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
摘 要:在高職教育中,教考分離制度是客觀評估教學質量的有效管理體系。題庫建設是實施教考分離的重要環節。本文在分析教考分離的作用與主要實踐模式的基礎上,提出加強題庫建設有效性的思考。
關鍵詞:教考分離;題庫系統;高職
教考分離是指將教學工作和考試完全分開,任課老師不參與其所教科目的出題、監考、閱卷、登記分數、教學質量分析等工作,而是嚴格按照教育培養目標與教學大綱內容,制定考核大綱,建立涵蓋命題、試題庫建設、閱卷、評分、考試分析等各項工作的教育考核系統。教考分離制度從上世紀90年代提出以來,已在各高等教育院校得到一定的應用,但仍存在題庫建設滯后等問題。本文在分析教考分離的作用與主要實踐模式的基礎上,提出加強題庫建設有效性的思考。
一、教考分離的作用
教考分離制度是客觀評價教學質量的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其實施有利于對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監控。在高職教育中,實施教考分離制度是改善教風、學風的有效途徑之一。
高等教育更加重視教學工作的創新性,教師的教學內容更具有拓展性,教學手段更加多樣性,這體現了高等教育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目標和特點,是值得提倡的。但是,這在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教學工作的隨意性,給教學管理造成一定因難。例如,一小部分教師不尊重教學大綱,隨意處理教學內容,在授課過程中,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多講,不感興趣的內容則少講甚至完全不講,導致學生應該掌握的本學科的基本知識卻沒有掌握。這種問題在高職教育中尤其突出。由于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重要實踐工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主要以就業為導向,在教學中忽略對學科基本理論知識的情況更加常見。
與傳統的“教考合一”制度相比較,教考分離的教學模式建立了合理的約束機制,有利于教風、學風的改善。首先,教考分離有利于減少教學的隨意性,保證教學大綱的權威性,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公正、客觀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其次,教考分離遏制了“劃重點”“考前輔導”等現象,使學生再也不能“平時不用功,考試靠老師”,而是必須通過平時的努力,扎實掌握所學課程的基本知識來提高學習成績。
二、教考分離的主要模式
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均已開始嘗試實施教考分離制度,主要模式有以下幾種:
1. 兄弟院校互換試卷
這種方式存在較多弊端。由于兄弟院校之間的老師往往相互熟悉,因此仍可以存在透題現象;另外這種方式組織考試也較為麻煩,因此目前較少學校使用。
2. 建立試卷庫
主要應用于某些基礎課或選修人數較多的公開課。由教務處組織任課教師一次出多套試卷,考試時隨機抽取一套試卷。這是目前較多高等院校應用的一種模式。其缺點是僅適用于較大型的公共課與基礎課。其他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同一門課任課老師較少,無法組織多位教師建立試卷庫。
3. 建立試題庫
目前已有較多高等院校嘗試建立試題庫,但其實施中還存在較多問題。有的高校無法建成大規模題庫,僅有少量課程勉強完成;有的高校題庫建立后卻因各種原因無法真正使用;有的學校題庫長期沒有更新,知識點過時。教育部“高職高專考試方法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組的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大部分高校題庫建設存在以下問題:(1)題庫數量少、覆蓋面小,僅應用于少數基礎課與公開課;(2)題庫類型單一,大部分為試卷庫,很少已經開發出計算機題庫;(3)大部分題庫建而不用。題庫建設的滯后已成為制約教考分離制度實施的重要因素。
三、加強題庫建設的有效性
對于高職高專來說, 課程設置多, 每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少,只有建立試題庫, 才可能大規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考分離。題庫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既需要專業的計算機軟件平臺,還需要大量的不同課程的知識點、題型、考題難易分析、參考答案等具體資料,對建設者的要求高,工作量大,存在諸多困難。根據我校題庫建設的工作實踐,本文認為,加強題庫建設的有效性,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 題庫的類
一些高職院校在進行題庫建設時,主要注重文化知識類學科,而忽略了考慮技能類學科。高職教育的定位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為取向,其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技能與學習能力,那么,技能類科目的考試內容能不能建立題庫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也是必要的。按照技能類科目的教學大綱,學生應該掌握這類科目的基本技能知識與原理,并能夠將這些基本知識或原理轉化為具體技能操作能力。因此,題庫建設應將技能類科目的基本知識、原理、操作方法等納入其中,而且應注意這類試題的參考答案要有一定的開放性。
2. 題庫的量與面
即試題的數量與考核范圍。應用題庫對學生實施考核,既要檢查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情況,也要檢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建立題庫時應盡可能增大試題量,對于同一知識點或技能點,也應開發不同的難度、不同題型的多種試題,這是題庫軟件系統根據有關規則生成合理試卷的前提。另外,試題內容還應有較廣的覆蓋面,應涉及教學大綱的所有內容。方便出題的知識技能點便多出題,不方便出題的就少出題或不出題,這樣是不利于對學生進行考核的。
3. 題庫的質
試題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考核的質量。提高試題的信度與效度,其關鍵因素:一是命題人。應由課程的任課教師組成專門的命題組,命題組的教師除了本學科的知識,還必須掌握教育測量、評價知識,這是提高試題質量的關鍵。二是試題的開放性。既要有封閉性的題型,以考核學生對學科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也要有開放性的題型,以檢查學生應用知識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試題的創新性。考核的形式應具有多樣性。題庫的試題并不是只應用于考核學生記憶學科書面知識的記憶力,還應設置具有一定創新性的題型,以考核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
4. 題庫的更新
題庫建設不是一勞永逸的。題庫的建設應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根據學科教學內容的更新發展而不斷更新。一方面,要不斷地將學科的新知識、教學的新要求、考核的新形式及時更新在題庫中;另一方面,還要將已不適應新的課程教學大綱或人才培養要求的知識及時清理出題庫。這樣,題庫的量和面有了保證,題庫的質量也有了保證,題庫中生成的考試卷的信度和效度也就有了保證,其結果是對課程教學的評價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 馮雪花.高校教考分離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2);96-97
[2] 向瑩.教考分離模式下課程試題庫的建設研究——以高職院校數學課程為例[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4);45-47
[3] 周愛民.基于題庫系統的高職高專教考分離模式探索[J].考試周刊,2014,(65);1-2
[4] 段亞寶.基于提高質量背景下中職實施教考分離的研究[J].學苑教育,2013,(1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