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靜

摘 要: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訪問法對重慶文理學院田徑運動隊損傷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并對損傷的部位、性質、程度及損傷原因作了重點分析。結果顯示在田徑訓練中,不同項目受傷的情況各有不同。并指出損傷產生的原因,提出適當的預防的建議。為高校業余田徑訓練在預防損傷方面提供良好的建議和對策,為高校田徑教練在訓練計劃安排合理的強度和負荷提供參考,提高重慶文理學院校田徑隊運動員預防運動損傷水平,為提高高校田徑業余訓練水平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田徑運動員 田徑 運動損傷 預防措施
1前 言
隨著體育比賽越來越多,運動損傷也越來越多。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嚴重的,不僅影響個人的身體健康、學習、訓練水平以及比賽成績,更嚴重的還可以使人致殘,對運動員造成了較大心理影響和社會影響。因此要樹立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抓早、抓小,根據傷后病理進行科學的練治結合,避免使急性損傷變成慢性損傷,對損傷的出現要認真調查研究,以及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抓住規律,有意識的進行防治,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減少運動損傷,達到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目的。因此,必須對運動損傷的原因、特點、規律加以深入研究,才能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為提高業余訓練的水平提供依據,并把運動損傷的發生率及其危害降到最底限度。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重慶文理學院參加重慶市第 1-2屆大學生運動會田徑比賽的學生及校田徑運動隊的學生共40名,其中男21生名,女生22名,平均年齡21歲.
2.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期刊網檢索和查閱大量的關于大學生業余訓練中運動損傷方面的文獻資料,為本文的研究做理論支撐與參考。
1.2.2問卷調查法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通過對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時的運動損傷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問卷進行效度和信度檢驗。發放問卷份,收回40份,回收率87.5%,其中有效問卷32份。
1.2.3數理統計法
對所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相應的統計工作。
1.2.4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法
對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綜合歸納、統計處理,分析討論。
3 結果與分析
3.1 運動損傷
3.1.1運動損傷部位的調查分析
田徑運動損傷容易發生在10處好發部位,其中踝關節22例,占 68.7%居第一位;腰部和膝部分別以59.3%和56.2列居第二、三位;膝部 18例占 56.2% 。這個膝部位所占比例高達56.2%。因為田徑運動員在田徑運動訓練主要是跑跳一類,主要依靠下肢,所以大小腿、踝部發生損傷比例較高。在統計的40名同學中,在上年內田徑訓練運動損傷共有32人次,平均每人受傷3次,有的學生一年受傷高達5次。因此,校隊運動員和教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訓練中采取措施避免這些部位的損傷,以提高訓練的效率和水平。(見表1)
3.1.2運動損傷性質的調查分析
40名學生共發生 101次運動傷害,損傷發生率為315.6%,人均3次,其中急性損傷占18.7% ,慢性損傷占 46.8%.
就運動損傷的性質來看,校代表隊運動員的運動損傷主要是骨膜炎以及關節扭傷和肌肉拉傷為主,占69.8%:而骨折、脫臼等傷病則較少出現,僅占傷病的30.2%。導致骨膜炎發生率較高的原因是運動時身體重力和支撐面反作用力相互作用于小腿骨,使小腿骨產生應力性改變而受損。摔倒和動作不當也容易引發關節扭傷和肌肉拉傷。盡管主要損傷不是骨傷病那種表現急重和危及人生命的,但如此高發的發生率,嚴重的影響了校田徑隊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及身心健康。發生損傷的性質主要的骨膜炎,這是因為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過大,訓練方法、組織手段不當,未遵守循序漸進原則或局部運動量負擔過大。(見表2)
1)急性:運動中突然受傷,并有紅、腫、熱、痛等急性癥狀,占18.7%。2)慢性:有多次細微傷所致,并有局部酸痛麻脹痛等癥狀,占46.8%。3)陳舊傷急性復發,先前傷痛未愈,仍舊訓練比賽使原傷加重34.3%。那么運動扭傷跟所發生的季節也有聯系,對此我們對損傷發生的月份進行了歸納總結:在2010、2011年年的11-4月份發生的概率比較高平均占75%。其他月份平均下來保持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比較穩定。因為在11-4月這幾個月份,由于天氣比較寒冷,運動員的運動訓練量也比較大,同時運動比較多。所以這個損傷率也相對比較高。有些扭傷,碰傷,撞傷等一系列外傷是避免不了的,因為客觀條件是存在的,這個誰也避免不了的 。
3.1.3運動損傷的程度的調查分析
他們在運動損傷后,對其運動能力或狀況,我們也進行了調查,總的來說呢,分別處于一下三種情況:1)重度:一周內不能運動需要治療的占0。2)中度:停止或減少患部運動占68.7%。3)輕度:能夠運動且不使傷病加重占31.3%。正處于身強力壯的我們,對于一些中輕度的損傷,恢復的可能比較快,但是這也取決于損傷的部位有和一些藥物治療有關,還有自身調節能力,方方面面都有因素存在。
4結論
4.1結論
4.1.1田徑運動員的損傷發生率較高,在被調查的40名運動員中,受傷人數占32,男生損傷率為65.6%,女生為34.4%,人均受傷次數為3次,其中急性損傷6次,慢性損傷為15次。
4.1.2田徑運動員發生損傷的主要部位是踝關節、膝關節等處,腕部、頭部比例較少,主要是踝關節、膝關節、腰部。
4.1.3田徑運動損傷首要的疾病類型為骨膜炎,其次是關節扭傷。引起運動損傷的多發期主要11-4月份,尤其是大強度的技術練習導致身體疲勞而引發的損傷較多。
4.1.4田徑運動損傷的因素成多樣性、復雜性和重疊性,主要有技術動作不規范或錯誤、運動負荷過大、身體疲勞等。
參考文獻
[1] 高淑娟.中學生田徑訓練中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分析[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6)
[6]張永科.我校大學生田徑運動損傷的成因及預防[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