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龍+++陳輝+++郭立童+++康學勤
【摘要】生產實習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我們探索了一種新的實習模式,將跟隨工人的跟班實習和跟隨技術員的頂崗實習有效結合在一起,通過實習過程控制和考核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和效果,解決了以參觀為主實習模式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生產實習 材料科學與工程 實習模式 改革
【基金項目】中國礦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建設項目(2013G4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244-02
生產實習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在認識實習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動手和創新能力,是其他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學習過程。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對接待實習熱情及相關部門重視程度不高,導致生產實習流于形式,起不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1],因此進行生產實習模式的改革與探索對提高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材料專業生產實習存在的問題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習地點大多為材料加工類企業,隨著企業對安全、效益及技術保密等方面的重視,高校在選擇實習基地的時候多處于被動地位,實習模式的話語權大多在企業手中。大多實習過程由企業負責人員帶領許多學生參觀生產流程的各個環節,幾乎不會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實踐。
因此生產實習組織與管理過程中存在高校單方面難以解決的問題,大多指導教師和學生均把生產實習視為一個必須有但不好控制的環節,加上接待材料類企業的生產環境大多不太理想,教師不會嚴格要求學生,評價學生實習效果的方式簡單,導致學生不重視生產實習[2]。
2.我校材料專業生產實習模式改革的思路
針對生產實習采用與認識實習同樣的參觀模式,構建與技術人員一起的跟班實習、與工人一起的頂崗實習體系,頂崗實習、跟班實習和其他實習環節各占三分之一的時間,針對材料專業本科教學的基本特點,在生產實習過程中,使學生對企業工人、技術人員兩個層次上的生產、技術、管理與文化進行深入的學習。
針對學生不重視實習的問題,采用實習成績考核多樣化的模式,企業工人、技術員與指導教師打分,實習記錄與報告,實習答辯成績各占總成績的三分之一,其中企業工人和技術員打分具有一票否決制的作用,從體制上激勵學生認真實習。
3.我校材料專業生產實習模式改革的方案
(1)頂崗實習方案
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內,讓學生與某收獲機械企業裝配工人一同上下班,做同樣的工作,原則上1名工人指導1-2名學生。學生利用與工人一起工作的時間,學習從工人的角度認識企業的生產、技術、管理與文化,掌握裝配車間的工作技能。
收獲機械企業的裝配車間是接觸零件最多、使用材料種類最多;實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每天抽出三分之一實習時間用于學習其他工位的工藝、零件及材料,要求學生掌握整個車間的布局,收獲機械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由于工人掌握的技術細節較少,要求不同崗位的學生相互溝通、討論與學習各種技術問題。
(2)跟班實習方案
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內,讓學生與某重工企業質檢員一同上下班,跟隨質檢員在企業進行實習,原則上1名質檢員指導5-6名學生。學生通過與技術員的溝通交流,掌握該企業技術層次的生產、技術、管理與文化,掌握該企業產品的生產工藝及技術細節。
在實習過程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習,觀察與學習質檢工作,向質檢員咨詢材料與工藝。要求學生一半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在企業生產車間觀察、分析和討論該重工球磨機生產的車間布局、材料種類和加工工藝,要求學生深入掌握1-2個該質檢員負責工序的技術細節。
(3)實習考核方案
實習考核是保證實習教學效果、提高實習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改革后實習成績由實習表現、實習記錄和實習答辯三方面成績共同評定。為了使學生更好的與質檢員或工人配合,質檢員或工人對實習成績具有一票否決制,最終成績不能高于技術員或工人所給成績。指導教師根據實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打分,與技術員一起作為實習表現評分。
實習答辯模仿畢業設計答辯的模式,多名指導教師對學生提問實習的技術問題,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出答辯成績。答辯的形式可以客觀評價學生的實習效果,避免以前實習報告主導的實習成績評價模式。
4.結束語
隨著我校對實習實踐環節的重視,大幅度提高了實習投入,我校探索了面向本科生的頂崗和跟班實習一體的生產實習模式。通過跟隨工人和質檢員一段時間的學習與勞動,配合新的考核制度,使本專業的生產實習效果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獲得了各方面的認可。
參考文獻:
[1]陳華,王明罡,賈素秋. 基于材料工程專業特點的研究性生產實習模式探究[J]. 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12,33(3):94-95.
[2]司偉,王修慧,王晶.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改革探索[J]. 教育教學論壇,2015,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