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能夠在不依賴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的前提下準確把握身體各部位的狀態,其奧秘可追溯至運行于肌肉和肌腱當中的一套分子生物學“程序”。
閱讀下面這些文字前,請你先接受一項挑戰:閉上眼睛,試著用手指觸碰鼻子。
這有什么難度?你不需要用到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當中的任何一種,就能順利摸到自己的鼻子。在神經生理學領域,這種能力被稱為“本體感受”,亦即美國斯克利普斯學院生物學家吳金鉉(Seung-Hyun Woo)所稱的“身體部位的位置感”。基于同樣的原理,你不用盯著腳就能將腳從油門換到剎車上;雙眼注視電影熒幕,仍能將爆米花扔進嘴里。
其實,本體感受就是所謂的“第六感”,與另外的五感相比,我們對它的了解要少得多。科學家早已確定了與味覺和嗅覺相關的生物學因子,但對本體感受的研究長期落后。
如今,在吳金鉉及其同事的努力下,就這個領域的探究終于趕了上來。根據她的團隊新近在《自然》雜志上刊發的論文,肌肉和肌腱中確實有著控制本體感受的關鍵分子:一種被稱為Piezo2的蛋白質,它廣泛存在于被稱為“本體感受器”的特殊神經細胞膜中。
簡而言之,能夠為我們提供獨特感知能力的蛋白質還有哪些,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包括本體感受,人類的六感在分子生物學層面有著相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