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庭君
摘要:本文基于目前園林旅游模式發展中存在旅游產品和旅游項目缺乏品牌特色、園林旅游配套設施條件薄弱、人造景觀形式趨同、地方人文文化底蘊不足等主要問題,探析新形勢下的園林旅游創新發展模式。
關鍵詞:園林旅游;特色
中圖分類號:S75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020(2016)01-0075-02
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理念轉變,同時現在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工作壓力很大,外出旅游成為一種很好的精神放松選擇。目前園林旅游模式不斷翻新、層出不窮,但人們對其要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因此,對新形勢下的園林旅游模式創新發展,應該要多在園林設計理念、地方人文文化等方面拓寬園林旅游的深度和廣度,從而使園林旅游更好、更和諧、可持續的發展。
1園林旅游的幾種主要模式
1.1山水田園模式
以深圳觀瀾山水田園為例。觀瀾山水田園旅游文化園,規劃面積2667 hm2,以生態園林文化、客家文化及鄉村民俗文化為背景,及文化娛樂、休閑養生、會議、演藝等為一體的旅游文化產業。規劃體現“畫在景中展,人在畫中游”的特色景象,達到人、景、畫三者融為一體,形成一幅和諧動感的立體山水畫。是中國首家以旅游度假國畫創作為主題的“山水國畫旅游產業基地”。
1.2花海文化創意模式
以北京密云紫海香堤香草藝術莊園為例。“紫海香堤”香草莊園,位于北京密云縣古北口鎮境內,距北京120 km,與中國長城之最——司馬臺長城比鄰。主要體驗項目包括:零落于香草海邊的海岸篷房,坐落于坡地上綠樹叢中的坡地棚屋,依山傍水林蔭掩映的香堤會所,設施齊全的中西餐廳,經典親水與香草休閑體驗項目。景區內擁有20 hm2的薰衣草田。另外,各式香草近200種,花期最長可達8個月,主要以四季薰衣草、馬鞭草、洋甘菊等香草為主。景區最大的特色是12個愛情主題景觀:愛情墻、星座愛情柱、香泉許愿池、奇跡之鐘、真愛大作戰、香海小木屋、蜜宮、愛神雕塑、愛情十八彎、老桑樹回憶、愛情巖等。
1.3水上樂園模式
以珠海夢幻水城為例。夢幻水城是珠海市最大的情景式水上樂園,占地11萬平方米,開設10大特色主題區域,20余種娛樂設施,是以世界文明古國——埃及為背景建設的主題公園。2004年打造成全新的“世界水上童話王國”。區內包含環境藝術、水景雕塑、造浪池、探險漂流河、兒童反斗城、夢幻童話劇、水上表演等項目。
1.4養生旅游地產模式
以拜蘭水城為例。拜蘭水城位于西雙版納勐海縣城西北部,規劃面積34441 hm2。依托陽光茶文化園景區、春城勐海及普洱茶產地的獨特資源條件,做大貝葉文化文章,充分展現水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概念。將項目地定位為養生旅游目的地、四季度假旅游基地、西雙版納旅游集散中心,以“文化”、“美麗”、“養生”為主題,將旅游融入到地產開發中,做大旅游產業的同時,提升土地的價值。
2新形勢下園林旅游模式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些年來,隨著地方政府對園林旅游業的高度重視,園林旅游呈現出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景象,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雖然許多地區的園林旅游特色初具雛形,但隨著人們對其需求越來越高,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先進模式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上升空間,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2.1旅游產品和旅游項目缺乏品牌特色,區域影響力不足
人們盲目追求風景名勝區,導致各大風景名勝區人滿為患。這樣不僅會對風景名勝區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還會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新開發的旅游項目缺少品牌特色,名片效應不夠,不足以吸引大量游客,因而不能有效進行分流。
2.2園林旅游配套設施條件薄弱
有些主題公園游覽項目單一,人們參與性活動偏少。景區內配套服務設施及環境衛生、停車場、道路指示、星級酒店等都有待加強[1]。比如說園林設計階段沒有充分考慮景區游客容量,以致于后期停車場車位不足、星級酒店住宿緊張等現象,這樣會使景區評價大打折扣,游客幸福指數嚴重下滑。
2.3人造景觀形式趨同、地方人文文化底蘊不足
地方特色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地方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充分整合,更有甚者背離當地特色。5A景區之所以經常爆棚正是因為它的歷史和文化深深吸引著游客們,歷史和文化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4環保意識缺乏
隨著旅游項目的增多,景區內的生態環境破壞也日趨嚴重。對于自然資源要合理、科學利用,決不可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2]。園林旅游創新發展必然要高度重視環境污染這一現象,并且要在源頭上加以治理。
3創新發展的園林旅游模式的幾點思考
3.1依托本地資源和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獨其特色的品牌旅游產品和旅游項目,提高項目區影響力
傳承發展當地特色文化,讓游客們充分體驗到原汁原味的地方民俗風情。重點打造高品質的旅游產品和項目,提高旅游項目區的知名度。
3.2創新設計理念,多元發展園林旅游模式,提升旅游產業素質和吸引力
景區核心游覽項目需不斷推陳出新,甚至要細致到飾品、紀念品圖案和樣式上,讓游客們感知到其間的不斷創新。園林旅游模式多維發展,通過發展更多適合游客體驗性、參與性需求的運動游樂項目,延長游客的滯留時間避免走馬觀花式的游覽,讓游客充分親近自然、身處其間、享受其樂[3]。
3.3旅游與地產的有效結合
旅游與地產的結合不但是互補關系更是一種互惠關系。旅游帶動了地產項目的人氣,促進了地產項目的價值上升;地產項目彌補了旅游的資金缺口、實現了資金有效周轉。
參考文獻
[1]賈翔,高靜,童索凡.基于可持續發展的鄉村休閑旅游模式探析[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3,27(6):3032.
[2]馬遠瓊.“農家樂”休閑旅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河學刊,2012,(8):1213.
[3]崔玲.對智慧旅游發展戰略的探索[J].旅游縱覽,2014,(12):5759.
(責任編輯:唐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