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40-01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學生終生學習所必需的能力。
一、目前課堂自主學習習慣現狀
長期以來,教師的注重扶著學生“跳一跳,夠到蘋果”,教學使得學生不夠主動。隨著課堂教學的改革,培養學生自主意識越來越廣泛的重視。逐漸形成自主的學習習慣,已經成為家長和老師共同關注的問題。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
(一)充分相信兒童策略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師總是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或者放得不夠。教師應該相信兒童的能力,教師真正做到“放手”,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教師爭取做到五不講:學生能自己嘗試探究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看書學到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討論得到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答疑解決的,教師不講。只有教師增強這種“放手”意識,才能真正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真心理解兒童策略
理解兒童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心里前提。兒童思維的發展是漸進過程,在發展中不斷有固有模式與新認識的沖突,這個沖突會讓學生困惑、焦慮,甚至無法戰勝自己,此時教師的理解尤為重要,不能失去耐心,不能冷漠更不能指責,在關鍵時刻給予學生關心,給予指點,幫助他走出困惑,使其體驗豁然開朗的舒爽。
(三)努力發展兒童策略
教師的引領要找到恰當的點,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胺攀帧辈皇菬o原則的放,學生的學習能力還需要教師給予必要帶領。教師做到五帶進:把預設和習題帶進課堂;把情境和興趣帶進課堂;把微笑和激情帶進課堂;把民主和開放帶進課堂;把知識和育人帶進課堂。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的愉悅氛圍中開展學習活動,充分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構建知識的成功感,久而久之自主學習能力也就培養起來了。
1.營造自主學習環境。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心理是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發生和發展起來的?!墩n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可見,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自主學習環境是培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方沃土。
形成自主學習氛圍。教師應視學生為有潛能的人,自主的人,發展的人。努力創設一個和諧課堂教學氛圍,把教學活動設計成為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成為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的心理安全,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
2.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
學習情境,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文本教材上的情境都是充分考慮到學生心理特點以及學習的需要的,作為教者在使用上一定充分挖掘情境創造性地使用情境,把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對文本內容有強大的親和力。
3.精心設計學習過程。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出來的。因此,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尤為重要。教師要從“學什么、為什么要學、怎樣學”的角度,按兒童學習的認識規律設計好教學過程。做到扶放恰到好處。
有舊知做鋪墊的新知,教師可以不詳講。要在強化舊知的前提下,確定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運用知識的正遷移,完成認知沖突。教師只需在舊知與新知間架起一座能讓學生自己通過的橋梁。如教學“平行四邊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先復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后通過學生動手割補使其轉化成長方形,進而得出計算方法。教師就可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這樣的設計就充分體現了由扶到放的原則。
任何知識之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可以找到銜接點,因此即便是教學全新的知識,教師也要尋找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只在關鍵處點撥和講解。
4.滲透和指導學習方法。
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和保證,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明確要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學習方法。例如:《百分數問題解決》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在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發現、提出問題這樣的方法知道很關鍵。
下表是笑笑的媽媽記錄的家庭消費情況(例題統計表略)
(1)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
分析:1985年,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65%,其他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35%,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這個家庭總支出是多少元?
這個例題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從觀察主題圖統計表中搜集信息→補充條件,重組信息 →自主提出問題,整理后形成完整信息與問題,這個過程關注的是學生能提煉、整理信息,發現提出問題的方法的培養。學生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習慣的培養。養成一個習慣,就會在這個軌道上運行。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簡單地說,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揭示的正是這個道理。我們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個能力形成需要過程,然而一旦形成了,學生將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