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彬 鄧碩 梁元杰


摘 要:重慶市軌道交通進入了建設高峰期,鉆爆法仍是最主要的施工方法,監控量測成為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結合重慶軌道交通四號線一標段工程實際,總結監控量測方案設計與實施方法,針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城市地鐵;鉆爆法施工;監控量測
基金項目:重慶科技學院研究生科技創新計劃項目資助:隧道安全監測技術應用研究(項目編號1224/21428)基于FLAC 3D的地鐵隧道爆破振動(項目編號1224/21436)。
0.引言
重慶市主城地理環境獨特,地勢高低起伏,軌道交通線路地下工程量較大。市區地下巖層多為砂巖、泥巖和石灰巖,砂巖和泥巖的飽和單軸極限抗壓強度為12.6~36.7MPa[1],圍巖穩定性較好,因此在隧道建設中多應用鉆爆法施工[2]。
1.工程概況
重慶軌道交通四號線一標段,起點里程K15+006.418,終點里程K17+193.942,區間長約2.188km。區間隧道拱頂埋深14.2~67.9m,淺埋、深埋隧道均有。區間隧道圍巖以砂質泥巖為主,圍巖級別為Ⅳ級。區間斷面有單洞單線、單洞雙線和雙線上下重疊隧道三種形式,正線區間包含ⅣA、ⅣA1、ⅣA2、ⅣA3、ⅣB、ⅣB1、ⅣC、ⅣD、ⅣE、ⅣF、ⅣG、ⅣH、人防斷面共13種斷面類型,隧道襯砌結構按新奧法原理設計,采用復合式襯砌結構,鉆爆法施工。
2.監控量測方案
根據區間隧道設計、施工方案,并結合相關施工和監測技術規范制定監測方案[3-5]。
2.1監控量測內容
具體量測項目、儀器設備及要求見表1。
表1 主要監控量測項目表
2.2監控量測頻率
監控量測頻率見表2,表3。
表2 監控量測頻率
表3 水平收斂和拱頂下沉的量測頻率
3.監控量測實施方法
3.1洞內、洞外觀察
利用地質素描、照相或攝像技術對揭露的圍巖進行觀察,通過宏觀判斷分析隧道圍巖的穩定狀況。
3.2水平收斂監測
測點布設:每20m一個斷面,每個斷面一條測線,每個監測斷面設置3個錨固點,即圖中的點A、B和C點,水平收斂測點和拱頂下沉測點應在同一斷面內布設,特殊地段適當加密至5m或10m一個斷面。測點布設如圖1所示。
測量方法:水平收斂在初支完成后及時進行,小斷面情況下,通過收斂計測定AB的位移變化;大斷面情況下,通過高精密全站儀測定測線AB、AC、BC的位移變化,可以確定出其發生的收斂位移和大變形。
3.3拱頂下沉監測
基點布設:基點應埋設在受施工擾動范圍以外的結構物上。
測點布設:測點布設在初期支護上的拱頂位置,每個斷面布設1-3個點,與水平收斂測點應在同一斷面內布設。
測量方法:采用精密水測量方法。基點和附近水準點聯測取得初始高程。首次觀測應在初支混凝土噴射完成后及時進行,觀測時,對測點進行往返兩次觀測,兩次高程之差應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為初始值。
3.4地表下沉監測
基點布設:基點應埋設在沉降影響范圍以外的穩定區域。
測點布設:斷面的間距為5~50m,垂直隧道中線設置,每個斷面至少11個測點。
測量方法:拱頂沉降監測隨施工進度進行,根據開挖部位、步驟及時監測。觀測方法采用精密水準測量方法。
3.5建(構)筑物沉降、傾斜監測
基點布設:基準點選擇在變形影響范圍外,埋設要穩固;基準點數量應滿足具有檢核條件,不少于3個。
測點布設:在建(構)筑物(橋梁、建筑物等)四角、沿外墻每l0m~15m處布置測點,且每側不少于3個監測點,監測點采用反射片與外墻粘貼牢固。測點布設如圖2所示。
測量方法:采用精密全站儀進行監測。
3.6鋼支撐應力監測
測點布設:鋼筋計沿鋼架的內或外邊緣布設。安裝前,在鋼拱架待測部位焊接鋼弦式鋼筋計,在焊接過程中注意焊接質量,記下鋼筋計型號,并將鋼筋計編號,用透明膠布將寫在紙上的編號緊密粘貼在導線上。注意將導線集結成束保護好,避免被施工所破壞。
測量方法:采用鋼筋計對鋼支撐進行應力監測。
4.監測數據處理與信息反饋
4.1監控量測流程 (監控量測流程如圖3所示)。
4.2數據采集
在量測斷面測點埋設后24h內測取初始讀數,以后根據設計的采集頻率和次數進行數據采集,同時根據隧道開挖、工程進度和所量測數據的變化情況作適當調整。量測頻率主要根據埋設斷面時間間隔、斷面與掌子面的距離及量測數據變化情況來確定。
4.3數據分析與處理
每次監測應做好原始記錄并及時進行監測數據整理。建立資料分析處理系統,根據所采用的監測方法和所取得的監測數據,采用相應的數據處理方法,對監測資料進行分析處理。繪制變形-時間曲線和變形速率曲線。
4.4監控量測控制值及監測預警管理
4.4.1監控量測控制值
根據設計要求,該工程隧道變形監控量測控制值如表4所示。
監測信息反饋按黃色、橙色和紅色三級預警進行管理和控制。具體內容如表5所示。
4.4.2預警響應
(1)達到黃色預警時,監測組和施工單位應提高監測頻率,對地面和建(構)筑物沉降要加強動態觀察,特別是預警點附近的各種管線要加強檢查和管理。
(2)達到橙色預警時,在繼續加強上述監測、觀察、檢查和處理外,還需針對不同預警項目的特點完善對該狀態的預警響應,及時對施工方案、開挖進度、支護參數、工藝方法等進行靈活調整和補充,在獲得業主、監理、設計單位的認可后盡快實施。
(3)達到紅色預警時,除應立即向上述單位報警外還應立即采取補強措施,并經設計、施工、監理和建設單位分析和認定后,改變施工程序或設計參數,必要時應立即停止開挖,進行施工處理。
(4)當監測數據達到其中任意一級預警狀態時,監測組應在第一時間告知業主、施工、監理、設計各方,在進行正常預警響應時向各相關單位提交預警報告。
5.監控量測的經驗與建議
(1)監控量測應由有專業監測人員組成的監測小組來實施監控量測方案,嚴格按計劃中的監測項目、步驟和頻率進行。
(2)對投入監測的設備和儀器要定期檢測和維護,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精度,保證儀器的可靠性能。
(3)基準點要定期進行檢核,并加以保護,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
(4)做好測點的保護工作,對測點進行編號并在其周圍設置明顯標志,預防施工時損壞。
(5)監測小組對于監測數據要及時上報,如遇到監測點需要進行調整時,應及時向業主、監理、設計和施工方反映,經過專家同論證可行后,靈活調整監測方案,確保監測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楊凱,劉東升,易前應,等.重慶市巖石抗剪強度參數統計分析及應用[J].后勤工程學院學報,2008(2):18—21.
[2] 肖堯.山城重慶地鐵開挖方法選擇[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1(6):97-100.
[3] GB/50911-2013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呢過監測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4] JGJ8-2007建筑變形測量規范[S]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5] GB50026-2007工程測量規范[S]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李子彬(1989-),男,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方向為隧道施工安全監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