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京振
國家對外形象塑造中文化元素的選擇
文/郭京振

塑造國家形象,是一國對外關系中的重要目標。堅持文化自信,練好“內功”,在對外交往中,傳播中國文化元素,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在國際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教育等方面相互交往過程中,一個國家的表現和特征在世界其他國家及其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反映,是世界其他國家及其社會公眾對一個國家的總體印象。在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在對外關系中,對外文化元素傳播在國家對外形象塑造中日益突出,而對外文化元素傳播過程中文化元素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國家形象傳播的效力,因此文化元素的選擇要體現代表性和效力性。
代表性。我國幅員遼闊,56個民族,長期以來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國文化元素眾多,包括物質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因此,在文化元素的選擇上應選擇具有代表性,被大多數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認同的、凝結著中華民族文化精神,體現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號或風俗習慣等等,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它代表著一個國家深刻的文化烙印,是國家形象區分的標識。在G20杭州峰會上,《最憶是杭州》在美如仙境杭州西湖夜景中上演。她語出白居易詞,“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有中國古典音樂里“名曲中的名曲,經典中的經典”《春江花月夜》、杭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間小調《采茶舞曲》、中國歷史最富盛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和作為最富盛名的中國民歌《茉莉花》等在這里上演。不僅如此,新聞中心檔板上的《富春山居圖》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元代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G20杭州峰會宣傳片《喜歡你 在一起》片頭展示的西湖,是中國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中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更是杭州最知名的“旅游名片”。這里有中國氣派、有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也有中國的代表性的文化元素。
效力性。一個國家在對外關系中,對外傳播的文化元素不僅要有代表性,還要有效力性。代表性本身就是一種影響力,她家喻戶曉,被中華兒女所認同,在對外交往中更有助于中國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在公共關系傳播過程中,傳播的效力取決于許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傳播媒介級別和影響力、信息的內容與表現方式、信息的重復和接收信息的條件、語言的表述風格等等,但選擇具有代表性豐富精彩的內容與表現方式是傳播效力的決定性要素。代表性豐富精彩的內容確定以后,內容的表現方式和語言的表述風格也很重要,中國文化表現方式和語言表述風格應力求讓外國公眾喜歡聽、聽得懂、喜歡看、看得懂。這次峰會的會標是橋的圖案,橋不僅是杭州特有的文化符號,橋也代表了開放、包容、理解和溝通,很好地詮釋了G20峰會的精神。在二十國集團工商界活動晚宴上,“八方賓客”“大展宏圖”“緊密合作”“共謀發展”“千秋盛世”“攜手共贏”等菜名分別對應“富貴八小碟”“鮮蓮子燉老鴨”“杏仁大明蝦”“黑椒澳洲牛柳”“孜然烤羊排”“生炒牛松飯”等菜肴,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文化與本屆峰會的主題巧妙的結合。在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代表性最廣泛的這次峰會上,中國文化元素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G20杭州峰會主題就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契合了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諧合作”之意,注重“和合”,是中國文化的特點。全球經濟離不開中國,世界文明也離不開中國文化。有人說“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也有人說“經濟搭臺,文化唱戲”。不論“搭臺”還是“唱戲”,文化元素的傳播與經濟發展日益密切。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會提高中國代表性文化元素的傳播效力,進而也會提高國家形象傳播的效力。在世界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背景下,具有代表性和效力性的文化元素傳播,讓世界銘記中國形象,更讓中國名片在世界閃亮。


郭京振,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