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子,楊 薇,楊海淼,謝雁鳴,冷向陽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長春 130021)
?
藥物利用研究在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合理性和安全性評價中的應用
崔英子,楊薇,楊海淼,謝雁鳴*,冷向陽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長春 130021)
摘要:隨著中藥注射劑上市后再評價的深入,圍繞著中藥注射劑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的評價,開展了大量的探討。作為中藥注射劑安全和有效使用的基礎,合理用藥也是中藥注射劑上市后再評價研究不可忽視的重要研究內容。采用藥物利用研究的相關方法對中藥注射劑在醫療機構中的使用進行評價,不僅能夠進一步的指導臨床用藥,提供合理用藥信息,還可以促進醫院的藥事管理,同時藥物利用研究具有的經濟學評價屬性使得其可以為醫政部門制定藥品政策提供決策依據。通過對中藥注射劑的藥物利用研究,提示基于PDD計量指標的藥物利用研究可作為中藥注射劑藥物利用評價的借鑒方法,基于DUR的藥物流行病學和藥物經濟學能夠為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合理性與安全性再評價提供可借鑒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藥物利用;中藥注射劑;合理性;安全性
藥物利用研究是評價藥物合理應用的主要手段之一,一方面從宏觀角度考察藥物利用狀況,另一方面從整個社會藥物資源角度考察藥物資源的社會分布[1-2]。目前國內已對化學藥物開展了大量的藥物利用研究[3],本文通過整理中藥注射劑藥物利用研究現狀,探討藥物利用研究相關方法在中藥注射劑藥物利用研究中的應用情況,以期為中藥注射劑藥物利用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1藥物利用研究的必要性
中藥注射劑因其起效迅速,療效明確,在治療急危重癥的搶救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臨床廣泛應用的同時,不良反應報道也逐漸增多[4-6]。醫療機構是中藥注射劑最主要的使用群體,也是開展中藥注射劑上市后再評價最主要的場所。“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是醫療機構開展上市后再評價的主要內容,而保證上述評價真實、有效、結果可靠的基礎則是臨床合理用藥[7-9]。
大量的安全性監測結果提示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與其在臨床的不合理應用密切相關。如未通過中醫理論指導使用中藥注射劑,僅憑其疾病適應癥而忽略了證候適應癥來使用[10-12];合并用藥過多或超適應癥、超劑量使用、超療程、改變使用方式、改變溶媒及劑量、未按規定滴速給藥、配液操作不規范等臨床使用不規范的情況仍較為多見[13-15]。
評價中藥注射劑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是上市后再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中藥注射劑占據了全部品種的一半[16],如此繁多的中藥注射劑,增加了醫生在臨床選擇中藥注射劑的難度,也不可避免的出現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導致的藥物濫用現象[17-18]。因此關注醫療機構中藥注射劑的合理應用和藥物使用趨勢對于推動臨床藥學工作開展、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保障臨床安全用藥具有重要意義。
2國內藥物利用研究現狀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有藥物利用研究的文獻發表,但是對于藥物利用研究的關注是從2008之后才開始逐漸增加,主要集中在抗菌藥物、抗腫瘤藥物、心血管疾病相關藥物,而涉及老年人、兒童、婦女等特殊人群用藥的文獻較少。在全部藥物利用研究文獻中,中藥注射劑藥物利用研究所占比例仍較小,對于中藥注射劑的藥物利用研究也相對零散,采用的數據也多選擇所在醫院的小范圍數據。對于數據的分析也多集中在品種,金額排序,用藥結構和動態等指標,較少見對某一品種中藥注射劑進行藥物利用評價。這多是由于DUE的標準源自國外,其使用的ATC編碼系統與中藥的分類差異較大,而且缺少相關的應用指導原則,不足以支持DUE研究的開展[19]。
3藥物利用相關評價指標的選取和確立
3.1常用研究方法包括金額排序分析方法、用藥頻度分析、藥品日均費用、藥物利用指數、序號比(B/A) 及與疾病有關的用藥分析等。
3.2中藥注射劑藥物利用指標的選擇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在藥物利用指標的選擇上有嚴格的方法學標準:即必須基于共同的藥物分類體系和藥品國際劑量單位。藥物分類體系是進行不同地域或不同時期藥物供應和銷售對比研究的前提,對于藥物消費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的研究也是至關重要的。藥物可按作用方式、適應癥的藥理學或治療學類別、藥物的化學結構等進行分類。ATC(解剖-治療-化學)分類體系從化學和治療角度識別每個具體藥物,最初在北歐廣泛使用,隨后被WHO藥物利用研究組(DURG)采用并推廣到許多國家。此外藥物利用研究曾采用過費用研究、銷售數量、處方等多種計量指標,用以考察藥物利用情況。為了克服用藥金額、處方數或售出件數為單位表示藥品消耗量的局限性,基于ATC分類的計量單位DDD(defined daily dose,DDD)被提出,并廣泛應用。多年來,DURG推薦DDD作為藥品消耗統計比較的劑量單位。
通過查閱近年中藥注射劑藥物利用研究相關文獻,發現目前對于中藥注射劑DDD值的確定方法,主要依據為藥品說明書、臨床用藥習慣及《新編藥物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等常用參考書。表現為參考版本不同,取值方法多樣,設定方法缺乏規范性[20-23]。
DDD作為計量的單位,不等于實際處方的平均劑量(prescribed daily dose,PDD),也不是每天實際服用的平均劑量。處方和服用的劑量隨著針對的適應癥、地區或國家的治療傳統以及病人的態度不同而有變化。所以,為了某種目的,特別是意欲了解用藥模式的實際波動時,用PDD為單位更為合適。PDD是指治療主要適應癥時平均處方劑量,目前已用于某些研究。有研究顯示,雖然對于某些藥物(如降壓藥和降血糖藥),DDD與PDD值相差相當小,但在對個別藥物,如止痛藥和抗生素,區別使用DDD和PDD是恰當的,由于中藥注射劑大多數是連續使用的,因此推測其DDD值與PDD值應是接近的。在中藥注射劑尚無規范性DDD值確立的情況下,有學者在DDD值的基礎上衍生出平均日維持濃度的概念DDC(drug daily concentration)[24],并發現給藥濃度作為保護因素對于評價和預測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發生具有借鑒意義,且從給藥濃度角度來監測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合理性與安全性更敏感,因此將平均日維持濃度也引入中藥注射劑藥物利用評價體系中。通過既往研究中的DDD值和PDD值的比較可發現,大多數中藥注射劑DDD值和PDD值較為接近,但也有部分品種兩個值相差較大。考察其藥物說明書可發現,藥物說明書推薦的給藥劑量,給藥次數,溶酶劑量范圍較大,使得臨床醫生在具體應用時沒有相對的操作標準,這也為中藥注射劑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埋下隱患。
4小結
隨著中藥注射劑上市后再評價的深入,圍繞著中藥注射劑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的評價,開展了大量的探討。作為中藥注射劑安全和有效使用的基礎,合理用藥也是中藥注射劑上市后再評價研究不可忽視的重要研究內容。采用藥物利用研究的相關方法對中藥注射劑在醫療機構中的使用進行評價,不僅能夠進一步的指導臨床用藥,提供合理用藥信息,還可以促進醫院的藥事管理[9,24],同時藥物利用研究具有的經濟學評價屬性使得其可以為醫政部門制定藥品政策提供決策依據。通過對中藥注射劑的藥物利用研究,提示基于PDD計量指標的藥物利用研究可作為中藥注射劑藥物利用評價的借鑒方法,基于DUR的藥物流行病學和藥物經濟學能夠為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合理性與安全性再評價提供可借鑒的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M.N.G.DUKES,傅鷹.藥物利用研究:方法與應用[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1997(1):47.
[2]陳盛新,戴飛龍.重視藥物利用評價研究-開展藥物利用評價活動[J].中國藥房,1993(2):32-34.
[3]張文雙,楊永弘.ATC-DDD系統的建立及其在藥物利用研究中的應用[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09(1):32-37.
[4]姜俊杰,謝雁鳴.建立中藥注射劑醫院集中監測質量控制體系初探[J].中國中藥雜志,2012(18):2689-2691.
[5]王連心,謝雁鳴,常艷鵬.喜炎平注射液過敏反應患者臨床免疫指標實效觀察[J].中醫雜志,2014(15):1335-1338.
[6]王連心,楊偉,謝雁鳴,等.4 023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患者真實世界臨床應用情況及安全性分析[J].中醫雜志,2014(7):571-575.
[7]魏戌,謝雁鳴.“超級細菌”事件對中藥合理用藥帶來的啟示[J].遼寧中醫雜志,2012(6):1030-1032.
[8]孫世光,李子峰,謝雁鳴,等.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合理性與安全性再評價方法學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13(18):2969-2973.
[9]宗云崗.中藥注射劑市場現狀與用藥安全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5(2):1-3.
[10]劉雪梅,黎浩垣,呂艷春.中藥注射劑在缺血性卒中的合理應用分析[J].北方藥學,2015(2):158-159.
[11]曹曉嵐,郭閆葵,耿昌,等.缺血性中風住院患者用藥情況的回顧性調查[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5):529-531.
[12]李在林.中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及應對措施[J].現代醫藥衛生,2015(4):592-593.
[13]譚菲,劉東.武漢地區32家醫院2010—2012年心腦血管類中藥注射劑應用調查[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4(2):112-116.
[14]倪泓,張雪慧,李紅,等.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合理性分析[J].中醫學報,2014(8):1180-1183.
[15]徐艷萍,王新,欒偉.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文獻評價與分析[J].中國藥業,2011(10):52-54.
[16]孫世光.中國已上市中藥注射劑品種分析報告[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5):369-374.
[17]楊銳.中藥注射劑入選《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是把雙刃劍[N/OL].中國醫藥報,2013-06-03.
[18]王瑋琴,金曉紅.中藥注射劑三年消耗分析[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3(11):1250-1253.
[19]方煜,胡明,陳麒駿,等.國內藥物利用評價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中國藥房,2014(25):4135-4139.
[20]諸敏.利用藥物利用指數評價住院患者中藥注射劑臨床用藥合理性[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2(9):729-730.
[21]盧俊麗,曾慶基,金衛麗.中藥注射劑使用頻度與合理用藥評價[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9):166-168.
[22]余小雁,林羽慧,吳玉秀,等.2010—2014年我院心腦血管中藥注射劑的用藥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5(5):144-145.
[23]唐路明.2010—2012年我院抗腫瘤中藥注射劑使用情況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6):16-18.
[24]孫世光,孫蓉.藥物利用研究在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合理性與安全性再評價中的應用[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5):1519-1524.
Drug utilization research on rationality and safety of TCM injections on clinic
CUI Yingzi,YANG Wei,YANG Haimiao,XIE Yanming*,LENG Xiangyang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021,China)
Abstract: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listed after the evaluation of in-depth,ar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safety,effectiveness,economic evaluation,carried out a lot of discussion.As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safety and effective use,rational use of drugs of TCM injections also listed after the evaluation study cannot be ignore research.Methods related to study drug use in TCM injections use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were evaluated,not only to further clinical medicine,provide rational drug information,but also promote the hospital’s pharmacy management,drug utilization has also studied economics evaluation property so that it can develop drugs policy is medical affairs departments to provide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TCM injections by drug use study,suggesting the study drug use based on measurable indicators PDD can be used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drug utilization evaluation reference method,based on Pharmacoepidemiology and Pharmacoeconomics DUR can use rationality and safety of TCM injections clinical re-evaluation to provide ideas and methods for reference.
Keywords:drug utilization;TCM injections;rationality;safety
收稿日期:(本欄責任編輯:張海洋2015-11-18)
文章編號:2095-6258(2016)02-0407-03
中圖分類號:R954
文獻標志碼:A
*通信作者:謝雁鳴,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電子信箱-datamining5288@163.com
作者簡介:崔英子(1981-),女,醫學博士,主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后流動站,主要從事中醫藥臨床評價研究。
基金項目:“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中藥新藥臨床評價研究技術平臺建設(2012JX09303017-002);吉林省中醫藥重點研究室“中醫藥臨床評價重點研究室”。
DOI:10.13463/j.cnki.cczyy.2016.0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