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巧生
摘 要:模板工程是建筑施工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工程,為了提高施工技術和質量,本文從模板工程的作用和技術要求、模板施工工藝及模板施工技術,以及建筑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措施對建筑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技術進行解析、闡 述。
關鍵詞:建筑;施工;模板工程;施工技術
一、前言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建設規模不斷增大,為了提高工程的施工進度,各類模板技術涌現出來,實現了我國建筑結構由磚混結構向現澆混凝土轉變,并且 使得模板施工技術逐步走向商品化、多樣化及系列化等發展道路,但是模板工程 施工中也會出現許多問題,因此加強模板工程施工技術的提高,提高其安全可靠 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模板工程的作用和技術要求
1.模板工程的重要作用
模板施工技術的發展在混凝土建筑結構中的作用模板工程是建筑工程主體結構質量的重量保證,將直接影響混凝土質量和施工進度,是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占用工期最長、成本最高的分項工程之一,模板配料方案必須從質量、進度、成本和可操作等方面綜合考慮。在保證質量、安全、進度的前提下,減少周轉材料的投入,降低工程成本。尤其是對于單位建筑面積大的建筑工程,由于其周轉材料需要量多,更應根據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決定模板支撐體系采用的主要材料。
通常情況下,模板工程可采用以下主要材料:九合板(厚度 18mm),用于平 板、梁、墻模板;松木方料(60×80),用于模板連接排擋;鋼管(Ф48×3.5), 用于圍楞和搭支模架;扣件,用于支模鋼管架體的連接與堅固;Ф12 對拉螺栓, 用于拉結墻柱兩側模板。
2.模板技術要求
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中,為了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加快工程進度,降低工程成本,對模板工程提出如下四點基本要求:一是保證混凝土結構和構件各部分尺寸和相互位置準確,即模板的平面位置、標高、形狀以及截面尺寸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二是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澆混凝土的重量和側壓力,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荷載,亦即要求模板工程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荷載,在澆搗混凝土及其養護過程中,不致出現下列承載力極限狀態,如:整個結構或構件的一部分失去平衡、結構構件或連接因材料強度不夠而破壞、過多的塑性變形而不適于繼續承載、結構轉變為機動體系、結構或構件喪失穩定;三是構造簡單、裝拆方便靈活并滿足鋼筋的綁扎與安裝及混凝土的澆筑與養護等工藝要求。構造簡單,則受力明確,適合集中制造,便于提高模板工程制造的機械化、工廠化,節約原材料。可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效,加快施工進度,滿足后續工序的工藝要求; 四是模板接縫應嚴密,對于接縫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應及時采取可靠的處理方法, 如釘油氈、塑料布、薄鐵皮等,以保證不漏漿。
三、模板施工工藝及模板施工技術
1.模板施工工藝及安裝
模板施工工藝過程一般為模板的施工放線,鋼筋的綁扎及隱檢,混凝土澆筑 處的雜物給予清理,設置模板定位的塑料套管,安裝預埋線管、預埋件及線盒, 安裝模板配件并涂刷脫模荊,搭設操作平臺,最后對模板控制線及砂漿找平層進 行復核。模板工程在安裝階段時:(1)需要依據設計要求進行模板施工的放線,并 對模板編號:(2)把準備好模板進行吊裝入位,模板吊到合適位置,用定位塑料套 筒及穿墻螺桿對周轉段螺栓進行施工,且初步固定;(3)接著調整模板拼縫及垂直 度,鎖緊穿墻桿的螺母。
2.模板施工技術
模板施工中主要包含墊層模板、墻體模板、基礎梁模板及柱模板等,墊層模板在施工的時候,基礎高度一般不高,體積比較大,在模板安裝前,要對基礎中心線及標高進行準確核實,讓軸線及四周邊線彈出,依據邊線尺寸把側面模板對準,對模板垂直度及標高給予校正,并用支撐把模板固定,從而維持模板穩定度,當模板安裝完之后,需要對雜物進行清掃,及時復查模扳尺寸及標高等有關指標與設計要求是否相符;基礎粱模板施工要注意下列兩點:(1)基礎梁底土方壓實后,要用磚砌胎膜,配制 l:3 的水泥砂漿,便于混凝土澆搗;(2)基礎梁跨度比較大,梁寬比較小的時候,外側模板僅需拼裝就可以了,可墊層上要彈出梁兩側的邊線,保證標高尺寸準確,運用支撐來穩固.柱模板施工里,柱尺寸比較小,高度比較高的時候,模板安裝前,需要彈出交叉的縱橫線與邊線,并用兩邊及柱斷面的長邊相同的板,再加兩塊柱斷面的短邊尺寸板,從而拼裝成組合的定型模板。在釘柱模的時候,兩塊板的接觸處要加海綿條,防止漏漿,在柱模的底部要設置清理模板中雜物清除口,外面要加設柱箍進行箍牢,并且柱箍間的距離為 0.45m, 安裝柱模板的時候,要搭設井字形的鋼管架,其橫管跟柱模的外邊要預留一定空間,距離最好為 5cm。
當兩柱位于同個平面,就要對柱模板兩頭給予校正,模板上口的中心線處應拉線對中間模板進行校正,并用錘球校正模板垂直度,當檢查沒有錯誤后,再用木楔塞緊,把柱箍箍緊,然后用支撐進行釘牢固定,并用剪刀撐及水平撐來撐牢,確保柱子位置準確。墻體模板施工中,一般運用兩側模板來拼裝,其施工步驟為:先用基層的中心線對兩側的墻體邊線找出,再把側模對準找出邊線,對側模板標高及垂直度校正無誤之后,使用支撐及斜撐來釘牢穩固,并依據長高尺寸來確定間距把穿心螺桿加固,然后搭設鋼管的夾板架,且沿著墻體兩側的模板外留出5cm左右的空隙。
墻體模板的垂直度也要用錘球來校正,使用木楔塞緊,斜撐釘牢固定,在墻體模板的上口應加設水平的拉子來固定,還要運用鋼管桁架將支撐夾緊,確保墻面的垂直平整。梁跨度稍大而寬度不大,粱模板主要由底模、側模、支撐及夾木等所組成,并且底模板及側模板均是由 1.8cm 厚的膠合板及木檔拼裝成的,安裝時,需要彈出梁中心線,并彈出邊線,且依據邊線來確定側模板,側模板的標高及垂直度沒有錯誤后,就用支撐及斜撐來釘牢穩固,確保側陽歷剛度及穩定性。
四、建筑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措施
1.墻模板的施工
(1)在安裝墻模板之前,需要做好墻體接搓位置上的鑿毛處理工作,并把墻體內的雜物全部清理干凈。
(2)在樓板面上標明墻柱縱橫控制線,避免出現跑位問題。
(3)在開始支模之前要進一步校正鋼筋的實際位置,避免出現鋼筋跑位的問題。
(4)在進行模板安裝操作之前需要在底板上粘海綿條,并在模板和樓板之間的縫隙里填筑砂漿,然后開始混凝土的澆筑操作。安裝大模板時底部加固采用100mm×100mm原木加固,避免變形、彎曲。
(5)確保穿墻螺栓的安裝滿足施工要求。除此之外,模板支好以后需要加底模頂撐以及拉撐。
(6)利用專用的連接螺栓對角模和大模的連接部位進行拼縫,要求把所有連接螺栓都上齊,避免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角模拼縫部位出現變形問題。
2.粱模板的施工
(1)根據施工設計要求進行起拱操作,在起拱的過程中要求梁的側模能夠完全包住底模,下面的龍骨能夠完全包住側模。
(2)要求在規格為 50×100 的木龍骨上面鋪設梁底模板,并且按照梁的寬度確定間隔距離。
3.板模板的施工
(1)在采用單塊進行就位的過程中,可以從每一個鋪設單位的四周利用陰角模板與墻模板、梁模板分別連接,然后再逐漸完成中央的鋪設工作。
(2)根據施工設計的要求進行起拱,要求按照中間起拱、四周不起拱的原則進行施工。
(3)利用紅色的油漆在樓板模板的表面上標明管線的具體走向,防止在釘釘的過程中出現打洞傷等問題。
(4)做好預埋件的固定工作,確保預留洞口的位置與設計要求一致,不能出現跑模以及脹模等問題。
(5)在完成模板的安裝工作之后一定要根據相關質量標準進行最后的驗收。
4.模板支撐體系的施工
在進行現澆混凝土結構的的時候使用的腳手架選擇了規格為 48X3.5 的滿堂紅碗扣式腳手架,腳手架立桿間距為 1200×1200,橫桿步距 1500mm,局部梁底加密為立桿間距 600×600。腳手架頂和模板之間的縫隙要控制在 600mm 以內,做好水平桿和立桿之間的連接工作確保腳手架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5.模板的拆除
在模板的拆除過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強度一定要滿足設計要求以及相關質量驗收的規定。
五、結語
建筑施工是一項十分精細和有特定結構尺寸的工程,模板工程是確保混凝土 尺寸和外形的重要因素,夸張的說,模板工程質量直接決定著建筑施工質量的優 劣。建筑模板技術不但可以有效增長施工效益,還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質量,最重 要的作用是彌補了我國建筑施工技術的不足,加快了我國建筑業的發展,因此, 我們需要對建筑施工中的模板工程進行分析,進而提高施工技術,從而提高模板 工程安全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