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富,邵筱(、廣東醫學院附屬臺山醫院,廣東臺山5900;、廣東醫學院,廣東東莞5380)
?
間接免疫熒光法在臺山地區艾滋病并發PCP的應用
陳達富1,邵筱2
(1、廣東醫學院附屬臺山醫院,廣東臺山529200;2、廣東醫學院,廣東東莞523820)
摘要:目的比較間接免疫熒光法(IFA)與瑞-姬氏復合染色法、熒光實時定量PCR法(Real-time PCR)三種方法對肺孢子菌肺炎的差異,探討實驗室方法IFA在診斷肺孢子菌肺炎的應用價值。方法通過回顧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間在我院經病原學及臨床診斷確診的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56例作為實驗組,另外收集60例非PCP感染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作為對照組,收集兩組患者的痰液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別用IFA、瑞-姬氏復合染色法、Real-time PCR對兩組的痰液和BALF進行檢測,比較三種方法的檢測結果。結果通過比較,IFA檢測與real-time PCR一致性極高,對痰液和BALF標本陽性檢出率均高于瑞-姬氏復合染色法,P<0.05,差異顯著。三種方法學對BALF的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痰液,P<0.05。結論瑞-姬氏復合染色法由于方法學上的局限性,存在陽性率不高的問題。IFA無論對痰液或BALF的檢測靈敏度均高于瑞-姬氏復合染色法,與Real-time PCR一致性極高。IFA可以作為常規方法用于基層醫院PCP的檢測。在本研究中,瑞-姬氏復合染色法、IFA、Real-time PCR對BALF標本的檢測率高于痰液標本,臨床上建議盡量留取BALF標本,條件無法許可的情況可留取痰液標本。
關鍵詞:艾滋病;肺孢子菌;肺孢子菌肺炎;間接免疫熒光法;熒光實時定量PCR
卡氏肺孢子蟲(Pneumocystis carinii,PC),簡稱肺孢子蟲,根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其實是一種特殊的真菌[1],現在已經改稱為肺孢子菌更為恰當,它是一種機會致病感染病原體,其引起的肺炎稱為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PC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誘發PCP,特別是AIDS患者容易發生PCP[2-4]。PCP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感染和死亡原因之一[5]。目前國外已對AIDS患者等易感人群實施越來越多的PCP預防治療,但在國內對PCP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仍然有相當的難度[6],由于誤診而延誤治療導致PCP患者病死率極高。現在PCP的確診主要依據是靠在呼吸道分泌物里找到病原體PC[7]。臺山地區一直是我國AIDS的高發區域,在臺山地區建立高靈敏度、高特異性的診斷方法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間接免疫熒光法(IFA)進行研究分析,探討其在診斷PCP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通過回顧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間在臺山市人民醫院HIV陽性合并PCP患者56例作為實驗組,另外收集60例非PCP感染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作為對照組,收集兩組患者的痰液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別用IFA與瑞-姬氏復合染色法、Real-time PCR對兩組的痰液和BALF進行檢測,比較三種方法的檢測結果。
1.2標本采集
1.2.1痰液的留取能正常留取濃痰患者只需清潔口腔留取,無痰患者用3%的高滲鹽水超聲霧化吸入誘導排痰,在痰液中加人10%NaOH,于37℃水浴消化1h取出,經4500r/min離心5min留取沉淀物。
1.2.2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留取通過3300型電子纖維支氣管鏡,向肺內灌入無菌生理鹽水,反復多次回收灌洗液約10~30m l,經4000r/ min離心20min,取沉淀物檢查。備注:留取BALF要注意患者是否能夠耐受。
1.3儀器與試劑日本OLYMPUS公司CX40型普通光學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IX81熒光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3300型電子纖維支氣管鏡;廣州達安公司DA7600PCR定量分析儀;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瑞特染液和吉姆薩(Giesma)染色液;法國歐蒙公司間接免疫熒光肺孢子菌試劑盒;上海之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肺孢子菌熒光實時定量試劑盒。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s)或百分比(%)表示。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經自然對數轉換正態化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瑞-姬氏復合染色法、IFA、Real-time PCR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痰液標本的檢測結果見表1,對BALF的檢測結果見表2。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三種方法對痰液的檢測結果
從表1和表2中,IFA、Real-time PCR兩種方法學對BALF的陽性檢出率均高于痰液。IFA和Real-time PCR一致性高,對痰液和BALF的陽性檢出率均高于瑞-姬氏復合染色法。
三種方法學對痰液、BALF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比較見表3。

表3 三種方法學對痰液、BALF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比較
從表3可見,IFA與瑞-姬氏復合染色法特異性均高于Real-time PCR,靈敏度IFA和Real-time PCR高于瑞-姬氏復合染色法。三種方法學BALF的檢測靈敏度高于痰液的檢測。
艾滋病(A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簡稱,選擇性侵犯帶有CD4分子的T淋巴細胞,導致CD4+T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常使HIV患者合并各種機會性感染[8]。臺山地區為HIV的高發區域,臺山市疾病控制中心也對此進行了相關文獻[9,10]報道,而PCP是AIDS患者的常見的肺部感染[11],死亡率高,所以在基層醫院急需靈敏度更高的方法應用于臨床實驗室診斷。瑞-姬復合染色法是目前較為公認的確診PCP的傳統方法,但由于瑞-姬復合染色效果的差異及檢驗人員主觀判斷的差異,往往存在陽性率不高的問題。目前,研究較多的PCR方法學已經較多地應用到實驗室中,但其靈敏度過高,容易引起假陽性,造成病人的過度治療。
IFA因其特異性強、靈敏高、速度快等優點在國外已經普遍應用于實驗室[12],國外學者Hassan等認為IFA檢測PC抗原的敏感性達100%[13]。但在國內的研究還較少。本研究中,間接免疫熒光法(IFA)對痰液標本和BALF標本檢出靈敏度達到98.29%和94.64%,特異性均達到100%。通過對IFA、瑞-姬復合染色法與real-time PCR的比較,IFA與real-time PCR均有較高的靈敏度,而且比瑞-姬復合染色法有更好的靈敏度及更強的特異性。這是因為抗原抗體反應結合特異性比較高,而且人眼對熒光的辨認比較敏感,提高了標本的陽性檢測率,同時減少了組(人員)間的主觀差別。總之,本研究證實IFA操作簡單,對痰液和BALF的檢測均能滿足臨床需求,可以在基層醫院進行推廣應用。
通過本研究可知,縱觀三種方法學對痰液和BALF的檢測,均一致顯示BALF檢測陽性率高于痰液,痰液標本容易獲取,而且對病人創傷性較少,但其有對PC的檢出陽性率低的缺點,而且PCP患者往往存在痰液過少,難以留取的問題。有學者Gupta[14]就提出用BALF作為首選標本,學者Rodifio[15]也認為BALF的診斷率高,本研究基本與相關的研究相符,所以如果病人能夠耐受,BALF是比較佳的選擇。
參考文獻
[1]Santamauro JT,Stover DE.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J].Med Clim North Am.1997,81(2):299-318.
[2]Nakase K,Tsuji K,Nagaya S,et al.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during chemotherapy for haematologicalmalignancy[J].Eur JCancer Care(Engl),2005,14(4):336-341.
[3]Calderon EJ,Rivero L,Respaldiza N,et al.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ho are colonized with Pneumocystis jiroveei[J].Clin Infect Dis,2007,45 (2):el7-19.
[4]韓晶,尼宏莉,常志尚,等.艾滋病并發肺孢子蟲肺炎的診斷和防治[J].青島醫藥衛生,2008,40(2):92-95.
[5]林睿,黎學銘,張陸娟,等.AIDS患者合并感染耶氏肺孢子蟲的
巢式PCR檢測及ITS基因的克隆測序[J].應用預防醫學,2009,15(4):198-202.
[6]Deep A,Bhure SU,Bhure UN,et al.Efficacy of 99mTc-DTPA Lung Clearance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PCP in HIV[J].J Trop Pediatrics,2009,55(2):97-102.
[7]陳敬捷,何晗,蘇凌松,等.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蟲肺炎的實驗室診斷方法進展[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1,4(6):571-574.
[8]齊曉彤,謝南,李金明,等.臨床艾滋病患者合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5):492-493.
[9]羅偉強,余大年,楊忠偉,等.2001-2012年臺山市艾滋病流行病學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3,29(14):2-3.
[10]劉文錦,余大年,梁僑任.臺山市艾滋病流行狀況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2009,15(14):220-223.
[11]Knvacs JA,Masur H.Evdving health effects of Pneumocystis:one hundred years of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JAMA, 2009,301(24):2578-2585.
[12]Baselski VS,Robison MK,Pifer LW.Rapid detection of Pneumocystis carinii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samples by using cellufluor staining[J].Clin MicrobioI,1992,30(3):754
[13]王建成,郭增柱.卡氏肺孢子蟲肺炎實驗室診斷研究進展[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2,1(3):193-196.
[14]Gupta R,Iyer VK,Mirdha BR,et al.Role of cytology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ased detection of Pneumocystis jirovecii infection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J].Acta Cytol,2010,54(3):296-302.
[15]Rodifio J,Rincón N,Agnilar YA,et al.Microscopic diagnosis of 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and oropharyngeal wash samples of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with pneumonia[J].Biomedica,2011,31(2):222-231.
·綜述·
(收稿日期2015-10-26;修回日期2015-12-29)
通信作者:邵筱,男,1976年6月出生,博士,研究生導師,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病原生物學。
作者簡介:陳達富,男,1981年7月出生,主管技師,本科,學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學檢驗與微生物檢驗。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6.01.010
中圖分類號:R512.91,R446.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29(2016)01-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