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江斌

聽障兒童由于聽力損失,未能建立良好的聽覺反饋,大多數存在音調障礙。嚴重的音調障礙不僅會影響其自身言語器官的功能,而且會影響其今后使用言語進行正常的溝通與交流。目前,針對音調障礙的康復手段和方法較為單一,康復效果不盡如人意。本研究嘗試對一名音調過高的聽障兒童采用綜合性康復手段和方法進行干預及分析研究,為今后存在音調障礙聽障兒童提供更有效的康復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一)被試選擇
經過篩查,我們選定了1名被試。基本信息為:某女,5歲,聽力障礙,經過觀察,該幼兒呼吸方式為胸式呼吸;言語和語言方面:可以使用較為完整的句子表達,音調偏高,語言清晰度達到四級(使用孫喜斌-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聽覺語言康復評估題庫)。
(二)評估
音調障礙評估由主觀評估和客觀評估兩部分組成,主要以客觀評估測量結果為準,主觀評估僅作為參考。
1.主觀評估
主觀評估音調,采用“嗯哼”法對自然音調進行主觀的、粗略的測量。從聽感上,發現該幼兒存在音調偏高的問題,還存在呼吸方法不正確的問題。另外,通過對該幼兒家長的訪談得知,其日常生活言語表達中均伴隨音調偏高的問題。
2.客觀測量
通過“實時言語測量儀”記錄下患者的聲波文件,并實時對聲波的基頻特征進行分析。定量評估的主要參數包括:聲帶振動的平均基頻,基頻標準差。基頻的測量可以通過交談、閱讀和數數完成。具體診斷的標準如下:(1)如果測得的平均言語基頻值高于同年齡、同性別參考值的上限,說明患者存在音調偏高的可能性;(2)如果測得的平均言語基頻值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參考值的下限,說明患者存在音調偏低的可能性。
本研究采用要求該名幼兒回答“姓名及年齡”這個問題進行測量。測量后,收集其的平均基頻、基頻標準差作為實驗數據,并將每次結果進行記錄。經過基線期數據的收集和處理,發現該幼兒的平均言語基頻基本穩定在450Hz左右,與同年齡、同性別兒童常模相比,高于參考標準2個標準差,表明該幼兒存在音調偏高問題。
(三)康復措施
通過對幼兒基線期評估的結果分析制訂康復方案,進行干預。
1.基本訓練
(1)聲帶放松訓練。該訓練能使喉內肌群獲得有效運動,它們是獲得自然嗓音的重要基礎和前提,聲帶放松訓練由6小節組成。
(2)頸部放松訓練該訓練能使喉外肌群獲得有效運動,頸部放松訓練由4小節組成。
基本訓練在整個干預過程中起著基礎的作用,使得呼吸肌群、發聲肌群和構音肌群在相互作用時運動能夠趨于協調和平衡,同時為之后的針對性訓練和綜合訓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每次訓練5分鐘,每周5次,訓練時間為一個月。
2.針對性訓練
(1)聽覺識別:音調的高低。根據幼兒的助聽聽閾水平、生理年齡、興趣等方面設計游戲。施測語分別從字、詞、詞組、句子階段給予,幫助幼兒從聽覺感知上建立音調高低的概念。
(2)建立正確的腹式呼吸方式:通過小肚子鼓起來等一系列游戲,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
(3)呼氣控制訓練:以吹氣泡(水氣泡)等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小游戲,使呼出氣流達到均勻、不急促的目的。
(4)哈欠嘆息法:利用“h”的發音特點,即位置和方法,作為一種放松的發音訓練,幫助幼兒放松發音時緊張的喉內肌群。
(5)咀嚼法:運用咀嚼器和結合模仿老虎吃肉的游戲,促使幼兒張大嘴巴,起到使嘴和喉部放松的作用。在咀嚼的同時練習說話,發出和自己的自然音調非常接近的音調。
(6)發聲訓練:在強調聽覺反饋的基礎上,結合“發聲誘導儀”游戲,按照音素、字詞、短語、句子、段落、講故事、自主表達等七個步驟,實時與幼兒發聲時的音調高低相匹配,形象地讓幼兒了解自己音調的高低變化,從聽覺、視覺兩方面進行相應訓練。
針對性訓練是整個干預過程的關鍵,針對性訓練的第一步是聽覺基礎,主要幫助幼兒建立音調高低的概念;第二、三步的呼吸系統是發聲的動力源,運用正確的腹式呼吸方式和較好氣流控制水平,有助于幼兒發聲時控制響度、音調、音長的能力(因篇幅所限,本文不作詳細解釋);第四、五步是放松幼兒的喉內肌群,增強發聲時的呼吸控制能力,并起到讓構音器官放松和協調運作的作用;第六步是核心部分,是基礎性發聲技能到發聲的重點轉換。在強調聽覺反饋的前提下,運用游戲從發音的七個步驟逐步改善幼兒的音質。每次25分鐘,每周5次,訓練時間為一個月。
二、結果分析與討論
(一)結果
基線期和處理期的數據收集于5天內完成,具體測試時間為: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經數據分析,言語基頻標準差均達到同年齡、同性別兒童水平。
表1 兩期客觀測量數據記錄情況
(二)分析
從該表可以看出,通過綜合性干預,平均言語基頻和同年齡、同性別兒童無顯著性差異,其音調有了顯著性降低,表明制定的綜合性干預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被試來源有限,差異性大,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單一被試的實驗方法,在處理期中側重于治療效果的短時效應,而對于治療方法的延時效應需要進行更深入研究。
三、討論
目前,我國對于言語障礙的研究正在逐步發展,相關的系統性診斷評估和治療方法還比較匱乏。本文以個案研究的方式嘗試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綜合性康復策略及方法,同時將家庭康復指導也納入干預當中,通過評估、治療等一系列實踐進行探討和總結,為今后的言語障礙康復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黃昭鳴,杜曉新.言語障礙的評估與矯治.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47.
[2]聽覺口語法概論.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臺灣)編著.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