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拾貴,何莉,郎梅春(、九江開發區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九江;、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九江33000)
?
137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細菌培養及藥敏分析
岑拾貴1,何莉1,郎梅春2
(1、九江開發區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九江;2、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目的了解男性不育癥患者精液細菌分布特點及其耐藥性。方法對從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來本院不孕不育科就診的男性患者的精液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和藥敏試驗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共分離出病原菌株117株,細菌分離率為85.4%。主要病原菌分別為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藥敏結果顯示主要的病原菌對青霉素耐藥性最強,對慶大霉素、阿米卡星、紅霉素、復方新諾明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對頭孢哌酮、左氧氟沙星較為敏感,未發現萬古霉素耐藥菌株。結論男性不育患者細菌感染率比較高,對部分常規抗生素有較強的耐藥性,已成為不育患者難以治愈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用藥應參考實驗室的藥敏結果,合理選用抗生素,有效地治療不育患者。
關鍵詞:不育患者;精液;細菌培養;藥敏試驗;耐藥性
近年來,我國不孕不育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男性不育約占不孕不育癥50%[1]。隨著泌尿生殖系統微生物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男性不育癥與泌尿系內細菌感染密切相關,為了進一步了解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病原菌分布特點及其耐藥性,本文對137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并對檢出菌進行了藥敏試驗,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資料來源于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來本院不孕不育科就診的男性患者中,自愿接受精液細菌分離培養及藥敏試驗檢查137例。年齡在23歲至51歲?;颊呋楹笥?年以上的不育史,性生活正常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也未發現能引起不育癥的其他疾病,其配偶經婦科、B超、輸孵管暢通實驗等檢查排除不孕可能。
1.2標本采取受檢者禁欲3d以上,在采精室對手、陰部、龜頭行清洗消毒,由受檢者采取手淫法留取精液于事先準備好的無菌容器中,立即送檢。
1.3細菌分離培養與鑒定實驗室對送檢的精液標本放37℃溫箱,待液化后用吸樣器吸取精液0.1ml,接種于羊血瓊脂培養皿中,按《全國臨床檢驗標準操作規程》第3版[2]進行分離培養。
1.4藥敏試驗采用K-B瓊脂法,鏈球菌藥敏培養基為M-H培養基+5%新鮮綿羊血。藥敏紙片選擇中國生物制品鑒定所的產品,所選擇的藥物包括下列抗生素:青霉素、苯唑西林、頭孢唑林、慶大霉素、頭孢派酮、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紅霉素、萬古霉素、復方新諾明。藥敏結果按美國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CLSI)當年版本標準[3]判定結果。
2.1病原菌的菌株分布見表1。

表1 117株病原菌的菌株分布
2.2分離出6種細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見表2。
目前許多學者認為,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體比較多,主要有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病毒等[4]。這些病原體可能導致男性尿道炎、精囊炎、前列腺炎、附睪-睪丸炎。這些炎癥直接影響精液的質量,可誘導發生主動免疫反應,產生抗精子抗體,從而導致精子生成及成熟障礙。致病菌還可通過降低精子的活力,增加異形精子數,改變精漿的生化環境,致使精液參數發生改變,從而對精子功能產生不利的影響[5,6]。所以對不育男性的精液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具有重要意義[7]。
本組資料顯示137例不育男性患者精液培養共分離出病原菌株117株,細菌分離率為85.4%。比郭燕東報道[4]和史延超等報道要低[8],可能與每個地區的感染狀況及報道的不同時間段有關。分離的病原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與史延超等[8]報道一致。藥敏結果顯示,主要的病原菌對青霉素耐藥性最強,對慶大霉素、阿米卡星、紅霉素、復方新諾明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對頭孢哌酮、左氧氟沙星較為敏感,未發現萬古霉素耐藥菌株。筆者認為在治療細菌感染的男性不育患者時,應參考實驗室的藥敏結果進行,避免憑經驗用藥導致更多的耐藥菌株的產生,以達到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另外,在考慮用藥治療效果的同時,又要充分認識到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對性功能和生育力、優生等帶來不良的影響,以醫者仁者之心對待患者,給患者以人文關懷,與他們交友談心,爭取贏得其積極配合和理解,指導他們建立有規律的生活和工作制度,禁煙酒、忌食刺激性飲食,合理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克服煩燥不安的心理,必要時做一些無損傷性的局部治療,如前列腺按摩、微波透入、磁療穴位以提高精液的質量[9]。傳授一些優生優育、容易受孕的一些基本常識和技巧,共同達到生育的目的。

表2 6種細菌對常用抗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參考文獻
[1]董協良.生殖醫學臨床研究[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391-393.
[2]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715-923.
[3]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Twentie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2010[S].Wayne: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2010.
[4]郭燕東.男性不育癥患者精液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醫藥指南,2012,10(14):236-237.
[5]王海燕,董兆華,孔慶敏,等.27例菌精癥的細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08.10(5):681-682.
[6]LudwigM,KummelC,DiemerT,Infections of the ejaculate by sexually transmissiblepathorgans.Urologia,1994,33(3):203-210.
[7]譚忠偉,陸少顏,伍淑瑤.臨床標本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分析[J].山東醫藥,2009,49(9):96-97.
[8]史延超,張子州,白鋒凱,等.男性不育癥300例精液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分析[J].河南診斷與治療雜志,2002.16(3):184-185.
[9]唐恒鋒,李文郎,謝松生,等.385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病原菌分布及藥敏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1.23(8):737-738.
(收稿日期2015-09-29;修回日期2015-12-08)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6.01.044
中圖分類號:R446.5,Q939.92,R256.56,R69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29(2016)01-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