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心 韓天
在韓國有一種說法,說是從首爾市中心的南山頂上扔下一塊石頭,肯定會砸到一個姓金、姓李或姓樸的人。如若不信,看看韓國總統的名字就知道了,樸槿惠、李明博、金大中、金泳三、樸正熙、李承晚……
韓國的總人口5000多萬,其中差不多每5個人就有1個姓金的。從現任總統樸槿惠到說唱歌手鳥叔(本名樸載相),幾乎每10個人就有1個姓樸的。根據2000年的人口普查,韓國前四大姓氏依次為金、李、樸、崔,幾乎占到整個韓國姓氏的一半。
與之相鄰的中國有常用姓氏近100個,日本不同的姓氏則多達28萬個。為何韓國的姓氏如此單一呢?
原來這跟韓國特殊的歷史文化不無關系。
首先,是“王賜姓”傳統。“王賜姓”的做法在世界各類文明里都有記錄,即大王、皇帝等主宰命運的權霸階層將自己的姓氏或自認為可顯榮耀的姓氏賜給下人。這點在朝鮮民族也不例外。在朝鮮王朝(1392年~1910年)末年之前,姓氏還是稀有的,是當時朝鮮皇族和一些貴族所獨有的特權,奴隸和被逐之人,如屠夫、巫師和妓女,以及工匠、商人、和尚都不能冠以姓氏。再往前推,高麗王朝(918年~1392年)的開國皇帝王建試圖通過授予姓氏,以突顯忠誠之士和朝廷官員來緩和事態。在那種形勢下,公務員科舉考試要求所有報考人員都登記姓氏,最終進入社會上層的達官顯貴們就有資格獲得姓氏。
其次,是“傍血統”舊習。新士紳階層和新晉官僚為了“洗白”出身,名正“姓”順地在小圈子里混前程,如果沒能得到“王賜姓”這條榮耀之途,通常便會用金錢換取進入貴族族譜的捷徑,使用他的姓氏。18世紀末,這種宗譜買賣和偽造十分猖獗,許多家族都篡改了他們的族譜。如某個血統后繼無人時,就收錢把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寫進族譜。如此一來,這個陌生人就能獲得一個高貴的姓氏。由于李和金這樣的姓氏是古代朝鮮皇族使用的姓氏,所以受到了地方權貴的青睞。到1894年,朝鮮才允許普通人擁有姓氏,低級階層的人通常冠上主人或地主的姓,或者簡單選用一個常用姓氏,這個常用姓氏無非是金、李、樸等,人們絲毫不避諱往自己臉上“搽粉”。
再次,是“漢文化”影響。朝鮮在很長的歷史中都是中國的屬國,連“朝鮮”這個國名都是朱元璋根據古籍中“朝日鮮明”而制定的。朝鮮半島直到19世紀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今天韓國的姓氏都源自中國。在韓國人的姓氏中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即“本”。人們在相互介紹時,不只說出姓什么,還要說出各自的“本”來。所謂“本”,即指該姓氏的始祖源出于何地,也就相當于中國人的籍貫。比如說姓金的,雖然都姓金,但各自的“本”不同。在韓國,有的姓氏只有一個“本”,有的姓氏有許多的“本”。“本”最多的當屬金姓,共有282個“本”之多。在朝鮮王朝末期,皇帝頒布禁令,禁止同一氏族的人結婚(于1997年有條件廢止)。盡管如此,由于大家都想擠進“貴族圈”,或者怕身份卑微,以至于高級姓氏族群越來越膨脹,人數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