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旅游時代”“光網城市”“相機調控”“工匠精神”“分享經濟”“舌尖上的海外中餐館”……每年兩會,都會有一批“新詞匯”或“新提法”走紅輿論場,自然也很快成為社會流行詞。這些詞語要么有新的表述,讓人眼前一亮,要么有深刻的內涵,引發人們深思。一個個新詞既透露了大國前行的目標和方向,又寄托了公眾的民生期盼和希望,折射了治國理政的新氣象,展示了經濟發展的新方向。面對嶄新前景,不免讓人心潮澎湃,充滿激情!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語言是思想的外殼,更是時代發展的風向標。時下中國正經歷數千年未遇之變局,“三期”疊加下的新事物、新問題不斷產生,新辦法、新理念也不斷涌現,只有用新的詞語來闡述總結這些現象,才能更準確地分析改革與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尤其在兩會這個重量級大舞臺上,各界精英會聚,各種觀點碰撞,總結過去,展望未來,民生之盼、發展之道、改革之重,引發內涵各異的“新詞”在不同領域頻繁出現,這既是黨和國家以更自信、更包容、更開放的心態迎接當下社會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現,也是近年來中央以“改革創新”理念引導各行各業發展所取得成果的展示,更與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密不可分。
兩會“新詞”透露了中國改革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今年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共19029字,其中“相機調控”“海外倉”“四眾平臺”等新詞在報告中都是首次提出,除了讓人耳目一新之外,也蘊含著更多發展新思維,與你我工作生活緊密相連。
比如繼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眾多“創客”脫穎而出之后,今年又把“四眾”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顯示了政府對創業創新支撐平臺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政策的連貫性。再比如“分享經濟”,今年兩會上也格外火熱,特別是專車、出租車之爭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除了網絡約車,分享領域的拓展也很迅速,從在線設計、營銷策劃到餐飲住宿、物流快遞、醫療保健……分享經濟已經滲透到幾乎所有的領域。此外,“海外倉”助推電子商務走出國門,“光網城市”打造數字生活升級版,“量子互聯網”瞄準信息技術最前沿,人工智能和中國“腦計劃”更是在技術上推動新科技的發展。這些新詞頗具前瞻性、預判性,預示著未來一個個“新風口”和行業機會,將會引領各個產業更長遠的發展。
為什么領域不同、內涵各異的兩會“新詞”頻頻出現?源于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尤其是對“改革創新”的重視和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上海代表團的審議連續四年提“創新”,強調創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謀劃創新就是謀劃中國的未來。據人民網的報道,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59次提到“創新”,創新激情汪洋澎湃。
兩會“新詞”,是在發展節點上對新現象、新事物的追問和思索,是新發展理念的生動表達,集聚著人民對歷史的思考、對現實的把握、對未來的期待,在這個不斷創新的時代里,我們希望涌現出更多的新詞,更期盼這些新詞能加緊落實,時刻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推動中國這艘大船乘風破浪,快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