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能文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禽畜肉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畜牧養殖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同時畜牧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嚴重影響了我國的進一步發展。文章從畜牧業污染的危害入手,簡述當前我國畜牧業污染現狀并分析防止污染的對策,以期為我國畜牧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畜牧業;環境;污染;防治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得到巨大的飛躍,畜牧業也從農村副業發展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畜牧業的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占很大比重,畜禽肉蛋的產量居世界首位。經濟和環境關聯密切,在我們獲得經濟成果的同時,對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我國的養殖業飛速發展,卻忽視了與之匹配的環境污染防治,現在環境問題已成為阻礙畜牧業持續發展的瓶頸,畜禽的糞便、污水等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經濟與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
1.畜牧業污染的危害
畜牧業的污染主要是糞便、藥物、病菌和微生物造成的,對水體、土壤、空氣環境、人體都會產生影響,甚至是極大的破壞。
1.1糞便污染
這是畜牧業污染源類型里影響最大的一種,這在規模化養殖企業比較常見。畜禽的糞便和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氨氣、硫化氫等物質,這些糞便散播在天地中,其中的氮和磷化合物進入土壤會轉化為硝酸鹽和磷酸鹽,破壞土質,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從而使作物減產;糞便進入水體,會引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造成“水華”現象,使水體富營養化,引起水中浮游生物、藻類的大量繁殖,破壞水體平衡,水中的魚蝦等生物也會因缺氧而死亡;畜禽的糞便還會造成空氣的污染,我們對于養殖場的印象總是臭氣熏天,這些惡臭的積累來自于動物的皮膚分泌物、呼出氣、外激素以及糞便等。畜禽的糞便在厭氧的環境條件下會分解出氨氣、甲烷、硫化氫等兩百多種惡性、刺激性氣體,揮發到大氣中的氨氣會引起酸雨,影響作物生長,反芻動物會產生大量的甲烷,而甲烷引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4.5倍。動物長期處于惡臭的環境會使內分泌紊亂,降低其免疫功能和代謝機能,增加了動物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刺激性氣體也會對人類造成中毒的危害。
1.2細菌微生物污染
生病的畜禽或者攜帶病菌、寄生蟲的動物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畜禽之間的疫病傳播,蚊蠅孳生,還會傳染給人類,造成人體健康的極大傷害,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禽流感和非典。
1.3藥物殘留污染
畜牧業的藥物殘留來源比較多,獸藥、農藥、消毒藥液等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首先畜禽所使用的獸醫藥,抗生素濫用以及殘留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長期使用抗生素會被動物機體所吸收,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分布沉積于動物全身,其中肝脾腎的分布量較高,產奶和產蛋的動物會通過泌乳和產蛋將抗生素留在乳蛋產品中,不僅影響了畜禽產品的質量,人長期食用吸收后也會產生耐藥性。另外用于清理養殖場的消毒水消毒液等直接進入污水,會對土壤和水源造成嚴重污染。
2.畜牧業污染的防治對策
2.1科學選址,合理規劃布局,建立生態養殖場
畜牧養殖場的選址要符合當地用地規劃,避免在《畜牧法》規定的禁止區域內開設,畜牧場要遠離居民區,地勢高,環境干燥,通風良好,水源穩定。建設現代化、生態化的養殖場是養殖業今后發展的目標,場區內應當設立生活區、生產區、辦公區、糞污處理區,各區進行合理布局,場內建筑應符合設計、規范標準,應綠化場內環境,對畜禽糞便進行科學處理,防止污染擴散,在管理上也應當重視起來,預防與治理并重,另外還可以將農牧、果牧與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開拓出一條環保又持續的發展之路。
2.2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有效回收利用資源
應用現代科技,采用新技術對畜禽糞便進行科學處理,有效回收再利用。畜禽糞便處理工藝根據種類不同有多種處理方式,一般來講有清糞、預處理、綜合處理三部分。我國目前常用的清理工藝有:干糞工藝,水沖糞工藝和水泡糞工藝,具體的工藝要根據養殖場情況適宜選取。處理后的糞便可以用來:制作肥料,畜禽糞便經堆肥處理,既可殺死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及蟲卵,也可除去臭氣,還可提高肥效;發展沼氣,沼氣是一種清潔能源,主要是以人、 動物的糞便以及植物的秸稈等為加工處理對象,它不僅可以緩解部分地區能源緊張的局勢,還可以對畜禽的糞便加以綜合利用,有效減少污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值得進行大規模推廣;應用多功能生物活性墊料技術。用鋸末、谷殼等作為畜舍墊料,加入有益菌群、微量元素及殺蟲、滅卵中草藥等生物活性物質,可對糞尿進行即時快速發酵、分解、吸附、殺蟲、滅卵,保持欄舍干爽潔凈,氣味清爽,無蚊蠅滋生。墊料在發酵過程中所產生的熱能,可供畜舍冬季取暖,墊料回收后可當作優質有機肥,實現零排放。
2.3健康養殖,嚴格控制藥物殘留
對畜禽的飼料、用藥要嚴格進行控制,綠色種植、綠色飼喂、綠色加工、疾病綠色防治,對整個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督與把控,想社會提供真正的“清潔型畜牧產品”,另外對病死畜禽應進行無害化處理,加大設備投入,嚴格無害化處理步驟,徹底減少畜牧業的藥物污染。另外還可以在飲水或墊料中添加各類除臭劑,吸咐、抑制、分解、轉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份,將氨變成硝酸鹽,將硫化氫變成硫酸,減輕污染。
2.4制定完善畜牧業相關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雖然已有關于畜牧業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規,但是總體來看,制度體系尚未完善,有些定義界定模糊,還存在一些漏洞,這都為依法、執法帶來困擾,因此應當盡快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制定與完善:第一,完善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標準。應進一步完善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標準,擴大畜禽養殖環境監管范圍。同時,各地要根據國家有關標準,結合當地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實際,制訂地方性的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標準;第二,完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規范。一方面,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社會環境,結合國家相關技術規范標準,研究制定適于本地區的畜禽污染防治技術指南,作為開展畜禽污染防治的技術依據;另一方面,圍繞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研究制定適于本地區的沼液沼渣利用、糞肥還田利用、沼氣制取、有機肥生產等技術規范;第三,探索建立畜牧業溫室氣體減排的技術體系。積極開展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監測技術與方法的研究,探索建立促進畜牧業溫室氣體減排的技術體系,科學評估我國畜牧業溫室氣體減排潛力,有助于我國的畜牧業溫室氣體減排政策的制定。
2.5加強畜牧業養殖管理,加大監督執法力度
要改變先污染后治理的管理思想,加強對畜禽養殖的監管和環境檢測,建立起畜牧業污染治理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畜禽養殖準入機制。按照 《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 的規定,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劃分禁養區、限養區和適度養殖區,并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在禁養區內不得審批養殖項目,并對處于高度敏感環境中的養殖場進行限期搬遷或者關停。限養區內不得改建、 擴建、新建養殖場,已有的不得繼續擴大規模,通過完善環保設施提檔升級。適度養殖區畜禽規模養殖審批應把握環境資源承載能力、動物防疫條件及環保措施,督促其按標準配套消納污染物土地,按污染產生量配套和環保設施,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 制度。二是加強環保監督執法,加大環境監測力度。定期對畜禽規模養殖場排污情況進行監測,一旦發現指標異常應果斷采取措施,責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達標的強制關停,確保環境安全。三是加大環保宣傳力度,讓養殖者了解畜牧業環境污染形勢的嚴峻性和污染的違法性,自主提高養殖者的防污、治污自覺性,加大媒體宣傳環保力度和社會輿論監督,增強養殖者守法意識,督促養殖者開展污染防治。
3.結語
我國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對于環境和經濟之間的矛盾應當采取積極的處理措施,就畜牧業而言治理環境污染無疑是當下最重要的問題,只有環境與經濟和諧共存,我們才能取得可持續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