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煒瑋
(湖北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
高師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研究——“數碼鋼琴集體課”下的即興伴奏技術之融合
何煒瑋
(湖北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摘 要】本文“利用數碼鋼琴集體課”的優勢,采用獨奏、齊奏、重奏、分組演奏、合奏、自彈自唱這種競爭與合作形式,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結合即興伴奏與鋼琴基礎課程的特點以“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為宗旨的教學方式,師生角色的轉換互動,以及將即興伴奏與鋼琴基礎課程考試制度整合,將即興伴奏技術融合到高師鋼琴基礎課程教學模式中進行研究。
【關鍵詞】數碼鋼琴集體課;即興伴奏;高師基礎鋼琴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傳統的機械鋼琴教學只能是一對一,而數碼鋼琴則能通過連線實現“一拖十”甚至“一拖二十”,能極大地解決鋼琴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節約教育成本,將有助于在中國普及鋼琴和音樂教育。因此在我國的很多高師院校都會用“數碼鋼琴集體課”這樣的授課模式來進行授課,本文“利用數碼鋼琴集體課”的優勢將即興伴奏技術融合到高師鋼琴基礎課程進行研究。
即興伴奏課程需要學生掌握鍵盤和聲、鋼琴伴奏織體以及樂理等多方面的基礎知識以達到學生的即興配彈能力,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而鋼琴基礎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彈奏能力,掌握鋼琴演奏的各種技巧以及對鋼琴曲的理解與分析能力。但由于片面的追求鋼琴技巧,很多學生經過幾年的鋼琴學習,掌握了一定的鋼琴技巧,但是卻不會為簡單的歌曲進行伴奏,實用伴奏能力普遍較弱。眾所周知高師的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主要是為中小學的音樂師資培養人才,而中小學開設音樂課有一個很大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藝術創造力”就是其中的一種,“藝術創造力”主要包括藝術觀察力、藝術感受力、藝術想象力和藝術傳達能力等,因此我們在高師的鋼琴基礎課中應以“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為宗旨來進行授課。如充分利用數碼鋼琴課的節奏庫、曲庫以及軟件等資源,讓學生了解和聲基礎知識,在數碼鋼琴上分辨不同的音響效果以及不同的伴奏形式,利用數碼鋼琴的特點把單純的書面教材變成綜合的聲像教材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并在實際授課中把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一些歌曲融入進去,使學生能更大范圍的學習并感受、體驗音樂內容、音樂情緒、音樂意境、音樂情緒以及音樂風格等,培養學生在高師鋼琴基礎課中不僅會掌握基本的彈奏方法、更多的學會分析音樂以及歌曲伴奏的即興編配方法,從而為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打下堅實基礎。
在傳統的“一對一”的鋼琴教學模式中,我們多采取的是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授課,而數碼鋼琴的特點是可以“一對多”,這就為師生的角色轉換與互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可以利用數碼鋼琴的具有音視頻同步的優勢,在進行鋼琴基礎課程授課時,學生佩戴耳機進行練習,同學之間互不干擾,教師可用總控臺進行監督,還可以利用數碼鋼琴的多架鋼琴的優勢,使在上課的學生都能互相聽到別人的彈奏,于此同時教師充分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評議,各抒己見,引發學生能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分析、思考、探求知識的軌道上來,從根本上完成師生角色轉換、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合理發揮學生的最佳學習效果。
由于高師的即興伴奏課和鋼琴基礎課是兩門課以及考查的方向不同因此對于這兩門的考試也是分開進行考試,而當今高師很多學生更多的是重視鋼琴基礎課程的考試,而不太重視即興伴奏考試,從而導致即興伴奏能力低下,直接影響了中小學音樂師資的能力水平,所以在高師音樂教育的考試制度中,可以將即興伴奏與鋼琴基礎課程考查方式進行整合,如在鋼琴基礎課程的考試中可增設一些中外優秀歌曲正譜的演奏曲目,并為其進行自彈自唱,并要求每一個主修鋼琴的學生一學期至少要為聲樂考試的學生伴奏一首曲目,且把這些作為鋼琴課考查的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標,從而與即興伴奏課程緊密結合在一起,為高師音樂教育學生即興伴奏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相勇.構建合理化高師鋼琴技能體系的理論探索[J].人民音樂,2010(5).
[2]孫維權.鋼琴即興彈奏為什么在我國發展緩慢——聽樂隨談之一、二[J].鋼琴藝術,2003(1).
[3]吳躍華.即興伴奏之我見[J].藝術研究,2005(1).
[4]陳光泉.高師鋼琴多元化教學模式研究[J].音樂探索,2002(2).
何煒瑋(1980-),漢族,湖北黃石人,研究生,湖北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專業方向:鋼琴教學與演奏。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3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即興伴奏技術深入高師基礎課程實踐性教學研究”結題論文,項目編號:13q107。
作者簡介: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0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