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為了創造魔力,我們必須能看到未來。
每年1月份,極客公園都要舉辦GIF創新大會,作為開年盛典。這是極客云集的時刻。當然,在“雙創”熱潮下,類似的活動越來越多,而“極客”一詞似乎也成為一個萬能稱號。其實,他們中更多人只是普通的創業者,聚集在一起的目的也更多地是希望獲得來自創業明星或者硅谷大佬們的啟發,進而促進自己項目的成功。
然而,從極客到創業者,卻并非一條自然而然的道路。稍有不慎,就會誤入歧途。“90%的創業者都會失敗”這一流行理論形象地說明了一切。如何成為躋身那10%的人群之列呢?也許Uber的創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在今年極客公園GIF大會上的演講能夠指點迷津。
Travis Kalanick說自己很早時就是一個極客了,從11歲起開始編程。而從極客變成創業者,中間有好幾個步驟,他給出了具體的行動指南。以下是他在GIF創新大會上的演講干貨:
首先,你要找一個有問題的東西。我和聯合創始人在巴黎,當時下雪打不到車。他說,真想點一個按鍵就來一輛車。我說為什么不呢?于是我們開始做Uber。為什么我們當時打不到車?出租車系統出了什么問題?
紐約今天有13250輛出租車,和60年前一樣。那些拿了牌照的人跟政府說不要再發新牌照了,這樣他們的牌照就成了可交易的資產。現在一個執照價值可以超過一百萬美元,正因為它是限量的、很稀少。
如果一個司機想自己開車但拿不到執照,怎么辦?就要去出租車公司獲得許可,只有這樣才能開始出租車的職業生涯,這就是問題的癥結。很多人想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很容易,大家都已經解決了,也就不值錢了。
接下來是意識到你面臨的問題有多難。乘客打開App 點一下就能叫到車,但我們需要提前知道需求在哪里,這樣不管你在哪里,只要點一下在 5 分鐘內就有車來接。我們把紐約市的叫車需求圖給司機看,司機就知道應該去哪里;同時我們將需求和價格連接,司機就會去需求多的地方。
作為一名創業者,是否因為問題變難而變得有好奇心、很激動呢?
我還有一個想法叫選擇現實,而不是選擇感知。極客喜歡數學,極客喜歡做分析性的事情,但我們要知道現實和感知的差別是什么。對創業者而言,經常要看到人們的想法和真實之間的差別,中間鴻溝越大,創新者才有更大地玩耍空間和做事情的空間。但現實和感知很難分別,我們不太清楚什么時候是真的,什么時候是感知。
愛因斯坦說跟著人群走的人只會走到人群之中,而特立獨行的人才有可能找到別人沒去過的地方。
下一步,就必須要能創造魔力。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魔力。在 Uber,我們把魔力分解成四個重要環節:你有沒有把時間還于人們?你有沒有把平靜感帶給人們?你有沒有把喜悅帶給人們?你有沒有給他們更多錢?
如果同時四步都做到的話,你就在魔力之處了。這樣你創造的東西就是真正有魔力的,也是真正未來可能發生的東西。為了創造魔力,我們必須能看到未來。魔力是有吸引力的,人們會身不由己地靠近它。
擁抱銷售,學會講故事。極客有時候看到銷售員就會說“滾開,我不想跟你打交道”,但你要知道銷售員是把事情變成現實的必要一環。所以,必須學會“銷售”自己的故事。
下一步是尋求冒險,偉大的創業者永遠會尋求冒險,永遠會去找別人沒做過的事。
我到中國來,大家都覺得我瘋了。也許我的確是瘋了。但這種冒險能啟發我,吸引我來到這里。為什么我有信心?因為過去十年北京的創業者和創新都在不斷爬升,一點點接近硅谷。我相信在未來五年,北京就有更多創新和創造,這個數量會超過硅谷。當超越發生時,這意味著中國公司會變成全球化企業。
最后是冠軍思維。當你被打敗時,要立刻站起來。現在知道我為什么來中國了吧?因為我們在中國是落后的。但其實你在逆境中也能創造出杰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