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簡稱中心)位于虹口區東側,臨近和平公園,創建于20世紀50年代末,由聯合診所轉制而來,1996年7月原虹鎮地段醫院與原嘉興地段醫院撤并為嘉興地段醫院,2009年12月原新港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嘉興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撤并為嘉興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為一級甲等醫院,目前設1個中心、2個分中心、3個服務站,服務轄區面積約3 km2,服務人數超過12萬。中心以中醫藥服務為特色,以“關愛生命,守護健康”為服務宗旨,以“服務到家,惠及社區”為服務理念,由28支家庭醫生責任制工作團隊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與計劃生育等“六位一體”的家庭醫生制服務。近年來,中心先后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孝親敬老模范單位、上海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上海市青年文明號、平安單位、虹口區擁軍優屬模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2013年,在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逐步推進家庭醫生制的大趨勢下,姚保富副主任醫師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社區醫療、提供家庭病床服務的醫生,率先向中心提出愿做家庭醫生改革的試金石。幾年來,他通過深刻領會家庭醫生服務的真諦,不斷改進工作方式,以優異的成績為中心的家庭醫生制服務夯實了基礎,并于201年獲得“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稱號。
1 默默耕耘,與時俱進
姚保富醫生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在從事家庭醫生工作之前,從事家庭病床出診近26年,其間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始終騎著自行車,挎著出診包,穿行于上海的馬路弄堂,奔走于千家萬戶,堅持做到求醫電話隨叫隨到。除日常工作外,他利用下午或午間休息時間,為有困難的患者代配藥并送藥上門,并向患者或家屬交待注意事項,進行健康指導。為了做好家庭醫生工作,他從開展與居民簽約活動開始,除了在門診時間和所在居委的居民簽約外,還利用中午休息和下班以后時間,到管轄的張橋居委會與居民簽約,與居委會干部一起,加強對家庭醫生服務的宣傳,逐步獲得社區居民的了解與認可,營造了全居委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經過姚醫生和各方共同努力,截止2015年12月,已累積簽約常住居民5 089人,占84.09%,其中戶籍居民達81%。雖然有住房動遷、人戶分離等影響,每月仍然有85%以上的簽約居民選擇在姚醫生處首診。姚醫生的家庭醫生工作做得紅紅火火,社區居民也找到了一位熱心為他們提供健康醫療服務的社區醫生。“姚醫生,儂來拉,真是麻煩儂了,每個禮拜上門來為阿拉服務”,這是上海市虹鎮老街天寶路簽約服務對象田方明老人的心聲,每周五姚醫生都會上門為他量血壓、聽心律、測血糖。許多老街居民對姚醫生的親切程度不亞于家人,都會自豪地稱他是阿拉老街居民的“健康守門人”。
在貫徹家庭醫生制服務中,姚保富醫生以健康管理為主要抓手和目標,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提供健康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服務,每月下社區為居民上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方法,宣傳結核病、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及骨質疏松的防治知識,積極配合中心在社區開展社區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消化道腫瘤等慢性病的篩查、隨訪工作。同時,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生活方式行為干預指導和診療路徑指引服務,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訪視、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和家庭康復指導等服務。另外,他還將自己的寶貴醫療資源無私應用于滿足社區居民的就醫需求,以市級醫療專家作為技術支撐,為有需求的社區居民提供快速轉診、專家預約和專家會診等服務,深受居民歡迎。現在張橋居委的居民已經形成了習慣,即有事時第一時間打電話與姚醫生聯系,包括健康問題、醫療服務,甚至是家庭糾紛和鄰里關系。姚醫生儼然已成為了他們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鉆研醫術,精益求精
作為家庭醫生,姚保富始終堅持因病施治。2006年姚醫生有幸成為勞模裘志行醫師帶徒工程的徒弟,通過理論學習、跟班實踐,很快成為中心的業務技術骨干,能系統熟練的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讓患者花最少的錢達到治療效果”是姚醫生的行醫準則。他還堅持自學、外出學習,參加多學科的學術會議及疑難病例討論會,每年獲得國家級Ⅰ類學分達35分以上;并堅持數年參加上海市中山醫院舉辦的全科醫師師資培訓,獲得結業證書。2007年起,他每年撰寫并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篇。連續7年,他的論文在上海市和全國全科醫學年會上進行交流,其中《家庭病床團隊服務管理模式的現狀與發展探討》在中國醫學發展叢書編纂委員會組織召開的“與時俱進 改革創新 新時期醫療衛生理論研討暨頒獎大會”上被評為一等獎;《半導體激光血管外照射對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經《當代中國醫學研究》編篡委員會組織評審,在“2012全國臨床研究新進展與應用研討會暨優秀科研成果學術交流會”中獲得“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減肥錯誤觀念,讓你越減越肥》榮獲虹口區第二屆“藍橋杯”科普PPS作品大獎賽入圍獎,《高血壓社區干預五年的效果觀察》獲2011年虹口區醫學會優秀論文獎;2013年獲“虹口區十佳家庭醫生”稱號;《頭皮針為主治療更年期抑郁癥的臨床療效觀察》課題獲2013年虹口區計劃和生育委員會重點項目(虹衛1302-21),并于2015年發表在《健康世界》上;《嘉興社區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干預效果分析》論文獲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十一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他負責的全科學組在2007年至2013年獲虹口區醫學會優秀學組稱號4次、表揚學組稱號3次,2008年獲虹口區醫學會優秀秘書長稱號。2011年,他參與編制《虹口區家庭醫生制服務工作手冊》。
3 堅守醫德,言傳身教
姚保富醫生通過其行醫生涯深刻體會到,消除患者疾病痛苦是醫務工作者的職責,為廣大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是社區白衣天使永遠追求的目標。除日常工作外,姚醫生還積極參加各類志愿者服務活動,如在和平公園一角進行義診和測量血壓,參與居委會每月舉行的社區健康宣傳教育活動。只要轄區內患者有需要,他會立即趕去,代呼120,將患者背下樓護送去醫院,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樣。有些家庭病床腦卒中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患上肺部感染高燒不退,他一日數次上門悉心為老人治療,直至患者退燒,神志清醒。有1例腦卒中老人,神智完全不清已呈植物人狀態,5年來在他的診治和護理指導下,堅強的生存至今。對因病致貧或生活困難的患者,姚醫生也會想盡辦法給予幫助,如有1例5年病史的嚴重骨質疏松病患者,由于家庭困難,為了看病治療,甚至不惜借高利貸;姚醫生知道后,在居委會擔保下,自掏腰包借給患者10萬元“養老錢”治病,并無需利息。許多居民都稱贊姚醫生心中“只有患者,只有救死扶傷,只有居民的健康”。他說“這是我應該做的,社區居民健康了,就是我做一名家庭醫生最大的幸福”。
為了把社區醫療服務和家庭醫生制工作的經驗傳授他人,姚醫生還開展了以家庭醫生為核心的多學科合作。為此,他經常帶教上海以及江西醫學院學員、新進員工的知識和技能培訓,開展全院的業務講課,認真做好“傳、幫、帶”,把他為社區居民服務的知識、技術水平毫無保留地傳承下去。在他的帶教下,中心家庭醫生的隊伍正在不斷壯大,許多年輕醫生已能開展診療和家庭醫生服務,像他一樣為社區居民熱忱服務。
家庭醫生服務工作,看似普通平凡,實則難能可貴,貴在長期堅持,貴在始終以患者和社區居民需求為己任,貴在恪守醫護人員的職業操守和準則,貴在不斷發展與傳承,為所從事的醫療服務事業傾注全部的熱誠和精力,甘做百姓健康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