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一個人,文氣過多難免虧之于柔弱,而武氣過烈難免挫之于剛強。一個國家亦是如此,武備松弛抑或窮兵黷武都是不足取的,唯有文武兼修,剛柔平衡,才可立于不敗之地。
平則得以安踏,衡則鑄造穩固,世間萬物久長之道莫出于“平衡”二字。
養身需懂平衡之道。陰陽二氣存于體內,陰陽平衡是生命活力之水長流不息的根本,陰與陽二者既不過分,也不偏衰,如此則氣血充足,精力充旺,各臟安康。反之,陰陽失衡,易患病,易早衰,與天道背道而馳,實為養生之大忌。
養心需懂平衡之道。“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所說的“養怡”即保持心靈的和樂,保持心態的平衡。心如止水,倒映一路走來的風景,偶有微瀾,那也是泛起的幸福的漣漪,如此寵辱不驚,自然是永年可得。反之,心態失衡,一味地慨嘆路途的坎坷,一味地放大命運的不公,盲目攀比,自尋煩惱,終有一天,大的煩惱會壓得人走向崩潰之途。
力量平衡帶來的常常是局面的穩定,和平源自兩大軍事力量的平衡,而戰爭的爆發則多半緣于力量的嚴重失衡。以絕強對弱小,有如以石擊卵,比如,動用海陸空以及天級力量的某超級大國與某中東小國開打,最終的勝負早已毫無懸念,也正因為毫無懸念才往往導致戰爭的頻發。如若雙方勢均力敵,贏輸一時間無法明朗,甚至面臨雙輸的結局,此類情況的交鋒多半是冷戰模式,熱戰無人愿打。
《天龍八部》中武功修為最高者是少林寺的一位佛法精深的掃地老僧。武功提升的過程中,戾氣難免也會累積,這些積聚于體內的戾氣不僅可以害人,更能傷己,唯有不斷地修習佛法才能化解自身不斷滋生的戾氣,即用佛法之仁慈來平衡武功之戾氣,如此才能避免武功反噬誤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如鳩摩智。
一個人,文氣過多難免虧之于柔弱,而武氣過烈難免挫之于剛強。一個國家亦是如此,周以過弱而亡,秦以過強而夭,武備松弛抑或窮兵黷武都是不足取的,唯有文武兼修,剛柔平衡,才可立于不敗之地。
太陽系內,恒星太陽、行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天體在互相作用下達到了一種多力的平衡狀態,于是太陽系秩序井然,祥和平靜。如若某一天體突然出現異常,太陽系必將出現一陣動蕩與騷亂。當然,這種動蕩與騷亂可能只是短暫和局部的,最終還是要達到新的平衡之境。太陽系如此,銀河系如此,整個宇宙如此,于是我們在長夜舉頭看到了浩瀚而璀璨的星空。
學習講究學玩平衡,理財講究收支平衡,商業講究供求平衡……平衡構建和諧大道,所以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