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宇 李招弟

顯而易見的是,對許多移民到美國的華裔來說,唐人街中國城是他們來到美國之后第一個知道的地方,而離開這里對他們來說恐怕是一個挑戰。
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最具文化和歷史氣息的唐人街中國城,華裔正在逐漸失去這片賴以生存的陣地。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最近的社區調查報告顯示,從2009年到2014年,住在曼哈頓中國城的華裔數量從4.7萬下跌到了3.8萬,越來越多的華裔正在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迫搬離他們賴以生存的社區。
曼哈頓中國城的現狀也是美國各個唐人街近年不斷劇變的縮影,對很多美國華僑來說,唐人街逐漸成為一個“想離開,卻無法下定決心”的選項,他們既對那里的一切有了感情,同時也對目前的一些變化感到失望。這種糾結矛盾的心情像一片烏云,給當前的美國唐人街勾勒出了一紙灰暗色調。
不斷上漲的房租背后
據外媒2015年10月1日報道,隨著華盛頓中國城以及周邊地區出現逐漸向高檔社區發展的趨勢,開發商計劃將低收入公寓樓改建,而在那里居住多年的老華人移民或許將被迫搬出他們的家園。
早些時候,在華盛頓西北部的博物館廣場公寓前,眾多華裔居民和他們的親友舉行了集會。因為從當地時間2015年10月1日起,當地華裔居住的Section8大樓將被轉交給市場,這是該房屋所有者實施其拆遷計劃的第一步,此后該地區將被豪華社區和公寓所取代。
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個月都發生在美國大部分唐人街。在全美各地的唐人街,華裔居民不斷減少,其他族群紛紛搬到這里。有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4年間,美國大多數唐人街的美籍華人比例不斷下降,舊金山由81%降至72%,洛杉磯由29%降至27%,西雅圖由44%降至32%,費城由74%降至48%,波士頓由43%降至37%。
關于唐人街華裔人口不斷下降這一事件的原因,本刊記者采訪了華僑大學講座教授、廈門大學特聘教授、世界華人研究學會(ISSCO)常務理事莊國土,請他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主要還是房價和房租的大幅度上漲導致部分居民無力承擔。美國唐人街房價不斷上升,最重要的一點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太多了。”
“整個美國的房租房價并未全面上升,只有比較典型的移民社區房價上升了,比如說印度人比較集中的地區、菲律賓人比較集中的地區,尤其是中國人比較集中的地方。”莊國土認為前往美國的中國人、印度人大體分為兩類,“他們主要由投資移民和留學生構成。先談談留學生群體,他們剛到美國人生地不熟所以希望在唐人街先找一個落腳的地方,而最重要的是這些年涌到美國去的留學生實在太多,有些超出當地的載荷能力。”
“此外,第二個原因就是投資。華人華僑很多都喜歡在房地產方面進行投資,這也導致唐人街房價水漲船高。房價一上升,房租自然也就上升了。其實這個現象不僅是在美國,在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都一樣。”莊國土進一步補充道。
功能性漸漸消失的“圍城”
此前,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城市和規劃領域教授彼得·鄺(Peter Kwong)對唐人街的功能性進行了描述:“在這里,人們生活、工作、社交和購物。這是一個網絡,不僅僅只是一些人和一個地方,這是一個社會結構和社會制度。移民需要這樣一個地方,在這里生活,在美國維持生計。”
19世紀后期,中國移民數量迅速增長,漸漸在美國形成了“唐人街”的雛形。最早前去的那批華人曾遭受到一些排擠和歧視,但隨著1965年移民法案的頒布,大批的中國移民來到美國。“老唐人街大部分處在原來老市區的核心區域,而且會比較靠近交通便利街區。上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所形成的唐人街到現在多半會被進行城市改造,但是在美國,拆遷受到地方政府的嚴格管控。所以唐人街基本上屬于比較破舊、比較老的社區——而且一直持續到近些年。也就是說,近現代化的服務設施相對比較缺乏。”莊國土這樣描述唐人街的一些歷史成因。
然而近幾十年來,舊的唐人街卻在收縮。“其中一個原因是,相對高收入的華裔群體在美國立足后,會陸續搬出唐人街。相對高收入群體的離開,對唐人街本身的改造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但是很快又會有新鮮的血液補充進來,通常新住戶的消費能力都不太高。”莊國土分析指出,由于唐人街最近幾年和中國的貿易、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聯系愈發緊密,導致各地唐人街中國相關業務機構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增強了唐人街的人口流動性。
早在2014年,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在亞太裔傳統文化月公布的關于50歲以上亞太裔居民的“10個事實”已經印證了相關因素的復雜性。根據他們的調查和總結,亞太裔居民更傾向于結婚、三代同堂的傳統家庭生活,這也導致與其他族裔的美國人相比經濟壓力更大。
“想離開,卻無法割舍”
顯而易見的是,對許多移民到美國的華裔來說,唐人街和中國城是他們來到美國之后第一個知道的地方,而離開這里對他們來說恐怕是一個挑戰。
2015年12月23日,由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指導,華僑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第五部華僑華人藍皮書——《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5)》在北京發布。華僑大學校長、藍皮書主編賈益民表示,《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5)》關注的焦點是海外華人在周邊國家的生存現狀,針對日本、馬來西亞、美國、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華僑華人進行了深入研究,涉及華僑華人在周邊國家關系中的角色、華人生育率變化、華文教育、華人慈善捐贈、華人家族企業管理模式、華人文化認同、公共外交等議題,嘗試從多維度揭示華僑華人的行為模式,試圖解釋乃至預測華僑華人的行為模式。
在很多華裔的眼里,離開唐人街與否不只關乎房價,更關乎心靈和情感的寄托。“從根源上說,這涉及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唐人街是華夏文化在美國的根據地,這個地方可以寄托中國人無比看重的華夏文化情感。中國人最重‘鄉思。一個華裔家庭離開了唐人街以后,很可能搬遷到一個西洋文化濃郁的氛圍之中,試問這種‘鄉思之情何以寄托?‘鄉愁無處寄,這才是他們的心情十分矛盾的原因吶。”談到難以割舍的唐人街情懷,莊國土的語氣顫抖,仿佛將記者的思緒也帶到了大洋彼岸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