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暉 劉兆祥 耿云飛
摘 要:河北省承德市馬劍子溝釩鈦磁鐵礦礦床,通過對區內進行踏勘和簡單取樣,根據該區的地質特征及巖礦石特征對其礦床地質特征進行淺析。
關鍵詞:釩鈦磁鐵礦;礦床地質特征;河北承德
含釩鈦磁鐵礦巖體分為基性巖型和基性-超基性巖型兩大類,釩鈦磁鐵礦不僅是鐵的重要來源,而且伴生的釩、鈦、鉻、鈷、鎳、鉑族和鈧等多種組份,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
一、區域地質特征
研究區位于灤平縣東北方向,直距45Km,行政區劃隸屬承德市灤平縣小營鄉。地處燕山山脈中段北麓,地勢較平緩,屬低山丘陵地貌。
區域大地構造地處華北地臺北緣燕山臺褶帶與內蒙地軸的交接地帶,屬臺褶帶邊緣的斷裂隆起區的大廟穹斷束(Ⅳ)構造單元。
區域內出露地層有新太古界單塔子群及中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和第四系。
新太古界
由老至新劃分為燕窩鋪組、白廟組、鳳凰咀組、南店子組。燕窩鋪組主要巖性為角閃斜長片麻巖夾斜長角閃巖,位于燕窩鋪背斜核部,變質相為高角閃巖相,原巖恢復為基性巖及火山碎屑巖。白廟組地層分布在背斜兩翼,主由二長片麻巖和黑云斜長片麻巖為主,夾磁鐵石英巖,變質相為角閃巖相,原巖為砂巖、粉砂巖及硅鐵質泥巖。鳳凰咀組地層以黑云斜長片麻巖夾多層大理巖,變質相為角閃巖相至綠片巖相,原巖為砂頁巖和碳酸巖。南店子組分布于豐寧—隆化深斷裂帶上,以黑云變粒巖、淺粒巖為主,變質相為角閃巖相至綠片巖相,原巖為砂頁巖。
主要有長城系團山子組、大紅峪組、高于莊組;薊縣系楊莊組和霧迷山組及青白口系地層。分布在尚義—承德—平泉深斷裂的南側,屬于一套高鎂質碳酸鹽巖和碎屑巖為主的濱海相和淺海相沉積地層;尚義—承德—平泉深斷裂以北長城系地層零星出露,為濱海相沉積地層。
古生界
少量出露于區域東南角,主要為寒武系及奧陶系上統,主要巖性為厚層灰巖和白云質灰巖。
中生界
中生界地層在區域內分布廣泛,主要出露有侏羅系和白堊系地層,均分布在一些獨立的斷陷盆地內,呈北—北北東向延長排列。侏羅系各組均有發育,分別不整合于新太古界變質巖及基性巖體之上, 巖性以火山巖、火山碎屑巖為主;白堊系僅見大北溝組和西瓜園組地層,主要分布在本區北部,沉積相以河流—湖泊相的碎屑巖為主。
第四系
區內第四系分布于山澗洼地、山麓邊緣緩坡及河床溝谷之中。根據巖性組合及堆積物特征,可劃分為三種類型:洪、坡積分布在山麓邊緣緩坡的Ⅱ級階地上,洪、沖積在河床兩側Ⅰ級階地上。沖積則堆積于河床及河漫灘之中。
二、礦區地質特征
礦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為單塔子群鳳凰咀組地層、第四系全新統和現代人工堆積。
單塔子群鳳凰咀組(Arf):變粒巖
巖石主要由鈉-更長石、石英及絹云母、方解石等礦物組成,少量磁鐵礦、黃鐵礦。長石微粒略具定向性,半自形板狀或它形粒狀。部分石英具波狀消光。方解石多呈脈狀穿切巖石,部分方解石呈粒狀充填于長石、石英粒間。
鳳凰咀組地層主要分布于礦區的北部,出露面積邊緣,主要巖石有斜長角閃巖、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夾角閃斜長變粒巖、大理巖。變質相為角閃巖相,原巖為砂頁巖復理式建造。改組地層受斜長巖體、輝石角閃石巖體侵入影響,局部形成捕擄體或殘留體,與輝石角閃石巖體接觸界線比較清楚,產狀傾向210°—240°,傾角40°—60°。
第四系全新統和現代人工堆積
殘坡積(Q4dl):主要沿山麓緩坡分布,主要由粘土、細沙組成,最大厚度10m;
沖洪積(Q4apl):主要沿溪流、溝谷分布,下部主要為砂礫石,上部為砂礫、粉質粘土組成,厚度一般不超過3m。
人工堆積(Q4s):主要分布在鐵礦露采區附近,堆積厚度10-40m不等。
三、巖、礦石特征
礦石結構主要為半自形-它形晶粒結構,海綿隕鐵結構,構造以稠密浸染狀構造、稀疏浸染狀構造為主,另有少量致密塊狀構造。分敘如下:
半自形-它形晶粒結構:礦石中大多數鐵礦物呈半自形-它形粒狀,粒徑大小不均勻,由0.05~5.0mm。有的磁鐵礦中有板條狀、透鏡狀鈦鐵礦,形成鈦磁鐵礦。鈦磁鐵礦特征與磁鐵礦相似。
稠密浸染狀構造:礦石中含釩鈦磁鐵礦、鈦鐵礦呈半自形-板條狀、透鏡狀,大多與磁鐵礦連生,粒徑稍細,一般0.2-0.7㎜。是本區礦石中的主要構造類型,一般為工業品位鐵礦石。
稀疏浸染狀構造:含釩鈦磁鐵礦、鈦鐵礦呈半自形-它形晶粒狀,稀疏浸染狀分布于脈石礦物中,鐵礦物交代斜長石,有的被次閃石、綠泥石交代。礦物粒徑一般為中細粒,鐵礦物總含量20-30%,多數屬低品位鐵礦石。
致密塊狀構造:該礦石構造類型在本區少見,均為工業品位鐵礦石。礦石主由含釩磁鐵礦和含釩鈦磁鐵礦、鈦鐵礦彼此鑲嵌組成,它們總含量一般>45%,且一般為粗粒(>5㎜),呈自形-半自形晶粒結構。少量脈石礦物分布于鐵礦物間隙中。
礦石礦物成分
本區主要礦石類型為蘇長巖型,現敘述如下:
礦石金屬礦物主要有磁鐵礦、鈦鐵礦、鈦磁鐵礦,金屬硫化物以黃鐵礦和黃銅礦為主;脈石礦物主要為紫蘇輝石、普通輝石、斜長石及其蝕變礦物;另有有用礦物為磷灰石。該類礦石受氣液作用,蝕變較強,紫蘇輝石滑石化、單斜輝石次閃石化,基性斜長石陽起石化和綠泥石化。
黃鐵礦:分布廣泛,多呈它形晶粒狀,星散狀分布,粒徑小于0.02-0.3mm,交代上述鐵礦物,含量一般小于2%。
磷灰石:呈自形柱狀,與鐵礦物鑲嵌共生。粒徑0.05-0.7㎜不等,大于0.2mm的占80%以上。
次閃石:主要為纖閃石。無色,纖維柱狀,平行消光。
綠泥石:多由斜長石蝕變生成,少量。
此外還見有綠簾石、絹云母、碳酸鹽礦物等,含量較少。
礦石化學成分
本區礦石類型為蘇長巖型釩鈦磁鐵礦石,Fe2O3占18.24~38.06%,平均值30.08%;FeO占11.44~19.16%,平均值16.49%;TiO2占5.87~8.68%,平均7.73%。P2O5含量0.41~5.22%,平均2.97%。TiO2和P2O5含量較高,是本類礦石的一個顯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