展。勒那搶在土地開發商前面,讓政府購置了一些交通即將方便的黃金地段,發展經濟,解決日益增長的人口與就業問題。1975年政府購置了西部距市中心6英里的一塊16平方英里的土地,作為庫里蒂巴的工業區。隨后征招了500多家無污染的工業企業,同時,市政府又在工業區附近給低收入者建了住房、學校、醫院、購物及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工人居住區靠近工廠,與圣保羅的工人相比,這里的工人每周可節約20個小時上下班往返時間。
庫里提巴法式風格植物園是這座城市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這里有色彩繽紛的花朵、各種池塘、小徑以及新藝術風格的溫室,置身于此,仿佛身處夢幻甜美的童話王國。
觀賞植物之后,你可以前往維拉瓦拉國家公園,繼續探索庫里提巴的迷人景觀。你還可以去宏偉的鐵絲劇院觀看表演,這座劇院的外形全部由鐵絲打造而成,簡直太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