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冉
【摘 要】微信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負面效應,過量信息、碎片化嚴重、引發犯罪、虛假信息橫行、微信用戶的媒介依賴、過度營銷,引發社會道德失范等。本文通過對負面效應的分析,旨在提醒廣大微信用戶正面利用,取長補短。
【關鍵詞】微信;負面效應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218-01
微信,作為騰訊公司為智能手機推出的一款即時通訊應用程序,能夠借助網絡快速傳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文字,并支持多人群聊,其發展速度之快、受眾人群之廣,短時間內創造了國內外互聯網領域的全新發展紀錄,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效應。
一、信息缺乏深度,碎片化現象較為嚴重
伴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微信、QQ等社交軟件的應用,很多人逐漸不能深入思考和分析,碎片化現象較嚴重。微信不僅占據了大量的休閑時間,還有整塊的時間和精力。久而久之,使得微信用戶的生活方式隨之改變,思維習慣隨之更改,注意力更難集中,大量時間流失,碎片化信息充斥其中。
二、病毒植入,引發犯罪
作為“社交神器”的微信,很多功能是默認的,比如“通過手機號搜索到我”、“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一旦微信用戶尚未關閉的情況下,這些關鍵信息都會為不法分子所查閱并利用,造成信息泄露。另外,微信的LBS功能能夠暴露自己的地理位置,據統計“近年來,僅國內媒體報道的因微信引發的犯罪事件,就有49起之多,其中強奸案最多,達24起。[1]”更有甚者利用微信進行色情交易,打出招嫖廣告,安排女人賣淫等非法行為。微信的“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功能,使得陌生人可以在不經過用戶許可的情況下查看其微信朋友圈信息,并了解其動態,這些信息都極易為不法分子所利用。微信購物買賣,和已經初具規模章程的淘寶天貓等購物平臺不同,很多假貨單憑照片無法判斷真假,買家很難進行評價和投訴,因此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平臺銷售假冒偽劣產品。
三、虛假信息、不良信息橫行
很多信息被冠以驚人的標題,比如“微波爐加熱食物致癌物,已有數人死亡”,類似這樣的標題泛濫其中。還有很多發微信尋找失蹤兒童,為病危兒童捐款的消息,圖文并茂加上微信的傳播速度快、范圍廣,贏得受眾同情騙取金錢。與傳統媒體不同,微信用戶只要手指一動,即可發布一條信息,傳統媒體一條信息的出爐,需要多層把關、層層審核,因此微信的一鍵即發在帶來訊息傳送方便的同時,也提高了虛假信息的傳播速度,增加了虛假信息擴散的力度。自媒體自由的環境給了大家話語權,卻也給了虛假信息泛濫的場所。從虛假信息內容來看,傳遞的內容多為社會民眾關注的熱點話題,極易引發受眾的轉發、討論和分享。
四、不同程度的微信依賴
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心理日益失衡,借助虛擬的網絡世界彌補現實生活的缺陷。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提出媒介的麻醉作用,大眾傳播媒介將受眾淹沒在快餐信息、通俗娛樂信息的洪洪江水之中,新媒體時代,更是將受眾層層包裹,比如微信的搖一搖、附近的人、LBS功能、微信紅包、購物、生活服務等多項功能的開通,更是讓微信用戶離不開,放不下,時時想著刷朋友圈,即便朋友圈動態沒有更新也想著要繼續刷刷,微信在充分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微信讓我們接近,又讓我們走遠,因此微信也讓很多人日益陷入在自己的世界中。
五、微信的過量營銷
微信成本低廉、門檻較低、容易操作使得微信成為了營銷工具。很多商家利用微信展開病毒式營銷,利用微信人際關系網絡,將商家信息病毒式擴散,裂變幾何倍數成長。微信用戶的匿名性、虛擬性使得其商業活動監管較為困難,商家之間的公平性逐漸消失。很多微商大行其道,尤其是很多化妝品類營銷,利用軟件工具,制作發送截圖,很多代購或許都未曾使用該產品,卻不停刷爆朋友圈,利用朋友關系推銷產品,致使朋友圈變成了廣告圈。2013年11月,微信團隊曾經發表聲明要保護微信用戶利益以打擊病毒營銷,以不斷維護微信朋友圈基于熟人關系鏈為基礎形成的小眾且私密性很強的的社交圈,并非肆意營銷的平臺。
六、引起社會道德失范
微信上很多不良表現,比如惡意傳播不良信息危害社會、影響他人,各種售假、詐騙、謠言等各種負面消息對社會發展帶來阻力,家庭觀念缺失、社會道德觀念下滑,改革開放的路上,落后思想依然存在,享樂主義盛行,隨著通信技術發展、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地球村語言成為現實,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為國人不斷推崇,整體社會風氣日益物質化、個人主義不斷膨脹,造成整個國家不良風氣擴大化。
微信作為互聯網新生事物,影響了人們的溝通方式,改變了人們的社交習慣,在猛烈發展的背后也出現了諸多問題,這些要求微信運營商觀念上技術上展開更新,法律制度上不斷更新完善,不斷正確利用微信傳遞信息的正面作用,避免其不良后果,約束微信用戶傳播行為,推進微信朝著健康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池海波.仨地劃仨圈微信訂位[N].法制晚報,20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