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溢斐
近年來,河南省許昌市城市管理局以提升城市品位、優化人居環境為目標,以城市創建活動為載體,深入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區市容環境明顯改善,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明確精細化管理目標
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行業專項規劃確定的建設目標、要求和任務,許昌市明確精細化管理分階段推進任務,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力度,堅持每年組織實施一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為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加強環衛基礎設施建設
分階段、分批次對市區的環衛公廁、垃圾中轉站進行提升改造,實施主體亮化工程,一是增設便民設施,安裝公廁地圖,實現“一站一廁一景”;二是添置道路清掃車、清洗車、除雪車等環衛作業車輛,提高機械化作業能力,目前市區主要道路的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5%以上;三是更換破舊破損的果皮箱,高標準配置分類式果皮箱。
(二)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一是建成了許昌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對市區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二是建成有機物處理站,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三是以建筑垃圾特許經營企業為主體,投資2億多元,建成建筑垃圾堆放處理廠和再生產品生產廠,年處理建筑垃圾400萬噸以上,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率達到95%以上;四是積極謀劃建設以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核心、涵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醫療及危險廢棄物處理、電子垃圾處理、建筑垃圾處理等項目為一體的許昌市固體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園,進一步提高了全市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
(三)加強便民惠民設施建設
一是完善農產品物流體系,將農貿市場建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除新建了一批城區農貿市場外,對市區的8個農貿市場進行提升改造,在此基礎上規劃新建一批中小型農貿市場,為商戶經營和市民購物提供方便;二是規劃一批臨時性的農副產品便民點,通過完善小區便民規范點等配套設施,規范流動商販;三是完善自行車租賃站點,投放自行車5000輛,安排專人管理周邊環境,有效解決了自行車亂停亂放,方便了市民出行,同時也緩解了交通壓力。
二、狠抓環境綜合整治,突出精細化管理亮點
針對城市精細化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以治臟、治亂、治差為突破口,深入開展市容市貌綜合整治活動,穩步推進精細化管理。
(一)聯合執法整治交通秩序
一是以“便民利商、疏堵結合、規范有序”為原則,保持開展市容秩序規范整治活動常態化,針對不同時期城市管理中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尤其是今年入夏以來開展的夏季市容市貌百日集中整治活動,有效解決了市容市貌管理中的很多難點問題;二是加強疏導管理,持續開展交通秩序專項整治活動,通過實施統一圍擋標識、統一定點管理、規范車輛停放、整治違章占道和違禁行駛等舉措,全市的交通秩序得到了明顯改觀。
(二)全面提高環境衛生質量
一是構建“大環衛”管理體系,以大中型清掃車洗掃為主、電動掃地車巡回吸掃保潔為輔,完善每天定時沖洗道路的保潔作業模式,確保機械化清掃每天不少于10個小時;二是清掃保潔精細化、站廁管理規范化,堅持“兩次排掃、隨時收集、全天保潔”,通過合理調配人員、增加保潔頻次、緊盯重點部位、狠抓日常撿拾等措施,保證了環衛公廁24小時免費開放,廁內外環境干凈整潔;三是完善生活垃圾直送焚燒制度,加強對垃圾填埋場進場垃圾無害化處理;四是持續開展道路污染綜合整治活動,以整治施工工地、渣土運輸車輛、商砼運輸車輛為重點,加大巡查和處罰力度,從源頭上杜絕道路污染和私拉亂運行為;五是全面推廣“戶投放、村收集、鄉集中、廠運輸、市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一體化工作已初見成效。
(三)提升街景夜景檔次
一是按照“政府組織、統一規劃、分級負擔、社會共享”的指導原則,采取市、區財政分級負擔的辦法,每年選擇老城區的若干條道路,以規范廣告牌匾、清洗粉刷墻體、梳理空中管線、拆除違規設施等為重點,大力進行綜合整治,美化市容市貌,提高城市品位;二是以主要街道、市區河道為框架,以建筑樓體、廣場公園為重點,不斷提升城區夜景燈飾化水平,通過規劃建設、延伸拓展城市中軸線景觀,打造夜景精品線路,形成了“點、線、面、環”相結合的城市夜景景觀。
三、發揮“數字城管”統籌作用,創新精細化管理手段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管理手段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城市發展的新要求。在新形勢的要求下,許昌市城市管理局積極創新管理手段,將數字網絡信息技術成功應用到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中。該局充分發揮“數字城管”的統籌作用,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對各類精細化管理漏洞進行科學有效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一步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一是投資建設了數字化城管系統,針對精細化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以專業信息采集為主,12319城市管理服務熱線、視頻監控為輔”的信息采集渠道,加大信息采集力度、廣度和深度,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上報并處置,實現城市管理問題收集、登記、立案、派遣、處置、反饋、評價等七個環節的閉合循環;二是在全省率先推行12319熱線免費撥打服務項目,鼓勵市民通過熱線反映城市管理問題,有效倡導“全民城管”模式。通過12319城市管理服務熱線,不僅能夠及時了解市民反映的問題,而且整合了相關部門的政務信息資源、公共服務信息資源、業務應用事項和30多項便民服務等,成為“全民城管”的便民服務平臺。今年以來,許昌市城市管理局不斷完善12319熱線服務內容,市民通過撥打熱線不僅可以方便地查詢到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的位置、就近找到環衛公廁、就近乘坐公交、就近買到生活用品,而且還可以通過熱線,網上辦理城管、住建、交通、公安、稅務等行政審批事項,被市民們親切地稱為“智慧城管熱線”。
四、完善運行機制,強化制度保障
為充分發揮精細化管理推動城市建設發展的積極作用,許昌市城市管理局著力在建立和完善精細化管理的機制上下功夫,加強城市管理科學化、常態化和制度化建設,構建“統一領導、高位協調、部門聯動、監督有力”的大城管格局。
(一)健全組織領導機構
首先成立了由市長任主任、分管副市長任副主任,相關縣(區)和單位為成員的城市管理委員會,統籌推進、綜合協調全市的精細化管理工作,著力構建“大城管”體制,建立城市管理工作責任金制度,每年確保拿出1000萬元獎勵基金,獎勵精細化管理優秀單位,目前這項考評機制已覆蓋全市。
(二)強化督查考核機制
由市城管委牽頭,定期組織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各責任單位進行考核,督導考核結果形成績效考評成績,每月進行排名,并在媒體公布。同時加大明查暗查力度,掌握一線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三)完善協作聯動機制
優化整合各部門資源,進一步明確管轄區域、管理職責,對涉及多部門、多區域管理的突出問題和共性問題,市城管委負責及時組織開展聯合執法和專項整治,形成各部門無縫隙對接的聯動格局。
(四)建立監督舉報機制
市城管委定期將精細化管理考核排名結果在媒體公布,接受市民監督;在報紙、電臺、電視臺開設專欄,對精細化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跟蹤采訪曝光;通過市長熱線、書記市長信箱、12319城市管理服務熱線等,督辦解決并及時向市民反饋。
五、全力延伸精細化管理領域
推進精細化管理的最終目的不是簡單地管理城市,而是通過精細化管理,更好地服務市民群眾。在日常工作中,許昌市城市管理局把精細化管理與服務民生、保障發展有機結合,不斷延伸精細化管理領域,真正為市民群眾、商戶辦好事辦實事。
(一)推進服務型行政執法建設
許昌市城市管理局制定、完善了城管文明執法的若干規定,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規范執法用語、執法程序、執法行為,通過集中培訓、崗位練兵、業務競賽等多種形式,加強法制宣傳培訓教育和日常執法管理督導檢查。
(二)規范行政審批
推行行政審批便民服務,對殘疾人、老人實行上門審批服務,對節假日需要辦理行政審批事項的企業和個人,采取預約服務方式,同時推行網上審批,通過許昌市城市管理局門戶網站下載審批表格,市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審批事項和要求。
(三)廣泛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
許昌市城市管理局在火車站廣場設立了“志愿便民服務站”,為旅客提供免費熱水、行李推運等服務;聯手中小學校,開展“從我做起、從小做起,杜絕不文明行為”主題活動,定期組織中小學生上街勸導不文明行為;持續開展“你扔我拾”主題志愿活動,號召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城市管理。
(四)暢通為民服務溝通渠道
推行精細化管理以來,許昌市城市管理局堅持每兩個月在市區春秋廣場開展“城管·市民面對面”互動活動,現場接待市民、商戶來訪,傾聽群眾意見建議;開通“為民問路熱線”,制作城管便民服務卡,公布單位地址、聯系電話、舉報電話等,發放給市民和商戶,實現了城管和公眾的“零距離”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