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場舞作為近年來頗為大眾所喜愛的文化活動之一,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廣義的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廣場舞對于和諧農村的建設”為主要研究對象,首先闡釋了農村廣場舞的特點,然后說明了農村廣場舞的重要作用,最后從引導規劃、推廣宣傳、培訓教育等方面闡釋了具體的建設實施策略。
關鍵詞:廣場舞 和諧農村建設 文化活動
廣場舞是一種參與度非常高的健身活動,近年來,在我國得到了大范圍的普及和推廣。廣場舞是一種將娛樂性與表演性進行良好結合的健身運動方式,不僅能夠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豐富廣大人民的業余生活。因此,廣場舞的推廣對于促進我國城鄉人民群眾三個文明建設事業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特別是對于精神文化相對比較匱乏的農村和諧建設來說,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農村廣場舞的特點
廣場舞具有集體性、分散性和局限性三大特點。農村群眾在閑暇時間往往喜歡聚在一起,使得廣場舞所具備的集體性顯露無疑[1];由于受到環境、地域、場地等因素影響,農村廣場舞分散性的特點也較為突出;其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場地狹小、資金短缺、整體舞蹈水平不足以及廣大村民健身理念較為落后等方面[2]。
二、農村廣場舞的重要作用
(一)農村人口素質不斷得到提升
廣場舞是一種集娛樂性與健身性為一體的舞蹈運動,參與廣場舞的村民能夠在舞蹈的過程中使身體得到很好的舒展和鍛煉。廣場舞在實現健身目的的同時還能夠很好地調節村民的心態,從而促使廣大村民能夠以健康的體魄,積極的心態,自覺地抵制一些封建、低俗的不良思想,不斷地促進農村人口素質的提升。
(二)村民之間感情不斷得到增進
農村廣場舞能夠將村民最大程度的集中起來,不管是廣場舞的參與者還是旁觀者,在廣場舞的編排和觀看過程中,都能進行溝通交流,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拉近關系。因此,農村廣場舞對增進村民之間的情感,實現農村社區更加和諧、融洽化發展大有裨益[3]。
(三)村民業余文化生活不斷得到豐富
農村廣場舞作為一種兼具娛樂功效的健身活動,在村民參與廣場舞活動過程中,不僅僅使其業余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村民形成良好的生活觀念,從而抑制了一直以來在農村蔓延的“黃賭毒”不良趨勢,使村民形成健康文化生活觀念。
三、農村廣場舞的推廣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
在農村進行廣場舞的推廣對于促進和諧農村建設意義重大,但是,在廣場舞的推廣過程中,目前尚需解決以下幾點問題:
一是管理模式落后,保障機制欠缺。廣場舞隊伍具有很強的自發性,缺乏對排練場地、時間和內容的統籌安排,造成農村廣場舞發展無序化和隨意性問題較為嚴重。
二是農村廣場舞缺乏專業的指導,目前農村廣場舞參與者的水平普遍較低,這主要是由于缺乏較為專業的指導。
三是封建思想制約。目前農村廣場舞的參與者主要是中老年女性,在封建思想影響下,多數村民認為男男女女一起跳舞有傷風化,且認為男性不宜參與廣場舞,因此,導致廣場舞性別比例嚴重失調[4]。
四、農村廣場舞對于和諧農村建設的幾點思考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筆者認為,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善和解決,并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展開:
第一,加強扶持引導,逐步完善規劃。地方政府要加強對農村廣場舞的引導和規范,構建完善的農村廣場舞管理機制,確保其發展方向的正確性。建議地方政府出臺相關規范政策,出臺“農村廣場舞公約”,提高農村廣場舞的規范化水平,推動其可持續發展。
第二,加強免費培訓,注重專業指導。對農村廣場舞的培訓,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如分組討論、集中授課、互動交流等。以村、社區為單位,對廣大農村廣場舞愛好者展開面對面的指導與交流。同時,要加強農村廣場舞基礎設施建設,為他們提供專業的廣場舞場地,進一步調動農村群眾參與廣場舞積極性。
第三,加大宣傳力度,豐富比賽活動。地方相關部門要借助多媒體積極推廣廣場舞,帶動更多的農村群眾參與其中,傳播廣場舞,讓他們對廣場舞形成正確認識。同時,還要廣泛開展農村廣場舞比賽活動。在重大節假日期間,組織各村廣場舞隊伍進行比賽,并對表現突出的廣場舞隊伍進行重點培訓,然后讓他們在傳統節日進行文藝匯演,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充分調動農村群眾廣場舞參與的主動性,而且能夠創造良好的廣場舞文化環境。
只有如此,才能推動農村廣場舞的健康發展,加快和諧新農村建設,為“中國夢”的實現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馮明麗,馮艷麗.全民健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助推器[J].湘南學院學報,2012(05).
[2]田畯.淺談體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意義和作用[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3(02).
[3]竇彥麗,竇彥雪.廣場舞文化溯源與發展瓶頸排[J].四川體育科學,2013(02).
[4]張宏力.白城市區廣場健身舞的開展狀況及趨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2).
(作者簡介:高艷瓊,女,云南省紅河州瀘西縣中樞鎮文化站,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輔導)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