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驥
當電子郵箱中蹦出一封從太平洋彼岸發來的郵件時,在美國曾當了10年警察的石子堅立即意識到它為何而來。
他的后輩,一個上崗才11個月、名叫梁彼得的華裔警察,不久前被控二級誤殺的重罪,將面臨最高15年的刑期。此后,美國華人社區罕見地為他奔走鳴不平。他們在白宮請愿網站上發起聯署,按照相關規定,只要征得10萬簽名,白宮就必須予以回復。
石子堅最終做了一個不一樣的決定:他沒有簽名。
“我同情他。他的從警生涯就此中斷,甚至美國夢也一去不復返。但同情歸同情,他的錯誤做法造成了無辜平民死亡的后果,還是得依法辦事。”
另一位前美國洛杉磯華裔警察范昕選擇了簽名。
如今,請愿簽名早已超過十萬。緊接著,2016年2月20日,一場繼簽名之后的華人大游行席卷全美四十余座城市。這是美國華人第一次展開如此大規模的游行。
掏槍的藝術
在石子堅看來,有罪無罪早已不是應該糾結的重點。
案發之時,梁彼得和搭檔進入一棟位于紐約布魯克林East New York區域的“粉紅屋”做“垂直巡邏”(Vertical Patrol,在同一棟樓的不同樓層,幾個警察同時巡邏)。“粉紅屋”,即政府樓,是專門給低收入群體租住的地方。
梁彼得先和同事藍道乘電梯直達8層,之后從8層開始走樓梯,逐層向下巡邏。黑色覆蓋了8樓的樓梯井,梁彼得呼喚同伴“給我點光”,但微弱的手電光似乎并沒有什么作用,梁彼得于是掏出槍,持于左手,右手握著手電,用右肩頂開樓梯間的門,進入。
一切看起來有條不紊,但突如其來的槍聲打破了沉寂。一顆子彈“意外”地溜出梁彼得的手槍,射到墻面后反射,擊中了正在5樓的非裔男子Gurley的心臟。
有著10年美國警界工作經驗的石子堅告訴筆者,拔槍即視為使用槍支。當“本人或他人正在面臨或可能遭受第三方重傷或死亡攻擊時,警察可以拔槍”。然而,具體哪些情況,并沒有成文規定。只要有一個合理的懷疑,掏槍的問題不大。
目前在國內做影視編劇的范昕也曾在洛杉磯地區當了近十年的警察,他證實,在洛杉磯這樣犯罪高發的大城市,舉槍執法是常有的事。
“如果,在這棟樓巡邏的紐約警察都曾掏槍出來,梁彼得掏槍就具有合理性。”石子堅說。然而,梁彼得在法庭上陳述的理由竟然是“因為一片漆黑,他感到恐懼所以舉槍”,這樣笨拙的言辭讓陪審團并不買賬。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在黑暗環境下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恐懼徒增,可以理解。但對可以使用致命性武力懲奸除惡的執法者,公眾顯然無法如此寬容。
又何況,舉槍之后,梁彼得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把手指放在了手槍扳機上。
“警局有明確規定,除非馬上進行射擊,否則手指必須在扳機護圈外頭。”石子堅對筆者透露。
第三個給梁彼得最終被起訴致命一擊的事實證據是,紐約警槍防止走火的特殊性能。
事發時梁使用的是一支格洛克G19手槍,這是紐約巡警的標配。G19的設計很特殊,它有個保險在扳機上,沒扣扳機時保險會自動彈起頂住扳機,這個保險只有在扳機被扣下時才會打開。紐約警察學院的槍械教官向媒體證實,每年紐約警局內的G19走火也就有20次左右,并且極少由槍械本身引起。此外,這款警槍的扣發力度也被做了特殊處理,相比這款槍械原廠扣發力度5.5磅,紐約警局“定制版”達到12磅,而梁彼得使用的那把手槍經槍械專家的測試顯示,實際扣發力度為11.5磅。
陪審團成員一一試驗梁彼得的手槍,最終給出“并不容易扣下扳機”的結論。而它,對于試圖以“無意識開槍走火”為己辯護的梁彼得來說,情況非常不利。
9號陪審員說:“我認為他犯了一個錯誤,把手指放在了扳機上。”他同時也表示,所有陪審員都知道梁彼得不是故意的,但畢竟有人死亡,造成了嚴重后果。可以看出,陪審團成員認為梁彼得把手指放在扳機上,違反了警方規定。
保護你的屁股
如范昕所言,好萊塢中的美國警察,往往身手矯捷以一當十,執法行動驚心動魄。而現實中的美國警察,絕大多數時間是處理日常瑣事,許多警察干到退休也沒有親歷過槍戰。
范昕本人有過一次啼笑皆非的出警經歷。那次他和同伴值勤,警車的電腦里收到一段信息:53D,×××路×××號路邊出現一個冰箱,臨街住戶電話投訴,請前往處理。
接到這個信息,范昕同伴的第一反應是:“活見鬼,你讓我們怎么處理?”難道要把冰箱用繩子捆在警車后面馱回局里?同伴感嘆,現在的美國人都被慣壞了,遇到芝麻大點事就找警察,把警察局當成了保姆兼家政。
可又沒辦法,投訴的家庭主婦說:這么大的冰箱放在街道邊上,如果在外玩耍的幼童鉆進去,冰箱門關上有可能出不來,造成窒息死亡。
這話聽起來實在有些天方夜譚,但說白了美國警察局更像是一個24小時全天候的社會服務總行。
范昕到達出警地點就開始研究,如何才不會讓小孩被關在這個廢棄冰箱里頭。他們先是滿頭大汗地試圖拆下冰箱的門,結果徒勞。最終,他們只得用警察圍欄現場的黃色膠帶,把冰箱一層一層地五花大綁起來。
當班的警隊負責人表揚范昕和同伴干得漂亮,擅長保護你的屁股(Protect Your Ass:指警察的自我保護,不被人揪住不作為的小辮子)。
當沒能保護好自己屁股的時候,梁彼得的辯護人用18個月警齡試圖博得普通大眾組成的陪審團的同情,卻又一次犯了大忌。
石子堅向筆者介紹,美國警察正式上工前必須先接受6個月的警校培訓,從警校畢業后才是“上路面”,當巡警必須期滿1年。而警察生涯的時長是從入警校那一刻起就開始計算,梁彼得從警校畢業后,上崗近一年,馬上就要轉正。
范昕認為這個時間還是相對較短的,但石子堅說:“1年的警齡已經算‘老警察了。滿1年就可以自由選擇警種,比如警犬科、特警科、排爆科等。”在美國,巡警擔負了全美七成以上的警務行動。每天24小時,每周7天,全年無休。因而巡警又被稱為美國警界的脊梁,是主力中的主力。
“我認為梁彼得的恐懼不是情有可原。執法環境就是壓力下的執法,生死環境下的執法,不恐懼是對警察的基本素質要求。”石子堅說,在警校第一周,就有心理學家對警察學員進行上課輔導。
在入警界還不到一年的時候,石子堅碰到了一個試圖襲警而達成“援助式自殺”目的的人。此人被迫下崗,生計無著落,便call警察上門。“他拿著二十多公分的尖刀向我沖過來,我當時就算連擊兩槍,也是合理合法的。”但石子堅最后把舉起的槍又放回了槍套里,空手奪下了自殺者的刀。
在石子堅眼里,這是警察的義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梁彼得案中對他作為18個月菜鳥警察的反復重申,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加分反而扣分。甚至他自己作證時,也承認巡邏那棟建筑將近一千次。
你不得不承認,這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首先,執法者必須擁有足夠的權威和效率,同時他們又只被允許對窮兇極惡的“壞人”使用致命性武力。這個要求看似不過分,但現實操作中卻有其難度,因為“壞人”總是由法庭來認定。而警察則被迫在此前的分秒之間做出生死抉擇。這使得警察在自身安危受到潛在威脅時,還承擔了巨大的社會責任和刑事責任。他們在轉瞬之間不得不做出的決定,必須經得住公眾、媒體、刑事專家、法庭的反復推敲。
人們因此笑言,美國警察頭上有三把利劍:紀律懲戒、民事賠償和刑事處罰。
警槍走火,這種事情在美國警界其實并不少。石子堅在美期間,身邊一位同事就曾遭遇過。這位名叫保羅的同事和新婚妻子度蜜月期間,因妻子好奇便把槍拿出來把玩,不曾想槍走火。保羅立刻被所在警局開除了。
雖然走火了,但是沒造成后果的,頂多面臨市民投訴或警隊內部處分(又稱紀律懲戒),處分往往是開除或者降職。而梁彼得案的特殊之處在于,走火的槍打死了人。這就意味著他不僅僅要接受內部處分,還可能面臨民事賠償或刑事處罰。
判決公正嗎
不得不承認,梁彼得確實因為執法不當導致一位無辜平民死亡。
控方認為梁彼得在主觀上明知有風險致他人死亡,但依然不顧后果放任發生。這也成為他被控二級過失殺人罪的主要原因。
在紐約法律中,二級過失殺人罪僅次于蓄意謀殺和激情謀殺,是C級重罪,量刑在5到15年。而其實,還有一項相對二級過失殺人罪較輕的罪名——疏忽殺人罪,指的是由于非常不小心而導致他人死亡的情況,這是E級重罪,量刑1到4年。
二者區別在于是否具有“故意”的動機。陪審團給出的依據之一是梁彼得的“硬傷”——在擊中死者后,梁彼得未立即急救或呼叫聲援,而是和同伴爭論了4分鐘“該由誰向總部報告”后,才尋求協助。同時,梁對同伴重復“我會被開除(I'm fired)”的證詞,也給陪審團留下了“只關心自己警察生涯而不顧受害者死活”的負面印象。
然而,另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過去十多年紐約市警察執行公務時,共導致一百七十余人死亡,但只有梁彼得成為第一個因開槍被定罪的警察。
就在梁彼得案前幾個月,紐約史丹頓島白人警察鎖喉勒死非裔,密蘇里州弗格森白人警察槍殺非裔少年,他們都未被起訴,并且得到警察當局和工會的力挺。然而梁彼得事發后,紐約警局和警察工會卻集體失聲了。
只有紐約退休警察協會主席特蘭德站出來說,這樣的判決“絕對是不公正的審判”,因為梁彼得“沒有任何開槍的動機”。“梁彼得不認識(受害者)格雷,在黑暗的樓梯間里他什么也看不到,更不會開槍射擊某人。”特蘭德說:“我是一名退休的紐約偵探,經手過很多類似的案件,這完全是意外的悲劇。”
有媒體認為,判決結果的出現,與梁彼得案之前接連兩位白人警察誤殺害非裔,導致掀起“黑人生命也重要”運動的大背景緊密相連。
梁彼得成了犧牲品,成了平息美國社會對黑白警民沖突的憤怒和不滿的替罪羔羊。這也成為引發美國華人團體對判決不滿的直接導火索。
然而,按照美國司法獨立的一貫精神,10萬人白宮請愿和判決后的華人大游行在影響梁彼得定罪一事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讓檢方撤訴可能性幾乎為零,唯一的希望是爭取讓法官推翻此前定罪(美國法律規定法官有最終裁決權,可以推翻陪審團的裁決,只要其認為裁決結果與法理推斷有著較大出入時,即可否定陪審團的裁決)。然而,法官推翻陪審團裁定決議的案例實在是太少了,如此一來,最后的希望落在具體量刑的輕重上。根據目前的定罪,梁彼得最輕可判3年監外看管,最重可判15年。
而從增強華人在美參政議政意識和地位而言,這場聲勢浩大的平權運動當然極具積極意義。
摘編自今日頭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