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劉 佳
?
不斷開拓全區民族工作新境界——訪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特古斯
■文/本刊記者 劉 佳

自治區黨委九屆十四次全委會議,是我區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于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和引領我區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落實“十個全覆蓋”惠民工程,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會議的勝利召開,是我區“十二五”時期工作的里程碑,同時也開啟了“十三五”時期工作的新征程。內蒙古作為全國“模范自治區”和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做好民族工作對于維護民族團結、社會和諧、鞏固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具有重要作用,為更好總結我區“十二五”期間民族工作的經驗做法,了解“十三五”時期的新思路、新舉措,我們專訪了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特古斯。
記者:自治區黨委九屆十四次全委會議系統總結了我區“十二五”時期工作的成績和經驗,全面部署了“十三五”時期各項工作。那么,就民族工作來講,我區最主要的成績是什么?
特古斯:“十二五”期間,全區民族工作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全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繁榮、邊疆安寧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基礎。
五年中,自治區召開了黨委民族工作會議,出臺了《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實施意見》及其分工方案,為全區民族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大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召開了第八次全區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表彰了303個先進集體和298名先進個人,命名了65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并有5個盟市旗縣被國家民委命名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每年9月的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支持引導各盟市旗縣市區開展促團結、謀發展、解民憂、娛民情的創建活動,促進了“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深入人心,增進了“五個認同”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鞏固發展了各族群眾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五年中,累計下達少數民族發展資金17.72億元,實施了興邊富民、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等共計1902個項目。在項目實施中,緊密結合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和“十個全覆蓋”工程,更加注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更加注重促進民生改善,更加注重服務基層,更加注重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促進了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五年中,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蒙古語言文字學習使用條例》,完成了《〈內蒙古自治區蒙古語言文字學習使用條例〉實施細則》的起草修改完善工作,并積極協調有關部門促進《實施細則》早日出臺。完成了全區學習使用蒙古語文情況調查,撰寫了調研報告。開展了全區社會市面蒙漢文并用專項治理工作,重點解決群眾和網絡上反映突出的蒙古語言文字使用錯誤、不規范等問題。提請自治區政府成立了蒙古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蒙古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的意見》,申請設立了專項資金,制定了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增設了自治區蒙古語文信息資源推廣應用中心。截至目前,共實施了涉及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實際應用等方面的45個項目,成功立項實施了蒙古語言文字數字資源建設與共享工程,推動蒙古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現在遇到蒙古語言文字方面的專家學者,我們聽到的不再是哪里的蒙古語言文字使用錯誤、不規范、出了笑話,而是津津樂道哪個嘎查的農牧民用安裝有蒙文軟件的手機發短信、發微信、上網查資料了。這也是我委信息化項目之一。
這些成績的取得,每一項都飽含著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都飽含著我們民族工作部門的精心策劃和辛勤工作,都飽含著全區民族工作部門領導干部的共同努力。近兩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內蒙古考察時對我區的民族團結工作給予了肯定和認可,俞正聲、杜青林、王正偉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我區調研時也對我區的民族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自治區黨委政府一直對民族工作高度重視和支持,中央和自治區領導的認可和支持,是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
記者:長期以來,我區民族工作一直是全國民族工作的典范,形成了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經驗。您認為這些經驗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特古斯:五年來,自治區黨委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不懈努力,開創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新局面,形成了一整套有利于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深得民心、普惠民生、切合我區實際的民族工作新思路,積累了具有內蒙古特色的寶貴經驗。
一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自治區黨委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切實筑牢民族團結進步的政治基礎。全面正確地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相統一,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扶持少數民族和民族聚居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有效保障了各民族享有平等權利、履行平等義務。毫不動搖地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加強民族工作的地方性法規,推動民族事務治理走上了法治化、規范化軌道。
二是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全力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自治區黨委立足區情、把握全局、突出重點、科學引領、協調推進,科學編制實施自治區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和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規劃。在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和實施“十個全覆蓋”、扶貧攻堅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舉措中,充分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加大對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聚居區的政策傾斜,使少數民族聚居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切實筑牢了民族團結、社會和諧、邊疆安寧的物質基礎。
三是堅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努力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自治區黨委堅持在鞏固物質基礎的同時,進一步發揮精神力量的作用,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著力增強各族群眾維護團結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牢牢把握“兩個共同”、牢固樹立“三種意識”、不斷增進“五個認同”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民族團結作為做好民族地區工作的生命線,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和示范單位建設,不斷優化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族群眾交流交往交融,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加強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傳播工作,大力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大力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鞏固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四是始終堅持依法治區,為依法開展民族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貫徹依法治區戰略部署,科學立法、公正司法、嚴格執法,大力開展法治教育和法治宣傳,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著力用法治思維規范調整民族關系,妥善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問題矛盾,依法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科學合理選拔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尤其是雙語干部、“三少”民族干部,注重發揮少數民族干部聯系服務少數民族群眾的特殊作用。教育引導全區各族人民樹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自覺遵法守法用法,正確區分不同性質的問題矛盾,自覺同蠱惑煽動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爭,為全區民族團結和邊疆安寧營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圍。
記者:“十二五”時期民族工作可謂有聲有色、成效突出、經驗豐富,對“十三五”時期如何做好民族工作,您有什么想法呢?
特古斯:當前國家和自治區“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建議已相繼通過審議,自治區民委將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統籌謀劃、精心組織,切實抓好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九屆十四次全委會議精神的學習貫徹,精心謀劃“十三五”時期民族宗教蒙古語文各項工作,切實做到用會議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
一要結合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迅速掀起學習貫徹自治區黨委九屆十四次全委會議精神的熱潮。自治區黨委九屆十四次全委會議召開后,自治區民委第一時間召開了中心組學習會議,并下發了通知,要求全區民族宗教蒙古語文工作戰線上的廣大干部職工,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用會議精神指導工作實踐,緊密團結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周圍,緊緊圍繞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要求部署,系統總結“十二五”時期民族工作的成績和經驗,科學謀劃“十三五”時期的目標和任務。
二要加強調研和分析研判,為自治區“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建言獻策。自治區黨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今后五年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全面做好民族宗教蒙古語文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我們在領會精神主旨、內涵要義、抓好落實的同時,也要提前謀劃、提早部署,認真做好先期的調查研究工作,科學準確地提出涉及民族工作的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意見,爭取在總盤子中增加比重,更好地服務團結穩定、服務各族群眾。
三要增強事業心和使命感,堅持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再創佳績,開創民族工作的嶄新局面。以自治區黨委九屆十四次全委會議為新的起點,在學懂、吃透會議精神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和教育,引導各族人民不斷增進“五個認同”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歷史觀,進一步鞏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結合區域因素和民族因素,提高精確性和準確度,進一步促進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聚居區經濟社會發展,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積極貢獻;繁榮發展蒙古語文事業,促進蒙古語言文字學習使用的法治化、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障少數民族群眾學習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基本權利。
工作中,我們將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踐行“三嚴三實”,帶著對民族工作的正確認識、對各族群眾的深厚感情、對維護民族團結的神圣職責,全面做好民族宗教蒙古語文各項工作,為自治區繁榮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康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