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際諾
【摘要】 本文從DT的技術原理和規劃部署入手,對現有3G網絡中應用DT的方法以及信令流程的變化等方面做了分析和介紹,并用實測數據說明效果。
【關鍵詞】 Direct Tunnel DT GGSN SGSN
一、引言
Direct Tunnel,直達通道,簡稱DT,是基于3GPP R7基礎上引入的一項創新性的網絡優化技術。通過將用戶面和信令面分離,將用戶面數據通過RNC和GGSN之間打通的單GTP tunnel進行傳輸,降低SGSN的負荷,同時降低數據傳輸的時延。
二、技術原理
在R6及以前,RNC和GGSN之間的連接被SGSN分成兩段,一段從RNC到SGSN,另一段從SGSN到GGSN,這樣的Tunnel被稱為雙隧道(Two Tunnel)。開啟DT后,控制面信令仍然由SGSN完成,由SGSN決定何時建立直連隧道以及對隧道的更新等操作,SGSN在RAB指派時會把GGSN用戶面地址和TEID發給RNC,以便RNC和GGSN建立直達通道。
DT的建立過程也很簡單,沒有新增消息類型,所使用的消息類型沒有超出R4網絡的PS信令原語范疇,沒有新功能要求,不需要任何的軟硬件升級就可以支持DT網絡的信令交互, 同時也不存在多廠家網元互通問題,這就保證了DT技術最大范圍的適用性。
三、規劃與部署
DT的實施需要先實現RNC與GGSN的直通,3GPP建議在兩個骨干網之間增加路由設備,實現無線側與核心側的骨干網互通。
另一種方案是如果Gn和Iu數據在現網配置上都是由匯集CE轉發,只是通過不同的VRF做邏輯隔離的話,就可以更加簡單地通過引入網關來連接這兩個不同的域:
把Gn VPN中GGSN loopback地址引入到IuPS VPN中;
把IuPS VPN中的RNC信令面地址引入到Gn VPN中即可以實現互通。
實施DT后通過信令流程可以驗證DT建立成功,同時在S-CDR中查看跟蹤話單中的流量,只有上下行0;而對于G-CDR中話單流量正常,也可以確認符合DT改造后的話單特性。
RAB Assignment Request消息中攜帶GGSN的用戶面IP和TEID;
RAB Assignment Response消息中攜帶RNC的用戶面IP和TEID;
Upda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中攜帶RNC的用戶面IP和TEID等參數;
RNC重定位過程中,relocation request消息中攜帶GGSN用戶面IP和TEID。
四、實施后效果評估
SGSN流量負荷變化:實際測試發現SGSN的流量負荷有效地降低了,縮減了目前分組業務單元需求量,測試場景下合計釋放多個分組業務單元,變相提升了20%左右的SGSN的容量。
4.1下載速率變化
對比開啟DT功能的APN與未開啟DT功能的APN,在FTP下載對比測試中,DT方式比非DT方式平均下載速率高300kbps-500kbps左右。
4.2 SGSN的信令負荷變化
使用DT功能會增加更新PDP上下文消息的數量,但該消息在整個信令流程中只占用很小的比例,由統計結果看改造不會對SGSN的負荷有大的影響,每個帶DT業務的3G PAPU信令負荷變化很小。
4.3指標的影響
DT改造后對時延的影響暫無法準確測試,但DT不會導致額外的信令延時,唯一的不同在于DT PDP Context激活時需要額外PDP Update信令。由于一次PDP Update時延是當做一個簡單的信令流程,此時延可以當做是一個簡單的SGSN和GGSN之間的RTT時延(大約10ms),對用戶感知沒有影響。
五、結束語
隨著3G業務量的增大,PS核心網的壓力也隨之增大,SGSN包轉發性能的瓶頸日益明顯。 DT的引入有效降低了SGSN的流量負荷,間接改善了帶寬,提高了PS核心網容量;減少了網元投資和維護成本,DT無疑是一個良好的技術解決方案。
參 考 文 獻
[1] 3GPP TS 23.919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 Direct Tunnel Deployment Guideline
[2] 3GPP TS 29.060: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GTP) across the Gn and Gp Inte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