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忠
【摘要】在聲樂表演中,我們通常會看到演唱者在形體上會產生一些動作,對于這類動作我們可以稱之為“形體語言”。何為“形體語言”,實際上就是表演者通過形體來傳達自身情感,引發觀眾共鳴。“形態語言”對于表演者情感的傳達能起到一定效果,在音樂表演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此,我們必須加深對這一概念的認識,并對其進行深入探究,讓表演者在表演中情感傳達更加自然,充分體現出音樂表演藝術價值。本文將對聲樂表演藝術的形體語言進行分析研究,分別從:聲樂表演藝術對形體語言的要求、培養形體語言的有效措施,兩個部分進行闡述。
【關鍵詞】聲樂表演藝術 形態語言 相關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218-02
一、聲樂表演藝術對形體語言的要求
聲樂表演是音樂表演的主要類別之一,它對表演著的形體具有一定要求,其主要表現在對表演者步法的要求、演唱姿勢的要求、演唱手勢的要求以及神情的要求。由于聲樂作品的不同導致作品情感具有一定差異性,聲樂表演者在進行聲樂演唱時必須遵循音樂作品本身,如果音樂作品是歡快、明朗的,那么聲樂表演者在演唱中的步法就必須是輕快的、活潑的、演唱姿勢是形體語言的基礎,演唱姿勢通常包括:站姿與坐姿,與坐姿相比,站姿的出現頻率相對較高,表演者在表演時必須采取良好的姿勢,如果選擇站姿來進行表演,那么演唱者必須要背挺直、頭要正、頸要立,男性歌唱者必須采用正步式站姿,女性歌唱者則采用丁字步站姿,在演唱過程中,歌唱者應注意面部表情,呈現自然狀態。如果演唱者采用坐姿演唱,就必須保持身體端正,雙腿平放,切記東倒西歪。除此之外,演唱手勢也是形體語言之一,最常見的手勢包括:“開”、“合”、“定”、“引”、“托”、“錯”,表演者在演唱過程中應根據聲樂作品的特點來選擇手勢,演唱者在運用手勢時一定要做到位,動作應準確而舒展,將聲樂作品中的情感傳遞出來,引發觀眾共鳴。在聲樂表演中,演唱者的神情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果,演員神情的傳遞不僅能使整首聲樂作品更加生動細膩,還能將作品內涵很好地體現出來,因此,聲樂表演者在演唱時,應該將自己感情充分投入到表演當中,使作品的情緒與自身的感情有機結合為一體,使聲樂表演更加完美。
二、培養形體語言的有效措施
綜上,我們不難看出,形體語言對聲樂表演的重要性,實際上形體語言的培養并不是肢體訓練就能輕易達到的,盡管肢體訓練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演唱者的形體更加優美,但卻不是形體語言的培養目的,要培養表演者的形體語言,最關鍵的是將表演者的形體動作矯正過來,通過專業形體訓練幫助表演者養成良好的習慣。此外,還應該加強表演者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體會作品真實情感。為培養表演者形體語言,我們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加強表演者形體訓練
在聲樂表演中,形體動作的運用確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其數量確實很多,為了幫助聲樂表演者形成形體語言,我們必須對其加強形體訓練。演唱者在掌握各種技術技巧的同時也應該注意肢體動作的優美與否。此外,教師在對演唱者進行形體訓練時應遵循一定原則,其訓練強度一定要適度并且持續,訓練時間不宜過長,訓練強度不應過大。但訓練強度不夠,其技術質量也無法保證,無法達到舞臺預期效果。聲樂表演不僅是一種聽覺享受,同時也應該給與觀眾視覺享受,教師在訓練過程中應根據演唱者不同的身體條件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循序漸進,幫助演唱者形成良好的形體語言。
(二)加深對聲樂作品的理解
在不同的聲樂作品當中,其情感的表達也有明顯不同,聲樂作品的創作都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的,例如:《桑塔露琪亞》這首作品,該歌曲是威尼斯船歌,在作品中主要描述了在傍晚的涼風中,一名船夫請客人搭乘他的船去游玩。這首音樂作品展現了美麗的海景與熱情的船夫,歌曲為C大調,八三拍的小行板。整首作品旋律優美令人陶醉,據此表演者要演唱這首歌曲前應對作品的創作背景,風格特點、作品特征進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在詮釋作品的過程中要尊重原創,注重傳播音樂風格,在演唱過程中應主要歌曲中的變化音與高音,認真研讀原譜中的每一個音符、力度記號、表情符號、連音記號、保持音記號、呼吸等。同時,還要把握作品情感、抓住作品內涵,將自身情緒融入到作品當中,演唱者只要掌握了這些,就能將形體語言淋漓盡致體現出來。讓聽眾感受到作品傳遞的感情色彩。引發聽者的共鳴,讓觀眾才感受到形體語言的魅力。
在形體語言的培養中,教師應遵循一定原則,保持表演者姿勢的穩定,將演唱與肢體語言之間的協調性關系把握好,由于形體語言在聲樂表演中只是在充當輔助工具,因此教師不能過于傾向對該技能的培養,把握好上述原則,才能將形體語言與聲樂表演完美結合起來,促進我國聲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志勇,陳皞.聲樂表演藝術中的形體藝術[J].藝術科技,2015,01
[2]朱瑾.基于聲樂表演藝術的形體語言剖析[J].音樂時空,2015,08: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