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是新世紀中國面對新的世界發展趨勢與格局,建構的一個最為核心的全球化發展戰略。“一帶一路”雖然是一個歷史的概念,但它是用文化將歷史、現實與未來連接在一起,成為中國面向全球化的一個戰略架構。因此,文化及其問題可以說是“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最為基礎、最具戰略意義的核心戰略之一,而目前我們的系統性研究與相應的對策探討相比起經濟戰略來看,還很不足、很不充分,急需要建構新型的專業化智庫——“一帶一路”文化戰略智庫來應對目前的認知、對策與政策的缺失。
一、正視“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及其產業發展的戰略誤區
具體來講,對文化戰略在“一帶一路”格局中的認知,有以下幾個誤區需要我們加以關注與重視:
1. 強調“一帶一路”戰略格局中的地緣政治與經濟合作的博弈問題,忽視了文化及其產業在其中的歷史與融合的基礎作用。目前,我們看到通過雙邊或多邊機制的合作國家,特別是我們的周邊國家,往往會出現在合作過程中不斷反復,這種反復除了爭取更大利益之外,對戰略的指向與意圖的不同理解不認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2. “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一個空間的概念,它更是一個建立在歷史文化概念影響基礎之上的一個文化影響力的概念。“一帶一路”涉及中亞、南亞等數十個國家的廣泛地域,政治勢力與政治格局復雜,如果我們一味地強調政治、經濟手段則易形成硬碰撞。所以,通過文化影響力來淡化地緣政治效應,逐步形成共識與相互信任,達成諒解,更易架構“一帶一路”中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
3. 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架構中,過分強調互聯互通過程中的經濟合作關系,特別是把基礎設施的合作建設,如鐵路、公路、港口、能源、通訊等項目的合作作為戰略突破口與抓手,而忽視了“一帶一路”互聯互通過程中文化智慧、文化資源的價值發現及文化平臺的合作機制建設需從文化角度進一步提升對“一帶一路”的戰略認同感。
4.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規劃與實施的過程中,文化及其產業的戰略后置問題比較突出。任何一個戰略都必須要有相應的突破口與抓手,充分發揮我們的資本優勢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勢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后置文化及其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的趨勢,應值得警惕。
5. 在“一帶一路”戰略格局中,資本推動文化及其產業的發展過分地重視資本市場作用這一主線,而忽視了不同文化資源資產化、金融化這一發展主線與核心的作用。強勢的資本力量與手段易給雙邊或多邊合作機制的國家與地區造成文化受到侵害的印象,擔心文化安全與文化利益問題,破壞或阻礙業已形成的共識,出現合作中的反復。
二、重視“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戰略的取向與維度研究
在“一帶一路”格局文化及其產業發展的戰略討論中,雖然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在系統研究與分析的過程中,我們認為其戰略的取向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一是戰略先行;二是建構平臺機制;三是發揮多元效應。文化及其產業在“一帶一路”的格局中的戰略維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戰略共識維度。一是文化產業戰略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急需在規劃過程中前置的一個戰略;二是文化及其產業是“一帶一路”戰略格局中的重要突破口與抓手,其戰略意義不低于基礎設施在互聯互通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三是文化及其產業拓展了“一帶一路”戰略的內涵與視角,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基礎。
2. 戰略資源維度。文化資源是“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中極為寶貴的戰略資源。對多元、豐富的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挖掘、整合,并使之能夠有效地流動與充滿活力,才能有效地激發不同文化背景參與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積極性,真正實現文化資源的融合、共同發展。
3. 戰略平臺維度。戰略平臺主要是指在“一帶一路”戰略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化機制。而這種平臺化的機制主要包括5個方面:一是文化交流的平臺化機制;二是文化資源流動,包括文化資源資產化、金融化發展的平臺化機制;三是各種戰略力量聚合的平臺化機制;四是基于不同文化背景及利益訴求而形成的雙邊、多邊或者是區域化的平臺發展機制;五是新科技融合,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及信息管理技術融合,以及大數據技術、云服務平臺及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平臺化戰略維度的有效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4. 戰略資本維度。戰略資本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資本市場,在“一帶一路”架構下不斷發展統一的文化產業資本市場十分重要。為此,應該重點關注:一是充分發揮絲綢之路基金及亞投行機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關注與投資;二是可以設立專門的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三是重點發展“一帶一路”格局下不同層面的產業投資基金與股權投資基金。
5. 戰略產業鏈整合維度。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在全球整合配置產業資源,按照產業分工與整合的內在規律,合理布置產業布局與產業鏈布位,不斷在高端、戰略產業鏈整合中占有主動權,是有效利用戰略產業鏈整合策略,整合產業資源,拉長產業鏈,做大產業規模的關鍵。
6. 戰略效應維度。文化資源、文化傳統的雄厚與悠久,以及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是我們實施“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戰略并產生戰略效應的基本前提。所以,戰略效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大的方面:一是基于共識的戰略認同;二是基于廣泛合作交流的國際形象的樹立及國際影響的產生;三是基于文化競爭力基礎之上的話語權與影響力;四是通過共建共享機制,彰顯尊重歷史文明,積極應對全球化挑戰的文化自信與勇氣。
三、“一帶一路”文化戰略智庫建構的基礎與建議
目前,國內理論界及業界對建構新型的專業化智庫——“一帶一路”文化戰略智庫逐步建立起了相應的理論前沿研究與實踐前沿探索,取得了不少舉世矚目的成果。如在高校中建立了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濰坊銀行藝術金融研究中心及藝術金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業界圍繞“一帶一路”的研究與研討活動,如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年會、中國藝術金融年會、中國文化金融高峰論壇等,備受人們關注。這些因素,可以說都為我們建構“一帶一路”文化戰略智庫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與前提。
我們建議,盡快建構“一帶一路”文化戰略智庫,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文化戰略智庫在“一帶一路”戰略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進一步推動中國文化及其產業發展的效應,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為實現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從戰略、路徑與對策等多方面提供高層次、高水準、可操作的思想與智慧支撐。
王西京,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陜西省文聯副主席、陜西美術家協會主席、西安中國畫院院長、西安美術家協會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兼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西北大學、云南大學、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一級美術師,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