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莉莉 許小峰
摘 要:作為公路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的運用與推廣,對公路工程建設質量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本文主要對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材料準備、施工流程及質量控制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施工材料準備;施工流程
一、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原材料準備
1、水泥
根據工程需求,選取高強度、小收縮性、強耐磨性與抗凍性良好的水泥作為施工材料,要求其物理性能與化學性能必須與國家相關標準規定相符,可最常用的材料為普通硅酸鹽水泥,標號為32.5號、42.5號。水泥進場后,應確保其具備產品合格證,并驗收檢查水泥品種、標號、包裝與數量等。水泥標號、廠牌及出場日期不同,堆放時不能混合。
2、砂
選取中粗砂進行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要求其質地、清潔程度必須與級配、細度相符,模數控制在2.5以上。施工中,要求砂的含泥量必須控制在2%以下。顆粒級配則與相關規定標準級配相符。
3、碎石
質地堅硬、強度等級3級以上,壓碎值控制在20%以下為水泥路面碎石選擇指標,其最大粒徑則需在4厘米以上。技術要求如下:泥土、淤泥含量<1%;針片顆粒<15%(顆粒形狀與正方形、球形相近);2.5毫米以下顆粒<5%;碎石級配控制在5到20毫米或20到40毫米。
4、水
選取飲用水作為清洗石料、攪拌混凝土與養護用水。
5、填縫材料
下部接縫板:選取松木板作為下部接縫板,尺寸為450cmX10cmX2cm。確保材料具備平直、整齊等特點,材料防腐處理可選取熱瀝青浸涂的方式,2到3毫米為瀝青厚度,同時將一定量石粉撒布到板面。
上部填縫料:選取廠制聚氯乙烯膠泥作為上部填縫料。
二、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應用
1、混凝土拌和
每臺攪拌機在投入使用前,必須進行標定和試拌。在標定有效期滿或攪拌機搬遷安裝后,均應重新標定。施工中應每15d校驗一次攪拌計量精確度。攪拌樓配料計量偏差不得超過規定。不滿足時,應分析原因,排除故障,確保拌合計量精確度。采用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的攪拌機時,應使用自動配料生產,并按需要打印每天(周、旬、月)對應路面攤鋪樁號的混凝土配料統計數據及偏差。應根據拌合物的粘聚性、均質性及強度穩定性試拌確定最佳拌合時間。外加劑應以稀釋溶液加入,其稀釋用水和原液中的水量,應從拌合加水量中扣除。
2、混凝土運輸
應根據施工進度、運量、運距及路況,選配車型和車輛總數。總運力應比總拌合能力略有富余。確保新拌混凝土在規定時間內運到攤鋪現場。運輸到現場的拌合物必須具有適宜攤鋪的工作性。不同攤鋪工藝的混凝土拌合物從攪拌機出料到運輸、鋪筑完畢的允許最長時間應符合時間控制的規定。不滿足時應通過試驗,加大緩凝劑或保塑劑的劑量。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漏漿、漏料和污染路面,途中不得隨意耽擱。自卸車運輸應減小顛簸,防止拌合物離析。車輛起步和停車應平穩。
3、混凝土攤鋪
攤鋪前應對基層表面進行灑水潤濕,但不能有積水。混凝土人模前,先檢查坍落度,控制在配合比要求坍落度±lcm范圍內,制作混凝土檢測抗壓抗折強度的試件。攤鋪過程中,間斷時間應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攤鋪現場應設專人指揮卸料,應根據攤鋪寬度、厚度,每車混凝土數量均勻卸料,嚴格掌握,不能虧料,可適當略有富余,但又不能太多,防止被刮到模板之外。攤鋪過后,對拉桿要進行整理,保證拉桿平行與水平,同時要用鋁合金直尺進行平整度初查,確保混凝土表面平整,不缺料。每日工作結束,施工縫宜設在脹縫或縮縫處,按脹縫和縮縫要求處治。因機械故障或其他原因中斷澆筑時,可設臨時工作縫。宜設在縮縫處,按縮縫處理。當攤鋪到脹縫位置時,應按脹縫設計要求設置脹縫和安裝傳力桿,傳力桿范圍內的混凝土可用人工振實和整平。如繼續澆筑,攤鋪機需跳開一塊板的長度開始進行,留下部分待模板拆除并套上脹縫后用人工攤鋪振搗成型。攤鋪機在攤鋪時,兩側應各設1名輔助操作員,保證攤鋪機運行安全和攤鋪質量。
4、混凝土振搗
在待振橫斷面上,每車道路面應使用2根振搗棒,組成橫向振搗棒組,沿橫斷面連續搗密實,并應注意路面板底、內部和邊角處不得欠振或漏振。振搗棒在每一處的持續時間,應以拌合物全面振動液化,表面不再冒氣泡和泛水泥漿為限,不宜過振,也不宜少于30s。振搗棒的移動間距不宜大于500mm;至模板邊緣的距離不宜大于200mm。應避免碰撞模板、鋼筋、傳力桿和拉桿。在振搗棒已完成振實的部位,可開始振動板縱橫交錯兩遍全面提漿振實,每車道路面應配備l塊振動板。振動板移位時,應重疊100~200mm,振動板在一個位置的持續振搗時間不應少于15s。振動板須由兩人提位振搗和移位,不得自由放置或長時持續振動。移位控制以振動板底部和邊緣泛漿厚度3±lmm為限。缺料的部位,應鋪以人工補料找平。振動粱振實,每車道路面宜使用1根振動梁。振動梁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和質量,振動梁應垂直路面中線沿縱向拖行,往返2—3遍,使表面泛漿均勻平整。
5、鋸縫、養護
為避免斷板情況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現,在路面澆筑成型后,施工企業必須在混凝土上進行鋸縫作業,鋸縫深度要合理控制,一般情況下都會在5—6厘米的范圍內進行有效控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養護過程中,有諸多養生方式,本文主要詳細介紹滴灌養生技術,其施工方式為在混凝土路面已經澆注完成后,在相隔10米左右的范圍內進行蓄水容器的放置,同時需用管路進行有效相連。順著路面在軟塑料細管穿孔的情況下進行鋪設,在選用保濕養護薄膜在路面上進行覆蓋。利用小孔將儲存罐內的調節水緩緩流出,這樣在混凝土結構中就可以將水分進行釋放及有效滲入,保證混凝土路面的濕潤度,避免路面出現裂縫。
三、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的質量控制
1、嚴格遵循設計彎拉強度、耐久性等對混凝土配合比進行準確設計。利用試驗對單位體積內混凝土的材料量進行確定,確保其水灰比、砂率符合施工規定。隨后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合理調整混凝土用量,每立方米水泥用量控制在300千克以上,0.42到0.50之間為水灰比,1到3厘米之間為坍落度。
2、因天氣原因,將大大降低混合料的質量。這種情況下,施工單位必須選用適合的材料覆蓋在施工材料堆放的位置,如施工企業有存儲倉庫,可直接在倉庫內進行放置與保管。在施工前應充分了解施工各個路段的地質情況,以此對設計標高進行確定。
3、如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將加大行車阻力,對車輛行駛的速度、安全及舒適度造成極大的影響,并會將沖擊力施加到路面,進而破壞路面、損壞車輛輪胎。為此施工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加大施工力度,避免質量隱患的出現。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對公路工程建設提出新要求,要求通過創新體制、完善政策,進一步提升公路工程建設力度。水泥混凝土施工技術作為公路工程路面施工的重要類型,其施工效果是否良好直接影響著公路工程的整體質量,為此,施工單位必須重視路面施工技術的應用,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的整體質量,推動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高保玉,范圣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應注意的問題[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24).
[2]蘇清林.水泥砼路面裂縫成因及預防措施[A].沿海企業與科技, 2007(04):137-140.
[3]李偉.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縫的原因及維修措施[J]技術研發, 2011(10):72-73.
[4]胡志剛;;高速公路混凝土質量通病分析與防治[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年14期.
[5]胡志剛;高速公路混凝土質量通病分析與防治[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