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岳平 黃河仙 黃鐘霆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農村生活環境變得整潔,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如何使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落到實處并長效運行?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是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飲用水水源地是戶外不帶蓋的水缸,如果被污染了,室內水缸也不可能干凈。講清這個道理,劃分保護區范圍,種上綠化帶或安裝護欄等都會得到農戶支持,而且是一勞永逸。
其次是畜禽養殖廢水治理工程。畜禽養殖污染和工礦企業污染本質上一樣,只是在污染物種類和污染方式、范圍等上有所差別,需要在新環保法的約束下,按照誰污染、誰治理或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承擔治理主體責任。但養殖業污染治理又有其特殊性,主要是養殖業規模小,生產不穩定,尤其是養殖業主不熟悉污染治理技術,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就要求畜牧水產部門加強規劃控制,使養殖場遠離敏感目標,同時指導養殖業主如何治理生產廢水。環保部門要履行好監管責任,嚴格處罰超標排放行為。養殖業廢水治理雖然也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內容,但應明確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讓養殖業主承擔起社會責任。
農村垃圾污染是困難最大的綜合整治工程。農戶每天都在產生生產、生活垃圾,需要建立長效機制、按日產日清的原則及時清運。筆者在調研時發現一種較好的模式,即由村委會根據片區劃分情況聘請5~8名保潔員。每位保潔員賣廢品所得全部歸個人,村委會再配套獎勵50%,從而鼓勵保潔員最大程度回收可再生資源。類似的農村垃圾收集模式還有很多,雖然都不是最終解決方案,但在每個過渡階段都可發揮相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