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旺,羅國旺
(華南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
民國時期少林武術專著出版述論
毛旺,羅國旺
(華南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摘要:少林武術是動態發展而形成的,民國時期出版的少林武術專著是研究少林武術重要資料之一,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數據統計法等對少林武術專著的作者、書籍出版量、出版社情況等進行了整理與歸納,研究發現:民國時期少林武術的廣泛傳播和出版事業的繁榮發展,給少林武術專著出版帶來了第一個高潮;民國時期少林武術著作的數量十分豐富,為當代研究少林武術提供參考;少林武術著作的出版擴大了少林武術的社會影響力,推動少林武術文化的傳播。
關鍵詞:民國;少林武術;專著;出版社;國術
嵩山少林寺是習武和傳播佛教的重要之地,少林最初的武術根據《太平寰宇記》中記載 少林寺創建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即北魏遷都洛陽這一年,少林寺是后魏孝文帝為天竺沙門跋陀所建[1], “少林武術”又稱“少林功夫”或“少林拳”。民國是我國出版印刷史上一個高度繁榮的時期,也是我國書籍出版由傳統出版方式過渡到現代出版方式的基本完成時期[2]。同時是大量武術書籍被整理出來并出版的高峰期之一。本文主要通過文獻研究法對民國時期少林武術專著進行搜羅與初步整理,并結合中國近代社會所處的時代背景影響下,少林武術發展概況做一簡要概述,“天下武術出少林”以其悠久的歷史,精湛的技藝,豐富的文化內涵,受到眾多人敬仰,少林武術的形成對武術流派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對武術文化的傳播與推廣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通過對少林武術專著的梳理分析對研究少林武術有著深遠意義。
1民國時期少林武術專著出版概況
1.1少林武術專著出版的數量
民國時期少林武術出版書籍總數為57本,大多為拳術專著,出版再版率高,其理論專著甚少,除唐豪寫兩本對少林武術偽證考之外,大部分是拳術專著,綜合類專著居多,還有一部分為氣功養生專著、拳術圖譜類和刀法專著。
1928年3月24日國術研究館在南京召開成立大會。6月將“國術研究館”正式改名為“中央國術館”由張之江擔任館長。設立少林門和武當門,雖只是曇花一現,但對少林武術書籍的整理起著促進作用,以“發揚武術國粹,化除派系,整理教材,務求普及,以達明恥教戰,強種救國之使命”等為宗旨,總結并推行包括馬良新武術和精武會的成功經驗,對民間武術也進行整理改良,編排成統一教材,出版武術書籍及刊物,極大地促進了武術的習練與傳播[3]。張之江提倡國術改良,1917年,《新青年》刊文指出: “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4]。他認為國術對于強健國人身體大有稗益,在國術研究館成立大會上稱:”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我國在國際地位的低降,物質文明的進步固然是一大原因,而“東亞病夫”的惡謚,卻是低降的原素[5]。在強國強種的大背景下,張之江強調國術的軍事功能,他肯定國術具備 “學用一致,能臨陣應用”兩大優點,可以實現強種和救國兩大目標[6]。特別是在中日矛盾日益激化之時,國術作為技擊術,具有其他體育所不具備的自衛衛國的功效。 大量的武術圖譜拳譜被挖掘出來并刊印成書,少林武術也不例外,當時強調武術的技擊性,技術類的武術書籍,在當時所處的環境下受歡迎這是毋庸置疑的。
1.2少林武術專著的出版時間

表1 少林武術相關書籍出版時間段的情況(n=57)
由表1我們可以看出:民國時期少林武術相關書籍出版時間主要集中在1930-1939年占總出版書籍數的50.9%;其次是1920-1929年占21.1%;20世紀四十年代出版少林武術書籍只有三本;有些書籍沒有出版時間說,可能是距今相隔時間太久翻印、復印多次以至于出版時間不清楚。部分書籍再版多次,如《少林拳術秘訣》到1932年再版24次;《石頭拳術秘訣》到1933年再版10次;《少林拳術圖說》到1940年再版9次;《達摩劍》到1931年再版8次,《單刀法圖說》、《少林棍法圖說》到1931年再版7次;少林武術出版書籍出版高峰期主要集中在20世紀20~30年代,是少林武術專著出版再版的高峰期。
1928 年至 1937年的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時局相對比較穩定,迎來了民國出版業的“黃金十年”,是社會上各種書籍出版的鼎盛時期[7]。20世紀20~30年代,就現代西方體育和以武術為代表的本土傳統體育,誰應成為中國體育發展的主流而引發的一場爭論——土洋體育之爭[8],間接地促進少林武術的發展,迎來少林武術專著出版的高潮。1928年中央國術館的成立,1933年在中央國術館的大力推動下,國術成為第五屆全國運動會的增設項目,也為這一時期出版武術書籍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對武術的發展贏得了契機,更多人對武術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民國時期武術專著出版量多,再版率高,得益于土洋體育之爭、國術研究館的成立,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一些民族體育家如馬良、張之江、唐豪、王子平等的鼎力推行,這也是由傳統武術向現代武術轉型的一個切合點。
1.3少林武術專著的作者

表2 少林武術專著作者的情況(n=57)
由表1、表2我們可以得出:民國時期少林武術相關書籍出版書籍最多的作者是(明)程沖斗(宗猷)9本,書籍主要是關于少林武術綜合類方面,出版社主要集中在上海武俠社和大東書局,但有些書籍出版時間不知;其次是郭粹亞出版5本,書籍主要是關于少林武術技術方面,由郭粹亞單獨完成的書籍只有兩本《少林雙刀》和《虎頭鉤》,其余三本是和金一明一起完成,出版時間主要集中1918~1937年,朱霞天出版4本,書籍主要在中華書局出版,出版時間集中在1930~1937年。金一明寫的少林武術書籍出版4本,有些書籍是由一些出版機構題名的,如中華圖書集成編輯所、真民編輯社、廣州精神研究所、大東書局編輯所等。
民國時期少林武術書籍主要集中在技術方面,對于理論方面相關書籍相對較少,除唐豪的少林武當考和少林拳術秘訣考證者兩本、劉鈺的少林拳術選編、趙榮的少林拳術大要等是寫有關少林武術書籍理論外,其余大都是寫少林武術技術的書籍。
1.4少林武術專著出版社

表3 少林武術專著出版社的情況(n=59)
由表3我們可以看到民國時期出版少林武術專著出版社分布較廣,上海市的出版社最多占74.5%,其中上海大東書局出版8本少林武術專著、武俠社8本、中華書局8本、商務印書局4本、中西書局3本、新亞書店2本、世界書局2本、千頃堂書局、尚文書局、新亞書店等出版社出版,程沖斗《單刀法圖說》在大東書局和武俠社都有出版;《少林棍法闡宗》也在上海的千頃堂書局和尚文書店出版;其次是在香港占6.8%,其余則是在廣州、天津、北京、武昌、南京、杭州等地的出版社出版。
大東書局自創辦印刷廠以來,除印刷書籍之外,還印鈔票和稅票,并獲得巨大的利潤。中華書局在民國時期被認為是民營大書店的第二位。據1987年1月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印《中華書局圖書總目(1921—1949)》稱:“累計出版圖書總數在5 700種以上[9]”。出版書籍刊物是武術理論與技術傳播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清末民初的武術社團在理論傳播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一時期出版的武術著作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多,如精武體育會除了創辦《精武雜志》,還編輯出版了各類武術書籍教材;出版各類武術著作與刊物是中央國術館的一個重要活動[10]。上海作為當時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民國時期上海出版少林武術書籍占全國半壁江山,主要由于上海是近代以來迅速崛起的城市,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民國初就成為全國的出版中心,幾十家書局、出版社也以每年多達上千種的速度出版新書。中央國術館的成立,提倡武術為國術,全國各有名拳師也大都到上海教授拳術,上海習拳者人數眾多,對武術書籍的需求量大,因此也帶動少林武術書籍的出版。
1.5民國時期少林武術圖書的出版質量
1.5.1對出版少林武術專著錯誤之處分析。通過查閱《民國時期總數目》和《百年體育圖書總匯》等相關書籍對民國時期少林武術專著進行整理,其中部分書籍出現書名或作者等錯誤,如百年體育圖書總匯中既有朱霞天《少林護山子門羅漢拳圖影》又有《少林雙山子門羅漢拳圖影》,通過對比,兩者只有出版時間不同,其余都一樣。同時通過讀秀搜索發現:只有《少林護山子門羅漢拳圖影》,沒有《少林雙山子門羅漢拳圖影》,由此得知此為一本書。《百年體育圖書總匯》中寫的是吳志青《少林正宗練步拳》,而《民國時期總書目》寫成吳志清,查讀秀文獻兩者屬同一個人,都是安徽歙縣人。《百年體育圖書總匯》將印刷者誤寫成出版社的書有:金佳福傳授,金一明作文《少林拳圖解》;《民國時期總數目》中《少林宗法圖說》的作者陳鐵生,查讀秀文獻為江西南康人,但此人并沒有著此書,而是陳鐵笙(新會人)寫此書,此為誤寫。民國時期出版書籍不夠嚴謹、規范,這與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經濟條件有相當的關聯,當時很多圖譜為手抄本,被私藏,很多都是被人代寫遺傳下來的,通過一傳二、二傳三,反復傳遞,很多錯誤之處也是可想而知的。
1.5.2對少林武術書籍翻印、易名、附會等的研究。民國時期在強調強國強種、增強體質的大背景下,國術被國民政府重視,軍國民體質得到迅速發展,大量的武術書籍也陸續被翻印。程沖斗編的《耕余剩技》在明天啟元年刊行。全書分為四部分,即《少林棍法闡宗》三卷、《長槍法選》一卷、《單刀法選》一卷、《蹶張心法》一卷。民國時期把這四部分單印成書,《長槍法圖說》和《(秘本)少林槍法闡宗》就是《長槍法選》;《單刀法圖說》和《(秘本)少林刀法闡宗》就是《單刀法選》;《(秘本)少林弩法闡宗》為《蹶張心法》;《少林棍法闡宗》和《少林棍法圖說》他們的內容相同,將其改名而已。
達摩大師編寫《易筋經》被中華圖書集成編輯所易名為《真本易筋經》。尊我齋主人《少林拳術秘訣》被廣州精神研究社翻印,篇目章節及內容與尊著毫無二致。1928年中央國術館成立之后,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行國術。觀此序,可知廣州精神研究社所翻印之《少林拳術秘訣》,亦是為了響應國術館之號召,并且《少林拳術秘訣》曾多次易名出版流傳,如有振民編輯社題名為《少林拳法》,陳鐵笙原本整理成《少林拳術圖說》,唐豪《少林拳術秘訣》是對其全面考證。
《少林拳術精義》被偽托為達摩大師著,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內容基本出自《易筋經義服氣圖說》,兩書不僅凡例相同,所列舉的行功次序相同,而且連六十四勢導引圖式也完全一樣,并且在《少林拳術精義》的中間書眉處印有《服氣圖說》字樣,該書卷首有唐李靖作于貞觀二年的序文及南宋牛皋作于紹興十二年的序文,二序實為托名之作。該書內容多取自易筋經。《服氣圖說》是否為程宗猷著,一直有爭議,與少林拳術精義對比發現兩書內容幾乎完全一致[11]。其程沖斗的《服氣圖說》還被大東書局編譯所翻印。《少林秘本拳術指南》主要多為《易筋經》之內容,1917年,上海大聲書局出版《少林拳術精義》,對比《指南》與《精義》二書,序跋與正文內容完全相同,故該著或為廣州書賈易1917年上海大聲書局出版之《少林拳術精義》,易其名以攝取其利益之作。上海大聲書局之《少林拳術精義》,唐豪在《少林武當考》一書中已考其祥,認為《精義》一書為“《易筋經》與他作雜湊而成,書賈易名以射利者也。[12]”近人李鴻江曾校譯《少林拳術精義》,名之為《白話少林易筋經》[13],認為《易筋經》一書本名應為《少林拳術精義》,據其考證實為天臺紫凝道人宗衡所編撰,而不是傳說中的達摩大師,可備一說。金一明《石頭拳術秘訣》在清道光年以前由唐家內傳,在1851到1874年傳此拳至嵩山少林寺[11]。湯顯的兒子湯吉人《大洪拳》是根據達摩派拳決加以闡述的。閻德華《少林破壁》多次以《八卦掌使用法》為名出版[11]。
有些書籍的內容有重復。如《羅漢拳圖形》中就有介紹少林或山子門拳十八式,實則是護山子門拳十八式。《少林棍法圖解》其實就是《少林白眉棍》由錦江陳氏藏,被國術研究所翻印,民國時期少林武術書籍有其現象,是可想而知的。
不但如此,1930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岀版一本名為《達摩劍》的武術書籍,該書冠以達摩之名流向社會,引起大家的關注。對此向愷然指出:“摩非拳術家,今之言武術者,動稱少林,而少林又尊奉達摩,一若摩達(達摩)于武術,無所不精,無技非其所創造者,少林拳術,少林棍法,皆久已有人著(著)為專書,其假讬與穿鑿附會之跡,令閱者膚栗三日,近年復有所謂達摩劍者亦成專書,刊行于世,是達摩又多一門本領矣。[14]”程沖斗少林棍法圖說分2卷,卷上介紹名棍源流、小夜叉第一、二五路棍譜及圖;卷下介紹棍式一圖及歌訣等,有汪以時等5人序。而朱霞天的少林棍法秘傳包括內分棍法總說、名棍源流、少林棍式、小夜叉第一、二、五路棍式、大夜叉第一路棍譜、陰手第一路棍譜、俞家棍、嘗罰連坐法等十一部分,其中有一部分為少林棍法圖說的內容。
民國時期少林武術書籍被各種翻印、易名等。今之武藝,無不談少林,以致很多武術都說從少林寺出來,少林武術被大家公認為天下第一武術;也被社會賦予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少林”不再是有著具體內容的實指概念,而是發展成為一個以“少林”為名號的次生態文化符號[15]。而這樣一種文化認同及自身所具備的某種社會價值,所以“少林”這一詞才被社會所借用。民國時期,像《易筋經》假托達摩之名,或許就是因為此書與少林發生某個文化原因,少林武術書籍被大量翻印,主要的文化背景可能也在于此。另外少林武術自身就是一個不斷吸收天下武功精粹的開放性系統。在明中葉,少林寺僧就曾向著名抗倭將領俞大猷學習過南方棍技[16]。民國以來出版的少林武術書籍包含其他拳法技理情況明顯。少林武術在當時所處的社會及所賦予的文化內涵,被易名、附會也是可想而知的,打著少林武術的口號,獲取更多的利益。
2少林武術專著出版對少林武術發展的作用
2.1擴大少林武術的社會影響力及普及少林武術理論
少林武術萌芽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具有中國的傳統文化特色,在不斷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吸收眾家之所長,在匯集的基礎上創造了少林武術,少林武術在中國武術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期以來,武術是一種世代相傳的技藝,師傅擇徒相授,經驗與拳譜密不示人,產生了種種武林秘籍。民國時期國術館的成立對破除武術界“門戶之見”具有重要作用,各種武術著作出版,有關少林絕技、養生功法傳說的書籍同時大量涌現,為武術理論的傳播提供一定的價值。出版業把各種與少林有關的專著翻印、復印成冊,推動少林武術技術的發展、少林武術文化的傳播并擴大少林武術的社會影響力。少林武術的發展離不開文獻史料的記載,《少林拳術秘訣》、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是研究少林武術不可多得的文獻資料。武術專著的出版改變了武術界“不立文字”和“知之者不能言,能言者不及知”的狀況。少林武術專著大多是孤本、手抄本,民國時期少林武術孤本的復印對研究少林武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少林武術專著是傳播、發展少林武術的基石。
3結論
民國時期少林武術的廣泛傳播和出版事業的繁榮發展,給少林武術專著出版帶來了第一個高潮。民國時期少林武術著作的數量十分豐富,為當代研究少林武術提供參考。少林武術著作的出版擴大了少林武術的社會影響力,推動少林武術文化的傳播,在當時強調強國強種的背景下,反映當時武術發展情況,對武術史的研究上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是中國武術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唐范生.少林武當考[M].北京:中央國術館,1930.
[2]北京圖書館.民國時期總書目[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5.
[3]張潤蘇.張之江傳略[M].上海: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56.
[4]二十八畫生(毛澤東).體育之研究[J].新青年,1917.
[5]國術研究館成立大會[N].申報,1928-03.
[6]中央國術館.張之江先生國術言論集[M].北京:中央國術館,1931:18.
[7]劉娜.淺析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1937)的出版政策[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3(1):107-109.
[8]馬廉禎.論現實視角下的近代“土洋體育之爭”[J].體育科學,2011(2):76-84.
[9]朱聯保.近現代上海出版業印象記[M].北京:學林出版社,1993(2):88.
[10]林小美,厲月姣.清末民初中國武術社團文化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0(2):134-139,144.
[11]釋永信.中國武術大典[M].北京:中國書店,2012:218-221,372,295.
[12]唐豪.少林武當考[M].北京:中央國術館,1930:20.
[13]李鴻江,校譯.白話少林易筋經[M].北京: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1994.
[14]馬力.中國古典武學秘典錄(下卷)[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285-314.
[15]周偉良.簡論少林學中的少林武功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6(4).
Study on the Publication of the Relevant Books of Shaolin WuShu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O Wang,LUO Guo-wang
(College of Physical Scien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Shaolin martial arts is a dynamic development, the public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ublished the Shaolin martial arts book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terial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data method, data statistics method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related books, publishing houses, etc.. The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Wushu also played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is part of the indispensab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in 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Shaolin martial arts of our country for readers to further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Shaolin Wushu provide clear direction.
Key words:The Republic of China;Shaolin Wushu;Monograph;Press;Wushu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624(2016)02-0099-05
作者簡介:毛旺(1991-),女,湖南岳陽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理論與實踐.
收稿日期:2015-10-27
基金項目:2014年度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科研項目(2014ssxm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