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中國換了新公關總監但恐怕還將持續高冷

顧蔚在《華爾街日報》設有名為“人民的金錢”(People’s Money)的金融專欄,內容主要為中國的財富和奢侈品。
媒體人轉行公關又添新例。20日,來自TechCrunch的消息稱:《華爾街日報》前編輯、中國籍媒體人顧蔚已成為蘋果中國區新一任公關總監。這可能是十幾年來蘋果中國公關總監第一次換人,先前,蘋果中國區發言人為吳純(Carolyn Wu)。
顧蔚有著一份漂亮的履歷。她在紐約大學取得財經新聞學碩士學位,曾經就職于一財、CNN,她在路透社的任職時間超過10年,在《華爾街日報》的4年期間,她擔任中國財富和奢侈品編輯,還以視頻形式報導美國以外的科技公司,在從事媒體行業期間,她關注和寫作領域還包括商業和市場。
2016年9月,她在自己的微博(媒體人顧蔚) 發布文章《裸辭的感覺》,透露自己離開《華爾街日報》的主要原因是迫于政策:中國身份不能在境內為外媒做記者,這意味著我不僅不能內部調動,也斷了我為它主要競爭對手工作的路。我不得不離開工作了15年的外媒圈,在不熟悉的領域重新開始。
以顧蔚的資歷,去任何一家國內媒體都不成問題,但她還是選擇離開媒體行業,成立“顧蔚高凈值生活”的創業項目,并推出一檔名人訪談為主題的音頻節目《顧蔚電臺》。僅兩個半月之后,她就被蘋果相中,任命為中國區公關總監。
公關已成為媒體人轉行的優先選項之一,而蘋果最近從媒體行業的挖角動作也是越來越頻繁。這里是近年來跳槽到蘋果的一些媒體人名單:
克里斯·齊格勒(Chris Ziegler):科技媒體The Verge前副主編,2016年9月被曝7月即已秘密在蘋果入職,職位未知;
穆薩·塔里克(Musa Tariq):原Nike、Burberry任職的社交媒體運營主管,2014年8月入職蘋果,任蘋果零售部門的全球數字營銷總監;
安納德·西姆皮(Anand Lal Shimpi):硬件評測網站AnandTech創始人與CEO,2014年9月入職蘋果,其Linkedin頁面顯示,他在蘋果的職位是“Something fun”;
達 瑞 爾· 埃 瑟 靈 頓(Darrell Etherington):科技媒體TechCrunch原記者,2015年7月加盟蘋果任公關經理,但其Linkedin頁面顯示,他已于2016年6月從蘋果離職,目前為自由撰稿人。
盡管顧蔚和其他外國同行一樣從媒體行業跳槽到蘋果,但其他同行在加盟蘋果之前多擁有技術行業背景,而顧蔚則除了關注科技,還關注奢侈品和市場,同時她是一名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被稱為“華爾街的入場券”),這是他們的關鍵差別。

在以往超過十年的時間中,很多國內科技媒體不斷吐槽,這個總部位于上海的蘋果中國的PR團隊形同虛設,不僅在危機輿論面前很少主動出擊,就連對國內媒體的態度也是“過于高冷和傲慢”。
這種抱怨并非空穴來風。多數情況下,很少有受信任的國內媒體能拿到蘋果官方的第一手信息,有關蘋果的多數新聞(包括此次中國區公關總監的任命)都只能靠從外媒進口。除了以強硬手段控制國內幾大門戶進行過一次事先安排好的、橡皮圖章似的采訪之外,蘋果中國區公關幾乎沒有主動溝通的動作。
那么,新的公關總監到任后,是否會帶來更多變化?很難說,畢竟當初Musa Tariq加盟蘋果時,人們都曾樂觀地認為,“未來幾個月或幾年時間內,蘋果的社交媒體營銷很可能會變得非常活躍”。但事實是,除了2016年上半年才開通的@AppleSupport賬戶比較活躍外,2015年庫克在新浪開通的微博(@Tim Cook 一年半發了55條微博)也很少發狀態,偶爾給頂欄上傳新產品圖的蘋果的FaceBook和Twitter官方賬戶頁面,至今還是空空如也。在國內,最近中消協與蘋果官方圍繞“iPhone 6自動關機”的幾次交鋒也說明,蘋果中國的公關水平依然沒有改進。
所以對中國區公關總監的履新,各位也別抱太多期望。
(文章來源:PingWest品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