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曼
在互聯網“眾創”大環境下,2015年上半年,資本瘋狂進入,創業者扎堆入市,幾乎涵蓋了衣食住行各領域。下半年,資本“寒冬”來襲,但整個2015年仍然處于創業高峰期。這一年,“轉型升級”成為傳統產業的熱詞,O2O這燒錢的火球從海量扎堆到大浪淘沙,相愛相殺的老大老二們組團合體,“一帶一路”和“創業創新”的國家戰略像燈塔一樣給創業者引航。
不可否認,中國正處于一個全民創業的時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同時也影響著傳統產業的發展和變革。身處“眾創”時代,懂得創新的傳統企業,往往能在轉型中獲得成功。
比如,山東陽春乳業——這個中國液態羊奶領軍企業,正在創新的路上披荊斬棘。創始人董玉坤,退伍軍人出身,以軍人的特質、作風、干練和膽識,投身到創業的浪潮中,在他領導下陽春乳業旗下產品鋪滿全國7000多家超市,除西藏、青海、寧夏、新疆四省之外遍布全國,已然成為中國液態羊奶產業的領頭羊,并在精準扶貧的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利用地理條件,整合資源,在“公司﹢基地﹢合作社﹢奶山羊村﹢銀行”模式下拓展出“一只羊”的產業鏈。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羊奶生產基地主要分布三個地區,膠東半島沂蒙山區為重要分布區。以膠東半島沂蒙山區為主的陽春乳業,其不但有自己的大型養殖基地,還以此為基礎拓展產業鏈。據悉,陽春乳業堅持“垂直一體化產業鏈”的發展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奶山羊村﹢銀行”的組織形式,大力發展和推動奶山羊養殖,投巨資在安丘市柘山鎮興建了占地千余畝的國內一流奶山羊養殖示范基地。當前養殖戶登記在冊有一萬多家。
“我們現在是一個產業”。董玉坤在采訪中多次強調“產業”二字,他認為陽春乳業的優勢就是把產業做得很實。而這個前提是務實奶源、發展奶源。奶源是陽春乳業的根,董玉坤早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也正因如此,陽春乳業發展戰略的“謀篇布局”,總是把奶山羊養殖放在“開篇之作”的重要位置。
“2009年陽春乳業就提出了‘先奶源后市場’的發展思路,我們這些年一直在發展奶源、夯實奶源,在發展奶源的過程中,我們整合了山區資源。國家高度重視扶貧工作,貧困山區的老百姓加入‘養羊大軍’,通過養羊脫貧致富,恰逢其時。”董玉坤說,如今,陽春乳業的奶源基地已成為一個典范,一個模式,成為了陽春乳業的核心競爭力。
天然的地理環境為陽春乳業的奶山羊養殖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但是如何保證奶源質量?
董玉坤說,“奶源之所以出問題,就是現在收奶的過程環節太多,收奶的太多,為了杜絕此類現象,我們分散飼養、統一擠奶。簡單來講,就是一個村家家戶戶都可以養,但是我們在村中會建一個擠奶站,也就是村里的老百姓只管養羊,擠奶由陽春乳業的合作社來完成,并配備專人、專車送到公司,沒有中間環節。”這種模式改變了傳統的以戶為單位,發展為以奶山羊村、奶山羊鎮為單位,做到分散飼養,集中收奶。

天時、地利都已具備,其次就是人和。陽春乳業精心打造了一個創業者的舞臺,為復轉軍人、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畢業生、山區農民提供了一個創業夢想的實現集合地。“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精心打造自己的創業團隊”,董玉坤說,不僅如此,陽春乳業還引進丹麥、德國、瑞士等許多高科技手段。“我們生產、研發,充分運用了很多高端技術,比如,收奶環節的GPS定位系統、世界一流的檢測化驗設備、完善的質量追溯體系等。”
正因為有了對奶源的嚴格把控,從而保證了羊奶的產品質量。“羊奶很適合中國人,巨大的消費市場決定這是一片藍海。”董玉坤說,他的目標不局限于此,他圍繞“羊”正在拓展一條全新的產業鏈,打造陽春乳業的生態閉環。
沒有人能精準地預測未來,但我們知道兩件事:一是創新必然會使世界變得不同。二是再形象動聽的描述也不能讓你看到清晰的未來。陽春乳業深知其理,董玉坤說“我們天天都在創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陽春乳業有自己的優勢。首先是國家政策宏觀調控。要求以陽春乳業總部半徑200公里以內,不允許再成立同樣的養奶公司,避免惡性競爭。其次是奶源。

當記者問到,如果實力雄厚的牛奶企業的“大家伙”們想進軍羊奶市場是否可能?
董玉坤堅決答道,“不可能。首先,從養殖環境來講,奶山羊之所以不能大規模化養殖,是因為其生理特點,山羊必須在丘陵、山地等環境活動,這是原因之一。其次,草原牧羊會破壞草原生態環境。第三,養羊更適合山區的老百姓,這是他們的重要收入之一。
再一個優勢是,銷售創新。2015年陽春乳業在思維、格局、銷售模式上進行了一次創新。
董玉坤介紹,陽春乳業以前的銷售模式是人找產品,產品放在超市、商店,等待顧客去挑選;如今互聯網的無限發展,導致這種守株待兔式的銷售模式已經行不通。
陽春乳業的做法是,在成都、無錫、廈門等城市成立了多家銷售分公司,依靠銷售員主動地把產品的賣點、優勢推銷給適合人群,比如高端人群、婦女兒童、嬰兒,做到“產品找人”。
陽春乳業另一個銷售模式創新是奶吧,即在城市的繁華區,建立專賣店、體驗店,讓消費者在奶吧能品嘗到羊奶,給消費者創造一個線下全新的體驗。
再來看一個創新,即依靠國家扶貧政策,擴大奶源基地。陽春乳業根據“羊奶從山里來,財富又到山里去”的原則,走一條依靠山區、造福山區的道路。正是這樣的發展思路,讓企業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具備了更多的社會效益內涵。

董玉坤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山里的老百姓都適合養羊,養羊與文化程度沒有關系,老百姓只要把羊養好,我們再通過機械化收奶就可以使百姓看到效益,就能使他們迅速脫貧;此外,山里的草種類很多,是奶山羊最好的食料。所以陽春乳業就利用精準扶貧這趟快車,加大奶源拓展力度。”
而在扶貧方面的創新,他認為是把山區的老弱病殘進行了整合,在沒有陽春乳業的產品之前,老百姓養羊沒有產生多少價值,當時一斤羊奶才賣四毛錢,現在保證回收一斤是三塊錢。通過整合后,不但擴展了奶源規模,還為當地百姓實現了創收。
董玉坤表示,自己的團隊一直以來都在圍繞如何把“品質好、口味好、營養高”的羊奶產品提供給消費者這條主線,進行更多創新。
眾所周知,創業條件無非就是:人、財、地、道。人是人才和團隊,財就是資金,包括啟動資金、融資渠道等。地是辦公地點或運營成本,以及觸達終端的途徑。道,即變現能力超強的商業模式。
陽春乳業歷經十年的整合和發展,在人、財、地、道上已具備充足的積累。其已擁有國際一流的生產研發設備,一流的員工隊伍,一流的標準化養殖牧場及多個專業養殖合作社,奶山羊村等遍布山東多個地市及周邊地區,奶山羊存欄量呈快速遞增態勢。
董玉坤說,公司可能在明后年上市,上市的目的不是為了賺更多錢,而是為了品牌的宣傳,為了占據行業的制高點,為了打造中國羊奶第一品牌。
人才興,百業興。陽春乳業在職員工80%以上為全國知名院校優秀畢業生和轉業退伍軍人。其中,國家注冊質量管理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雙證審核員3人,乳品研發工程師17人,高級畜牧師13人,高級獸醫師12人,國家職業資格一級公共營養師19人。

為推動羊奶產業的快速發展,公司成立了“奶山羊工程研究院”和“羊乳制品研發中心”。國內多所高校專家教授定期上門指導,大大提升了陽春羊奶研發技術能力和水平。
所有不提供用戶價值的商業模式都是耍流氓,而提供用戶價值的商業模式才是支撐成功企業的基石。所以,陽春乳業堅持“垂直一體化產業鏈”的發展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奶山羊村﹢銀行”的商業模式,大力發展和推動奶山羊養殖,投巨資在安丘柘山鎮興建了占地千余畝的國內一流奶山羊養殖示范基地。
陽春羊奶產業園,設施先進、配套齊全、規劃前沿,引進了國際先進的生產研發設備,美國斯必克(SPX)流體技術公司旗下的APV公司全程設計并安裝的羊奶益生菌生產線,填補了國內空白;瑞士ABB公司的全自動包裝設備,實現了裝箱、碼垛的機械手自動化操作。2015年公司生產的“薩倫卡”巴氏鮮羊奶上市,開啟了中國巴氏鮮羊奶的新時代,使該產業園具備了羊奶生產及冷鏈流通的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陽春乳業正在拓展“一只羊的產業鏈”。這條產業鏈,是指以陽春羊奶已經運作成熟并且效益顯著的奶山羊養殖與繁育、液態羊奶生產為主打,逐步向酸羊奶生產、羊奶粉生產、羊奶酪生產、羊胎盤素提取、羊肉精深加工、羊皮深加工、羊糞生態農業等相關“子產業”延伸的一條產業鏈。
通過產品多樣化,擴大市場影響力并迅速占領市場。董玉坤說“只要適合市場,我們就可能推出更多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利用好自身產業基礎,繼續夯實,堅定不移地把奶源做好,把產品質量做好,把銷售渠道做好。今后圍繞山羊奶這個金礦,我們會做更多更大的文章。”

也許是性格使然,董玉坤不喜歡循規蹈矩的生活,總是想干點實事。他說,“要想干出點事,就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不要給自己留后路。”
不給自己留后路!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創業多年,他從來沒想過失敗后會怎樣,因為他一直在往前走。也許不敢想,也許沒時間想,也正是這種決心讓他走到了今天。董玉坤是樂觀的,他認為辦法總歸比困難多,只要用心,不總想著后路,創業基本上都能成功。
董玉坤把創業比喻穿越隧道。他說,一個人自創業起,就意味著跟家人告別,獨身穿越一條隧道,雖然隧道里漆黑一片,但是始終堅信隧道終是有盡頭的。在穿越隧道時,你可能帶了三天的食物,可當第三天食物吃完后還沒走出隧道,這時前路漫漫,往前走是黑暗,往回走也是黑暗,身處隧道半路的人最是孤獨、無助,但這也是最關鍵的時刻。董玉坤說,徘徊于半路上的人,只要悶著頭一路堅持走下去,別回頭,最后都成功了。因此他對創業總結出四點體會:
第一、創業者要有決心,相信自己在黑暗的隧道里一定能走出來,一旦走進去就不要想著給自己留后路,這樣才有新出路。
第二、創業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因此創業對有些人未必是個好事,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這里面瞬間的大起大落隨時會出現,創業首先要有足夠的承受能力。
第三、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現在信息很對稱,要學會嫁接資源,而不是花大量精力去整合資源。

第四、一個成功的企業背后一定要有一個高質量的團隊。創業者要組建自己的核心團隊,但這個核心團隊不好組建,什么樣的老板,組建什么樣的團隊,創業對一個人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是一個很好的考驗。如果沒準備好,就不要創業,創業者首先是要認識自己,給自己定位,選擇創業,就要一路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