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斌
【摘要】 重選和切換是通信中的重要技術,本文針對涉及網絡重選和切換的專利文獻從申請人方面進行梳理,以得到整個專利技術的大致分布概況。
【關鍵詞】 重選 切換 申請人 專利 綜述
一、引言
專利技術綜述也是一種專利分析,專利分析是預測技術發展趨勢的一種有效方法,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可分為一維分析法、二維分析法和綜合分析法[1],或劃分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2]。專利分析的工具和指標較多,可將專利分析工具分為4類[3]:專利采集加工工具、文本挖掘與可視化工具、專利檢索分析工具和計算機輔助創新工具。
國際專利分類IPC分類號是對專利進行分類的一種現行的分類標準,IPC分類分析[1]也是專利分析中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其可分為專利申請的IPC分類分析和專利授權人的IPC分類分析。本文針對涉及網絡重選和切換的專利文獻從申請人方面進行了梳理,以得到整個專利技術的大致分布概況。
二、基于申請人的專利分布
在涉及網絡重選和切換的專利申請中,主要申請人包括國內的大唐移動、電信科學院、中興、華為、中國移動,以及國外的富士通株式會社、高通、諾基亞、愛立信、艾利森電話股份有限公司、株式會社NTT都科摩、三星、日本電氣株式會社。
在統計的135件專利中,從申請機構的國家來看,中國有6 家,國內申請量占90多件,國外企業有8家,國外申請量占了30件左右,與以往的統計數據相比,這表明國外公司在通訊技術領域仍然保持著相當高的研發實力和影響力的同時,國內公司的研發實力也在不斷增強,申請量不斷增加,但不可否認的是,基于以往統計的專利授權量和維持年份的數據表明,我國在通訊技術領域擁有的重要核心專利技術極其有限。
從申請機構的類型來看,公司的申請量遠遠大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申請量,說明企業在通訊技術領域的創新和研發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企業具有轉化專利技術的實力,為了自身的利益,企業往往會投入大量資金研發技術并付諸實施來獲取經濟效益,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研性質的機構,往往側重于學術性的研究,很多專利申請的發明人是高校的在讀碩士或博士,與企業相比,他們較缺乏轉化專利技術的實力和動力,這也導致了專利申請量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地位不顯得那么重要,進而導致了申請量較低,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利申請往往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因而許多企業會聯合高校一同研發并付諸實施,以期為企業謀取更長遠的利益。
三、國內重要申請人分析
在國內申請人中,申請量居前的是中興和華為,這足以說明近十年國內大公司對專利申請重視程度的逐漸增加。中興和華為是國內的高科技之星,也是通信領域的專利大戶,兩個巨頭曾因搶占東歐市場銷售基本同質化的產品而引發了專利糾紛[4],華為也曾就中興在德國銷售印有華為的一項注冊商標的USB數據卡而對中興提起了訴訟[5]。這足以說明專利對企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擁有核心技術專利可增強自身的優勢地位,增加自身的市場份額,同時能夠制約競爭對手。下面就針對中興和華為這兩個公司的專利申請作一簡單的分析。
在本文統計的文獻中,切換技術中的跨系統(網絡、網元)/異系統切換和重選技術中的網關重選均是中興和華為專利申請的側重點之一。
在重選服務骨干網交換或路由節點方面,中興的申請量略大于華為,兩個公司專利申請涉及的主要的側重點大致相同,但同時在其他方面每個公司各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中興和華為在跨系統(網絡、網元)/異系統切換方面有較多的申請,而在其他方面的專利申請中興要多于華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興的專利申請涉及的技術領域較廣。由上面的統計可以看出,中興在涉及骨干網重選和切換方面的專利申請方面已超出華為,這種改變與兩大公司的戰略走向密不可分。
四、結束語
本文對涉及服務骨干網切換和重選的專利文件從申請人方面進行了整理,并對申請量位居前列的兩大國內公司中興和華為的專利申請進行了比較分析,從中分析比較兩大公司的研發方向以及重選和切換技術的演進方向,以期得到該技術領域的發展概況。
參 考 文 獻
[1]蔡爽,黃魯成.專利分析方法評述及層次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9.26.421-426.
[2]張燕舞,蘭小筠.企業戰略與競爭分析方法之一—專利分析法.情報科學[J].2003.21(8).808-810.
[3]劉玉琴,彭茂祥.國內外專利分析工具比較研究.情報理論與實踐[J].2012.35(9).120-124.
[4]劉章鵬,黃非.對華為與中興專利糾紛的思考.中國發明與專利[J].2011.11.22-23.
[5]杜舟,馬鳴.中興華為專利大戰始末.IT時代周刊[J].201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