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睿
摘要:著重分析老年住區外環境色彩重要性,老年住區外環境構成要素及其空間特色,外部空間色彩設計原則。
關鍵詞:老年住區;色彩設計;外環境
老年住區外環境空間色彩還沒有引起設計師足夠重視,在設計領域沒有形成量化的參考標準,本文通過搜集地理氣候、城市文化等信息,對老年住區外環境空間色彩規劃進行初步探討,創造出符合老年人生活居住的外環境空間色彩。
1 老年住區外環境色彩設計的重要性
老年住區的色彩,即公共空間中所有裸露物體外部被感知的色彩總和。包括土地、植被等自然環境色彩,生活常用色彩等。色彩是最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視覺要素,色彩不僅作用于人的感官,還影響人的整個生命機能;色彩與形態有關,常常伴隨形態出現,加強或削弱某些形態的外在特征。在老年住區外環境中也有色彩語言,它要訴說視覺特性,必然要通過色彩表達。因此,老年住區外環境色彩是構成住區的主要因素,也可通過此改善環境,怎樣塑造更宜居,獨具特色的老年住區外環境色彩規劃已成為當下設計者關注的焦點之一。
1.1 識別作用
老年人對住區外環境色彩具有識別性,老年人在居住區外環境空間中可識別的色彩有:建筑色彩、植物色彩、小品色彩、鋪地色彩等。這里的色彩有人工的,也有天然的;有固定的,也有臨時的。老年住區外環境空間中各種元素必須相互協調地在一起。
1.2 生理作用
觀看色彩時,由于受到色彩的視覺刺激,身體機能或者生理上發生的變化,這就是色彩對生理產生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有利的影響和不利的影響。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可能會產生白內障、視覺功能下降等疾病,針對此種情況,多選用沉著冷靜,或高雅明快色調,并考慮整體色調的調和,其實營造一個明亮、開朗、舒適的環境,以求老年人心情放松,舒緩身心,更好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質量。
1.3 心理作用
色彩和光線一樣,也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影響。它不但影響人的視覺神經,還進而影響心臟、內分泌機能、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基于色彩對老年人心理積極的影響,老年住區外環境色彩設計更為重要。由于老年人心理獨特,此年齡段易產生社會遺棄感、獨守巢穴的孤獨感,這使得大部分老年人從心理上需求色彩艷麗絢爛的明快顏色配置。外部空間中,老年人更喜歡視覺沖擊強,易于感知的單色塊,形成較容易識別的室外環境色彩。
2 老年住區外環境色彩構成要素及其空間特殊性
2.1 色彩構成三要素
色彩可用色調(色相)、飽和度(純度)和明度來描述,人眼看到的任一彩色光都是這三個特性的綜合效果,這三個特性即是色彩的三要素。
2.2 老年住區外環境空間特殊性
老年人行為活動空間較典型,住區外環境中有休憩空間、購物空間,其中休憩空間中老人在居住區內步行空間與坐息空間利用率較大,在色彩營造中也應著重研究此空間。購物空間中,老人由于生理所限,行動緩慢,購物空間色彩也適當遵循沉穩素雅的色調。
3 老年住區外部空間色彩設計原則
3.1 尊重自然關原則
老年住區處在自然環境中,住區色彩也應與自然顏色相符合。其中外環境中大多數色彩來自于植物的配置,通常情況下以綠色為主調,建筑、小品以及水體作為景觀點綴來出現。雖然色彩是客觀存在的,但由于欣賞服務的主體不同,便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和知覺效應。色彩依存在外環境中的整個大環境中,遵循自然美原則是必然要引以為重的,在逐步提高外環境生活質量的同時,營造和諧、富有特色的園林景觀色彩迫在眉睫。
3.2 以人為本原則
住區色彩應結合老人生理、心理需求,住區色彩對老人心理狀態和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力,美好和諧的色彩可以帶給老人身心健康的體驗,令老人愉悅,提高生活情趣;對比強烈刺激的色彩不僅給老人心理帶來抗拒感,久而久之處在這樣的社區中,也會影響生理健康,形成潛意識的排斥感,導致心緒煩躁,頭暈目眩。
3.3 文化認同原則
當今社會不免出現“文脈斷裂,文化荒蕪”的住區面貌,追求文化歷史,回歸原味生活,是社會提倡的主流生活意識理念。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住區成熟程度,反應了一個住區的獨特風貌。每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因為自然風貌文人特色而形成獨特的色彩組合形式,老年住區結合本地城市發展色彩體系,形成本社區獨有的色彩基調。在社區建設中需考慮色彩地方性,順應當地歷史、文化、自然等因素,注重文脈傳承。
4 結語
住宅是居住區的主體,從根本上概括了居住區的顏色,居住區在選擇顏色上除了考慮色彩運用的因素,還應結合地理位置、風俗習慣、氣候特點等綜合因素進行選擇。老年住區一般呈現比較低矮,這里也應考慮住宅體量、高度進行合理選擇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