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凌云 劉莎 陳東
摘 要:內蒙古大青山二疊系沉積相,測區內二疊系地層分布,包括上統腦包溝組和下統雜懷溝組。根據對該區的地層及巖石、沉積相特征對其進行分析。
關鍵詞:二疊系;沉積相;內蒙古
沉積巖都是地表特定的環境中堆積下來并保存了堆積時的環境標志,因此通過沉積巖的一系列特征研究可以恢復其沉積時的環境,即為沉積相分析。
中國二疊系沉積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海相為主,如華南、青藏和臺灣;二疊紀時期的陸地 另一種是以陸相為主,如華北。
1.區域地質概況
研究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北方向,行政區劃屬于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大地構造位置隸屬華北地塊北緣隆起帶、大青山山脈。二疊系腦包溝組主要出露在耳沁堯子幅南部前腦包、六道壩、牛五窯和中卜圪素一帶,出露面積約140km。是由一套紫紅色巖層構成。二疊系雜懷溝組在石拐礦區幅東南部及耳沁堯子幅東南部零星分布,出露面積約1 km,下部由長石砂巖夾薄層煤線、中細粒巖屑長石砂巖另夾有少量礫巖。上部由紫紅色鈣質粉砂巖、中粗粒長石砂巖、青灰色砂礫巖。
2.地層特征
測區內二疊系地層分布,中統統缺失,包括上統腦包溝組和下統雜懷溝組。本文的目的層為上統腦包溝組和下統雜懷溝組。
2.1下二疊統雜懷溝組(P1z)
雜懷溝組在石拐礦區幅東南部及耳沁堯子幅東南部零星分布,出露面積約1km2。
該組的巖性特征上下兩部分:下部由長石砂巖夾薄層煤線、中細粒巖屑長石砂巖另夾有少量礫巖。上部由紫紅色鈣質粉砂巖、中粗粒長石砂巖、青灰色砂礫巖,與下伏栓馬樁組整合接觸,與上覆地層腦包溝組平行不整合接觸。厚度466.78米。
剖面描述:本次工作雜懷溝組實測剖面主要為西堯子-老窩鋪村二疊系實測剖面。巖層褶皺簡單,地層發育良好,產狀較為穩定,未見明顯構造現象。描述如下:
上覆地層:腦包溝組青灰色含礫巖屑長石砂巖夾紫色粉砂巖
----------平行不整合----------
2 下部為礫巖、砂礫巖,中部為中粗粒長石砂巖,部為紫紅色鈣質粉砂巖構成韻律互層 101.96m
3 下部為紫紅色粉砂巖、中部為薄層粗砂巖、上部為青灰色礫巖構成韻律互層 175.62m
4 砂礫巖薄層煤線鐵質膠結中粒長石砂巖 189.20m
-----------整合接觸-----------
下伏地層:栓馬樁組巖屑砂巖粗砂巖
1.粗礫巖 2.礫巖 3.砂礫巖 4.巖屑長石砂巖 5.中粗粒長石砂巖 6.巖屑砂巖 7.含礫巖屑長石砂巖
8.粗砂巖 9.細砂巖 10.粉砂巖
2.2上二疊統腦包溝組(P2n)
腦包溝組主要出露在耳沁堯子幅南部前腦包、六道壩、牛五窯和中卜圪素一帶,出露面積約14Okm2。是由一套紫紅色巖層構成,與下伏雜懷溝組平行不整合接觸。出露厚度1300余米。
該組的巖石組合為:紫紅色礫巖、紫紅色礫巖與青灰色含礫粗砂巖互層、紫紅色含礫粗砂巖、紫紅色砂巖夾青灰色砂巖、紫紅色細砂巖、紫紅色頁巖、青灰色含礫粗砂巖。其中紫紅色細砂巖與青灰色含礫粗砂巖交替出現,構成沉積韻律層,厚度約1117.98m。
剖面描述:本次腦包溝組實測剖面主要為二道壩-前腦包上二疊統腦包溝組實測剖面。剖面中腦包溝組發育良好,地層產狀較為穩定,未見明顯構造現象描述如下:
上覆地層:老窩鋪組
-------整合接觸-------
9 紫紅色細砂巖與粗砂巖互層 98.67m
8 下部為紫紅色粗砂巖,紫紅色細砂巖夾青灰色含礫粗砂巖,紫紅色細砂巖夾含礫粗砂巖,紫紅色粉砂質頁巖。中部為細粒巖屑長石砂巖和中粗粒巖屑長石砂巖。上部為粗砂巖夾細砂巖。 344.09m
7 含礫砂巖 30.60m
6 紫紅色粗砂巖、紫紅色細砂巖,青灰色含礫粗砂巖 56.37m
5 中粗粒長石巖屑砂巖,紫紅色細砂巖,紫紅色頁巖 276.30m
4 厚層礫巖夾有薄層紫紅色細砂巖 138.37m
3 青灰色含礫粗砂巖,中粗粒長石巖屑砂巖 78.53m
2 紫色含礫粗砂巖與青灰色含礫粗砂巖互層 19.01m
1 紫色細砂巖夾青灰色細砂巖 76.04m
-------斷層接觸-------
下伏地層:五當溝組
3.沉積相標志
3.1 層理構造
(1)水平層理
一般出現在頁巖、細砂巖、粗砂巖、砂礫巖和礫巖中,是在較弱的水動力條件下,由懸浮物沉積而成,因此水平層理出現在該區三角洲前緣和分流河道部位。在腦包溝組發育的水平層理較少。
(2)平行層理
一般出現在細砂巖、粗砂巖和砂礫巖中,外貌與水平層理相似,但形成與水動力較強的環境下,一般出現在急流及高能量的流態中,研究區的三角洲前緣地區地區多出現這種層理。。
(3)板狀交錯層理
板狀交錯層理層系間界面為平行且彼此平行,單層呈板狀。該區板狀層理較少。
4.沉積相分析
三角洲前緣亞相分為:分支流河口沙壩、遠沙壩、前緣席狀沙、水下分支流河道和水下堤等。三角洲前緣亞相是三角洲的水下為主的部分,位于分支流河道的前端(河口部位)。是三角洲最活躍的沉積中心,是三角洲的主體。從河流帶來的砂、泥沉積物在河口與海洋結合部位迅速地沉積。由于受到河流、波浪和潮汐的反復作用,砂泥經沖刷、簸揚和再分布,形成分選較好、質較純的砂質沉積集中帶,構成了良好的儲集層。
研究區內三角洲前緣亞相分布在分布在腦包溝組剖面,通過實測剖面查明腦包溝組巖性組合主要為紫紅色礫巖、紫紅色礫巖與青灰色含礫粗砂巖互層、紫紅色含礫粗砂巖、紫紅色砂巖夾青灰色砂巖、紫紅色細砂巖、紫紅色頁巖、青灰色含礫粗砂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