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學校主要執行的國家的統一課程,自主空間有限,課程的建設能力也能相應比較低,學校的辦學質量主是以升學率、基本設施條件為評價指標。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素質教育的深化和本次課程改革的要求,學校的功能和任務有了新的內涵,不再只是關注學生學業成就的發展,而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再只是以“學生學業成績”論教師工作水平,而是通過發展教師的反思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素質和個人素養的整體提高。美國著名教育評估研究專家L.D.STUFFOBOAM指出“評價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證明,而是改進”。因此我們學校通過加強過程管理合理評價、加強同伴互助相互議價、嘗試學生介入民主評民評價等多種途徑探評價的有效性、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以“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評價”“教研組工作們議價”“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及“學生學習水平評價”等方面為切入口,研究適合本校校情的評價制度,提高綜合評價效益、推動課改實踐。
【關鍵詞】課堂效益 評課 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003-01c
一、開展“十個一”評獎活動、促進多元化評價
傳統的評價僅依靠單元測驗與學期考試,僅以學業成績的優良來評價學生,而忽視其他能力方面的潛能,忽視學生在平時課堂上的表現。對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課程評價體系的要求,就顯得過于片面、單薄,欠缺民主。評獎則具有目標內化、激發興趣、評價激勵的作用。因此,我校開展“十個一”評獎活動,促進多元化評價。
我們設立各種活動評獎的達標要求,是為了在潛移默化的爭獎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根據計劃,按規則實施,即可獲得一次次的獎勵,又可使自己的學習生活井井有條。
當然也不可忽視“評獎”,“頒獎”的過程與形式。如果教師只以獎來代替以往的口頭表揚,只以自己的主觀隨意頒獎,或是頒獎的形式馬虎了事,獎即無法受到學生的重視與珍惜。更無法顯現其民主評價的過程。因此:“評獎”、頒獎的過程與形式至關重要。
二、加強同伴互助相互評價是提高課堂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
教師評價,主要探索評價與反思相結合。教師的發展貴在學習和自我超越。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教師的成功需要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勇氣和精神。因此,引導師教師反思的過程就是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我們在一期課改中要求教師寫反思、寫案例、就是要求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總結與提升。其次,同學科的互評。學校按學科分有語、數、綜合科組;學科組的教研活動的過程;既有學習研究的內容,也有對教師的教學課堂行為的交流和互評。如教導主任楊柳青老師在聽完陳香蓮的識字她說:“陳老師的課聲情并茂,課堂活躍,學生學習氛圍濃厚、興趣高昂,如果在寫字指導的環節中還能多花點時間,就更好了。”體育老師說:“語文課是靜態的,如果在朗讀的過程中增加一點肢體語言就更好了。”
三、嘗試學生介入參與課堂教學的民主性評價
教師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過程。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教學的主體,科學效果在他們身上得到體現,教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引起學生在能力、素質等方面的提高,學生是教學直接接受者和體驗者,教師的教學是否使學生獲得了預期的學習效果,這是教學評價中最重要的內容,因而學生對教學最有發言權。
在一次調查中有學生反映。時代在進步,我們的教材更新了,老師上課的方法也改變了,而每次上完課后,同學們都有不同的感受;有時候覺得老師上課時對同學的態度不是很好,特別是對那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有時候老師上課的內容只局限枯燥的課本知識,板書又很簡單,上課的方法也很老套,沒有課外相關知識補充學習,提不起我們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我建議是否可以賦予我們點評老師的權利。對我們可以在教室的展示版上布置“我想說”專欄,同學們可以把對老師的意見,對課的意見記錄下來,張貼上去。
“評課”是個好提議,是有利于加快民主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好手段,因為孩子們的建議是最客觀的。“聽孩子們的心聲,受孩子們監督,一定接受孩子們真實的點評”,則是所有老師的表態。
在“評課”的過程中,教師感受到了來自隊員真誠的渴望和真實的監督。教師實切地了解到學生渴望的好老師應具備的品質和素質。它就像一座美麗的橋,駕馭在學生與老師之間,牽引著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構建,在評價老師時,重要的是讓學生把具體意見三言兩語寫在客觀評價欄內,用信封分裝后反饋給每一位老師,達到了學生與老師的廣泛交流,突出了每個教師的個性特點,改進方向,有的老師看到了同學真誠的評價,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總之,教學評估是進行教學質量監督的主要核心手段之一,我校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除堅持不懈地進行課堂評價外,還要對教學質量實施全方位、多角度監控。不僅請學生評教,還要教師評教,不僅同行要進行聽課評課,還要專家評課,保證課改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