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邀仁/財政部駐廣東專員辦巡視員兼紀檢組長
堅持嚴以用權 全面依法履職
●匡邀仁/財政部駐廣東專員辦巡視員兼紀檢組長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 “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重要論述,成為新形勢下共產黨人做人做事的重要遵循。其中,“嚴以用權”嚴在規范規矩,對于正處在工作轉型關鍵期的專員辦黨員干部而言,要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
我們說“嚴以用權”,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權”?“權”字與不同的字搭配有不同的意義。比如權衡,是指衡量、考慮,權衡輕重、權衡利弊、權衡得失;權利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享受的利益,與義務相對應;權力則是政治上的強制力量,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與責任相對應,如全國人大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很明顯,我們所說的嚴以用“權”指的是“權力”,而非為個人謀利益的“權利”。
那么,權力從何而來?答案是權為民所賦,通過組織授予。當年,有個美國記者問毛主席,“你們辦事,是誰給的權力?”毛主席回答:“人民給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權力委托給能夠代表他們,能夠忠實為他們辦事的人,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起來是兩句話——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人民賦予權力給黨和政府以后,到底由誰來行使呢?那就得靠一定的組織形式來授予,具體到每一名領導干部或者公務員所擁有的權力就是組織給的。
權力為誰而用呢?正確的答案是權為民所用。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事實證明,“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會讓你坐在臺上”。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權力當作成就事業、造福人民的平臺,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
有權必有責。我們說嚴以用權,不是說有權不用,組織授予的權力必須使用,因為權力就是責任。權責對等原則告訴我們:有權必有責,權責不分離,權力越大,責任越重。如果有權不用,就無法完成相應的任務,就是懶政。我國傳統文化中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我們黨員干部擔當責任,就是要平常時刻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在當前財稅體制改革和專員辦工作轉型時期,我們肩負的責任更重、壓力更大。
用權受監督。也就是有權不能亂用。權力失去監督,必然導致腐敗。加強監督是對我們最大的愛護,自覺接受監督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權力監督,我國古已有之,如“三監”制度、“四知”故事等。如今的監督就更嚴了。黨的監督、群眾監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干任何事情,都要想到可能有攝像頭對著你,有人在盯著你。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我們要牢固樹立用權受監督的觀念,切實增強自我約束的意識,把接受監督作為一種胸襟氣度,作為一種必備的政治修養,作為正確行使權力的重要保證和健康政治生命的必要條件,從嚴從實用好手中的權力,始終做到自覺接受監督。
明確了什么是“權”,再來看看專員辦具有哪些權力。專員辦按照財政部授權和相關制度文件規定,為保障國家財政政策貫徹落實和財政管理有序有效,依法對財政運行相關主體的財政財務行為實施審批、監控、檢查、稽核、管理、制裁、督促和反映等活動。總體來看,專員辦的權力可分為四大類:
(一)預決算編制審核權
指按照財政部授權和相關制度文件規定,對屬地中央二級及二級以下預算單位,及個別一級預算單位的預算編制進行審核;對省級財政部門上報財政部的一般轉移支付資金預算申請相關基礎資料進行審核;對地方申報專項資金進行審核等。
(二)預算執行監督權
包括中央財政直接支付審核,中央財政授權支付監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中央重大項目預算執行監督,政府采購項目執行監控、銀行賬戶管理、中央預算單位績效管理、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績效管理等。
(三)收入監管和退庫審批權
指通過中央財政匯繳專戶就地征繳入庫部分中央非稅收入、國有資本收益,對相關部門提交的企業返稅申請材料進行審核,辦理本地區從中央國庫退付資金的審核退庫事宜等。包括進口稅收、增值稅先征后返審核,中央財政非稅收入征管、中央收入退庫審核、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監管。
(四)檢查核查權
檢查是指對單位和個人執行財稅法規情況以及財政、財務、會計等管理事項,按照財政部檢查規則開展工作;核查是指在財政部統籌安排下,圍繞特定事項,針對單位及其相關人員依法依規開展的核實工作,包括部黨組交辦的核查任務、財政部受理的信訪舉報案件核查工作以及財政部授權開展的其他核查工作。
作為專員辦的黨員干部,挺在財政預算監管的一線和前沿,我們應該把手中的“權”當作成就事業、造福人民的平臺,發揮其推動中央重大財稅政策執行和駐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助力作用。如何履職才能做到“嚴以用權”?關鍵在于規范行使“自由裁量權”。自由裁量權貫穿于財政預算監管活動的全過程,涉及到審核審批、監管、監控、監督、評價等所有行為。“嚴以用權”就是把握“嚴”的尺度、遵守“三個準繩”,將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規范在界限內。
(一)以法律法規為準繩
財政預算監管自由裁量權的定義為 “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和幅度內,根據法律規定的原則和目的,對財政預算監管事項的具體情況進行自主判斷,自行決定行為內容的權力”。因此,從本源上來講,自由裁量權是法律法規賦予的。
在法律層次上,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財政預算監管法。財政預算監管部門的授權分散在各相關法律中,如《預算法》、《稅收管理法》、《政府采購法》、《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行政處罰法》等,都有關于財政預算監管部門行使監管權力的相關表述。在行政法規層次上,《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賦予財政預算監管部門的權力比較集中,此外還有上述各種法律的實施細則和條例,地方各省出臺的財政監督條例、辦法等。在規章制度層次上,《財政部門監督辦法》中的“監督范圍和權限”一章里對財政監督部門的財政監督權限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概括。
財政預算監管相關法律法規賦予了我們工作人員財政監管權,同時也規定了在行使權力時的相應幅度以及可供選擇的方式等。如《預算法》規定:“各級政府財政部門負責監督檢查本級各部門及其所屬各單位預算的執行。”《財政部門監督辦法》進一步明確:“財政部門實施監督,可以采取監控、督促、調查、核查、審查、檢查、評價等方法”。此外,《稅收管理法》、《政府采購法》、《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行政處罰法》、《會計準則》、《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財政部各項準則,都是大家必須熟記于心行“權”的準繩和公器。在預決算審核、國庫直接支付等審核審批事項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總覺得不對的問題,如何處理拿不準。這里有幾種情況:一是已經有法律法規規定,但我們不熟悉不了解;二是目前尚無法律規定;三是本來是合法的,只是由于我們的學識水平、業務能力不同所致。遇到這類問題,我們首先是要多方查找法規,也可以要求財務提供。假若確定無法找到法規規定,就只能予以通過并附上情況說明。
(二)以公平為準繩
法律法規賦予專員辦的自由裁量權,是以符合立法目的、合理性、合法性等重要原則為前提的,要求財政監管權力行使的主體要公平公正、同一標準地對待每個被監督對象。
一是公正地選擇監管對象。規范監管對象報批、議定、報備以及延伸監管,擬選取的監管對象盡可能地考慮與國家的大政方針、財政政策以及專員辦的工作計劃相一致,防止和避免從個人利害關系出發選取監管對象。
二是科學地制定監管方案。嚴格執行組長負責制、監管人員回避制度和紀檢聯絡員制度。組長對監管工作及監管人員廉潔問題負責;監管組應由專員辦本辦人員兩人以上組成;監管人員與監管對象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回避;每項監管必須明確一名思想覺悟高、紀律觀念和原則性強的同志擔任紀檢監督員,監管結束后,向辦機關紀委提交“檢查組遵守紀律情況報告書”,專題匯報監管中執行廉政紀律的情況。
三是嚴格地實施現場監管。嚴格執行監管工作紀律和廉政紀律告知公示制度,監管工作紀律、廉政紀律、舉報方式要明確在被查單位告知、公示。嚴格執行外勤監管碰頭會議制度,互通近期監管情況、重要線索、需要配合協查的問題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防止和避免將監管過程與最后報告起草脫節;嚴格執行監管工作日記和監管工作底稿編制制度,防止監管過程中發現問題隱瞞不報或者不如實反映情況等;嚴格執行財政監管報告集體認定制度,組長對提交的財政監管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
四是對目前尚無統一標準的審核審批,行使自由裁量權時至少應做到時間上嚴格遵守先來后到;同責問題標準一致,不能時松時緊;相關政策、標準要事先告知,不能隨心所欲、信口開河。
(三)以事實為準繩
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使得專員辦在監管工作中能更好地從實際出發,因時、因地、因人、因事靈活處理個案,提高監督效益。從實際出發,就必須以“事實”為準繩。
一是獨立開展復核審理。嚴格執行復核組組長負責制,復核組組長簽訂“復核工作責任狀”,防止和避免復核人員責任意識淡薄,復核工作形同虛設;嚴格執行復核人員提前介入制度,防止和避免復核工作停留在事后檢查文書校對和審核上,流于形式;嚴格執行復核組獨立復核制度,防止和避免復核沒有權威,復核工作受到干擾。
二是準確下達處理決定。嚴格執行處理決定集體合議制度,設置處理組,以制度、文件形式明確處理組職責組成。處理組根據相關法規和監管報告、復核意見書,提出處理意見。專員辦的財政檢查處理決定應由領導班子召開辦公會集體議定,并在“檢查處理決定專題會議記錄本”上記錄,編發會議紀要,防止和避免處分權被個人濫用。
三是認真開展跟蹤落實。嚴格執行處理決定落實制度,處理決定下達后,檢查組應及時督促被查單位執行落實,并向復核組提交“處理決定落實情況報告書”,防止和避免部分監管人員到被查單位索取“期貨化”利益;對已完結的監管,復核組要在一定時間內跟蹤督促落實。通過核實被查單位的調賬憑證、補繳稅款或補繳非稅收人繳款書、罰款或沒收款繳款書原件的復印件和整改報告,切實保證檢查處理決定真正得到落實。
此外,為有效加強對自由裁量權的控制,發揮其積極因素,并將消極因素控制、壓縮到最小程度,專員辦制定了內容嚴密的二級、三級內部控制操作規程,涵蓋全部業務運行和內部管理,系統梳理了崗位職責和業務流程,明確了責任人員和關鍵環節,指明了風險點,提出了防控措施,旨在通過設立、運用、校正和補救全過程進行控制。因此,要嚴格按內控操作規程辦事,最大程度上減少自由裁量權,避免因“用權不嚴”帶來的踐踏公權、損害公權等危害。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