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宇
摘 要:在古代的《四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欲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撥打和寬容,唯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筆者在此賦予新義,即博學篤行是指教師專業發展與加強師德建設的一體化。
關鍵詞:博學;道德建設;發展;篤行
赫爾巴特指出:“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這就要求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行為要具有“教育性”。現代駕馭的培養目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求教師不僅要做到“傳授只是”,而且還要通過傳授知識去實現學生“人格的建設性變化”,這就意味著教師對學生負有更全面的責任。因此,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不只是知識與技能的發展,還要提高教師內在的專業品質,即實現教師個體專業知能與專業精神在知行范疇和道德范疇的高度統一。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是加強師德修養,不斷提高師德水平
1、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也是教師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師德建設要以造就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為目標,以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學為人師,行為師范”為準則,以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弘揚高尚師德,力行師德規范,強化師德教育,提高師德水平。特別要把“愛”與“責任”的教育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是師德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了“愛”與“責任”,我們教師就能志存高遠、愛國愛教,肩負起三大使命(包括傳授只是、啟迪智慧、潤澤生命),承擔起三大責任(包括崗位責任,就是要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社會責任,就是把學生教好、保護好、培養好,有責任讓家長放心滿意,促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國家責任,就是要擔負起將我國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的重任);就能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嚴格依法執教,模范履行師德規范;就能嚴謹篤學,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業務素質。師德建設要確立“以人為本,言傳身教”的育人理念,堅持從我做起,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身立教。還要增強教師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包括長期成就感、短期成就感、即時成就感),體現出“自豪、合作、拼搏、向上”的教師風貌。
2、加強教師專業道德建設的途徑是要科學、合理地制定符合教師專業發展要求的師德規范。師德規范對教師專業行為應有明確、具體、可衡量和可操作的規定。教師專業道德是一種他律下的自律,沒有專業道德規范的約束、知道與激勵,教師專業生活與專業發展中的自律是很難養成的。當教師規范僅僅是一種價值上的癮大,而對具體的教學行為缺乏規定是,就不能真正發揮師德規范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對現行的師德規范進行深入的研究,從教育學與倫理學的高度對傳統的師德規范進行重新審視,期簡歷有深厚專業理論基礎、能夠反映教師專業發展特性、具體、明確、可衡量、操作性強的師德規范體系。新的教師道德規范體系應該具有深厚的專業倫理基礎、能反映教師專業發展特性、明確、具體、操作性強;師德規范的內涵也應不斷豐富,補充更能體現教師專業發展特征的內容,要突出體現教師的專業精神,包括獻身于教育事業的理想、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主動追求專業發展的精神等;
3、加強教師專業道德建設還要把師德教育貫穿于教師成長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專業道德修養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應把師德教育貫穿于教師專業成長的整個過程中,師德教育也應適應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但實際上,目前我國的教師教育系統在師德培育上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職前教師教育環節基本上處于“真空”地帶,既沒有具體的師德要求,也沒有具體的課程安排,只是在教育學課程中的教師一章里有所涉及,教師資格證書雖然有一些模糊的規定,但是在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的時候并無實質上落實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教師的職后教育中,我們要么根本沒有師德教育環節,要么有師德教育內容,但多是“雷聲大、雨點小”或是采取“一鍋煮”的形式,沒有真正的成效。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的教師教育必須進行改革。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是師德教育與教師專業實踐相結合,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專業實踐是實現師德建設與教師專業發展一體化的一個結合點。師德教育作為師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與教師專業實踐結合。盡管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眾多,但是都不能代替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場景中的日常專業實踐。教師專業化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教師是一個專業,然后有一個“化”的過程。它是指教師內在專業結構包括教育觀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態度和動機、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和專業道德等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專業水準不斷提高,教師獲得持續專業發展的過程。隨著教師專業發展的不斷完善,教師專業道德的內涵也會不斷生長、日益豐富,師德規范也應被注入新的內容,教師專業道德要突出體現教師的專業精神。師德主要表現在教師的專業實踐當中,專業實踐也是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要途徑。教師的許多優良品質是在專業實踐中形成與發展的,專業道德規范只有在專業實踐中才能內化為教師的專業品質。道德具有實踐性與情境性的特征,不同的教育教學情境會呈現出不同的道德現象與道德問題,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究竟會如何做,在專業實踐中能不能主動按照教師專業道德規范履行自己的職責,這與本人的時間經驗有著極大的關系。因此,師德教育要與教師日常的專業發展緊密結合,讓教師在專業實踐過程中,通過對道德現象、道德問題,甚至是道德沖突的人事、解釋與詮釋來提高師德修養與能力。脫離教師專業實踐的師德教育難以深入教師心靈,更難以激起教師內在的道德需要。
三、建立符合教師專業發展要求的師德規范
1、師德規范對教師專業行為應用明確、具體、可衡量和可操作的規定
1997年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從“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執教”、“為人師表”等八個方面對師德進行了規范,但這些規定不夠具體、操作性也不強,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效果關注不足,專業特性也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教師專業道德是一種價值上的引導,而對具體的教學行為缺乏規定時,就不能真正發揮師德規范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對現行的師德規范進行深入的研究,從教育學與倫理學的高度對傳統的師德進行重新審視,以期簡歷有深厚專業理論基礎、能夠反映教師專業特性、具體、可衡量、操作性強的師德規范體系。
2、從教師專業發展看,還需要補充更能體現教師專業發展特種的內容
師德規范是具體,也是歷史的。它是一個逐步發展完善的過程,因此教師專業道德是與教師教育活動緊密相聯的,是在教師的教育活動中表現并提升的一種專業性的道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和統帥,是教師專業化的重要標志。總之,新時期的教育要把師德教育與教師專業實踐相結合,實現師德建設與教師專業發展的一體化。
參考文獻:
[1]胥剛.從校訓看大學的人文信仰與育人信念[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2.
[2]紅孩.致師長[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
[3]楊育武.“篤行”與“博學”結合方為真知[J].生活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