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瑜
摘 要: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涉及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等領域,故各國都在政策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時,應立足本國國情,賦予文化創意產業新的內涵,并采用與實際相符的政策。鑒于此,本文主要先分析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政策現狀等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創新內涵,旨在促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創新;內涵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勢頭好,并成為各國政策關注的焦點之一,除了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外,還主要是因為它有利于一個國家軟實力的提升。不同于其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不但象征民族文化,也是傳播國家形象的重要媒介。考慮到文化創意產業本身的特殊性及差異性,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必須有自己的的內涵,才能有利于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
雖然各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不同,但注重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的融合,卻是每個國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共同特點。在了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現狀前,首先應對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及文化創意產業這些概念有正確的理解。綜合多種觀點,普遍認為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有兩點差異非常顯著:第一,文化產業重點是以本地文化為基礎開展各種生產活動,突出產品所代表的國家、社會、文化方面的意義;創意產業以創意與版權內容為基礎開展銷售活動,重點是追求產品的全球市場[1]。第二,文化產業依靠的力量主要是大型公司,重在提升文化的傳播力;創意產業依靠的主要是中小企業,重在保持文化創新的活力[2]。
2.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現狀分析
文化創意產業因為自身的特點,得到了各國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各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以下主要對國內外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現狀進行分析。
現階段,國外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文化和創意、保護與發展、商業目標和社會文化目標、產業與空間等[3]。實際上,這些問題也是文化創意產業面臨的問題,這些都必須通過政策的創新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存在的問題,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產業的政策定位不明朗,產業的選擇與發展方向不明確,未能突出文化與創意的特色,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培養非常不利。(2)在政策目標中,過分突出經濟導向,對社會文化目標關注不多,未能意識到各種目標之間的聯系,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及創意空間塑造都很不利。(3)在政策的規劃與戰略部署方面,各級政府部門與企業、社會機構的分工、協調不到位,影響了產業布局的有效性,產業和空間錯位現象嚴重,對區域及國家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均造成了消極影響。
3.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創新內涵分析
3.1政策創新的定位
在我國的相關文件中,關于文化產業范疇的界定及行業分類有了新的思路,并進一步指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產業主要有影視制作、文化創意、出版發行、文化會展等[4]。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文化產業的范疇,一方面是為了分清楚文化產業的相關概念,另一方面則是促進文化和創意的融合,形成新的產業。
因為每個地方的基礎條件存在差異,故在文化創意的理解方面也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于經濟落后地區來說,由于本地的經濟、技術水平及信息相對落后,對文化產業政策的定位應以獨特文化資源為基礎,注重對本地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為以后發展奠定基礎。于經濟發達地區來說,因為本地有著雄厚的資金、技術及人才力量,對文化產業政策的定位可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突破資源方面的限制,利用全球資源完成生產與銷售環節,促進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另外,對文化和創意融合政策創新的定位,還要求我們必須正確理解文化和創意的關系。實際上,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兩者之間是互相融合的。不論是什么樣的創意,都是特定文化的一種或多種產物,而不管什么養的文化也需要不斷創新。只有兩者互相結合,才能始終保持著發展的生機與活力。因此,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之間是互相補充與配合的關系,而這也是兩者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的重要原因。正因為如此,我國對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定位,也會更加注重文化產業和創業產業的融合,從而有利于發揮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的優勢。
3.2政策創新的過程
在依托著各類空間生產的前提下,文化創意產業也開拓者新的空間。一般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國,發展空間的兩個維度是地理與產業。除了有這兩個維度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空間還有文化維度。承載著一定文化內涵的空間,稱為文化維度。因此,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確切地說是沿著三個維度擴展的一個過程。
在發展初期,文化創意產業主要依靠當地的地理條件、文化及產業基礎完成創意產品的生產,此時文化維度的發展空間仍較薄弱,故整體空間生產能力也不高。經過長期的發展,產業鏈不斷延伸,地理空間也不斷拓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力也漸漸增大,文化維度的發展空間也日益擴大,并逐步具備了空間生產能力。所以,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三個空間維度是共生關系,這就要求政策應對三個維度都給予大力支持,既能進一步擴展產業空間的廣度與深度,又可以優化并重組產業空間、地理空間與文化空間,構建一個有特色與活力的創新空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3政策創新的目標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已經不局限于文化創意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消費,而是自然、文化與經濟相融合的一個整體。尤其是近幾年,文化創意產業逐漸成為政府和商業實現聯盟的重要工具,而且更多城市開始利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來提升城市的形象,而建設創意區域、城市甚至國家,成為了文化創意產業未來的發展目標。
結合當前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情況來看,政策創新必須注重對經濟與社會文化目標的融合。只有在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中融入動態性、整合性的創新想法,才能有效解決經濟和社會目標之間存在的突出矛盾。立足本國國情,我國的許多地區仍不具備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條件,故應從提高教育水平及改善社會文化環境方面入手,通過提升國民綜合素質,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這也是各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創新的最終目標。
4.小結
由上述可知,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狀況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及文化息息相關,更是國家提升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國在對文化創意產業政策進行創新時,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打造有區域特色的文化空間,以利于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艷.從政策創新角度談河北省保定市農村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J].北京農業,2015(09):4.
[2] 張薔.中國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現狀、布局及發展對策[J].地理科學進展,2013,32(08):1228-1235.
[3] 帥志強.關于提升閩臺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水平的政策創新體系的思考[J].東南傳播,2015(07):31-33.
[4] 楊秀云,郭永.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城市創新能力的演化機理及其政策啟示[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3(0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