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宏 武星 索貴彬 教授(石家莊經濟學院 石家莊 050031)
?
生態-技術創新支撐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效果評價
■ 郭宏 武星 索貴彬 教授(石家莊經濟學院 石家莊 050031)
內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循環經濟模式下生態-技術創新的內涵與構成,然后根據循環經濟原則建立了生態-技術創新支撐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并以環渤海城市群為例進行了實證分析,以期為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而制定技術創新政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循環經濟 生態-技術創新循環經濟效果評價 因子分析
自1957年,索洛在《技術變化和總量生產函數》一文中,用全要素生產率成功測度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后,技術進步就躍居資本和勞動之上,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力量(羅伯特·索洛,1991)。循環經濟是一種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但從技術創新水平看,支撐循環經濟實踐的生態-技術創新水平距離循環經濟的內在要求還相差甚遠。因此研究生態-技術創新對區域循環經濟的支撐效果,可為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制定區域技術創新政策提供參考。
(一)傳統技術創新與循環經濟模式下技術創新的區別
在本質內涵上,循環經濟模式下的技術創新追求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良好生態環境的統一,努力使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達到全面提高;傳統技術創新則注重生產要素、生產條件、生產組織的重新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生產體系,獲得更大經濟利潤。
在行為主體上,循環經濟模式下技術創新的行為主體是政府、企業和公眾,傳統技術創新的最終行為主體只是企業。
在追求目標上,循環經濟模式下的技術創新追求經濟目標、社會目標和環境目標,三者的協調統一;傳統技術創新追求的最直接目標就是經濟目標。
二者在現實經濟社會中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對立,這使得傳統技術創新對循環經濟既存在有利的一面,又存在消極的一面。所以為了使技術創新能夠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必須對其概念和體系進行必要的整合。為了區別于傳統技術創新,可稱整合后的技術創新為生態-技術創新(Eco logytechnology Innovation,簡稱ETl)。
(二)基于循環經濟“3R”原則的區域生態-技術創新構成
根據循環經濟的“3R”原則,基于循環經濟模式的區域生態-技術創新應包括減量化技術創新、再使用技術創新和資源化技術創新(許英,2010)。
減量化技術創新:減量化技術創新屬于輸入端控制方法,要求同時關注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從前者看,減量化技術創新要求有關單位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可再生資源和能源的投入。從第二個環節看,減量化技術創新體現為企業產品從設計、研制、生產、消費和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要求。
再使用技術創新:從技術創新過程角度看,再使用技術創新屬于過程控制技術創新,要求盡可能重復使用物品,延緩其最終成為“垃圾”的時間。
資源化技術創新:屬于輸出端技術創新,要求將前一個環節產生的廢棄物作為下一個環節的原材料重復使用,從而減少初級資源和能源的投入和最終廢棄物的生成。
由以上分析可知,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實現第二次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戰略選擇,而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生態-技術創新作為支撐。本文基于循環經濟模式和生態-技術創新的視角,采用理論分析法、頻度統計法和專家咨詢法,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可行性等原則,構建了生態-技術創新支撐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效果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生態-技術創新支撐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環渤海經濟圈指的是以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京津冀地區為核心的廣大區域,包括北京、天津、遼寧、山東、河北在內的二市三省十五個城市,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經濟核心區,也是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核心區,輻射我國華北、東北和西北(索貴彬等,2010)。在此文章采用因子分析,借用SPSS17.0軟件,對環渤海城市群的生態-技術創新支撐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效果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在對十五個城市進行因子分析時共提取了四個主成分,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了91%,非常理想。表2顯示,基于生態-技術創新支撐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效果的視角,對環渤海城市群進行綜合評價,北京、天津、青島、大連和煙臺排在前五位,濟南、濰坊、沈陽、石家莊和威海處于中間五位,而淄博、保定、秦皇島、唐山和鞍山處于后五位。石家莊的綜合評價值為零,如果以綜合評價值為零作為比較基準,評價值大于零表示該區域的技術創新符合生態要求,對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也是正向的;反之,如果評價值小于零,則表示該區域的技術創新不符合生態要求,不能支撐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北京、天津、青島、大連、煙臺、濟南、濰坊和沈陽八個城市技術創新對區域循環經濟的支撐作用是正向的,只是支撐程度不同;而威海、淄博、保定、秦皇島、唐山和鞍山六個城市技術創新不符合生態要求,不能支撐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

表2 環渤海城市群生態-技術創新支撐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效果評價表

表3 層次聚類分析的聚類表

表4 環渤海城市群分類情況表
進一步針對每個城市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分析其技術創新的生態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支撐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并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如北京市,綜合評價值為1.1,在15個城市中排名第一。北京因其首都區位優勢而擁有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帶動了創新投入,創新投入達到3.4,在所有評價對象中是最高的,且遠遠高出其他城市。但北京市在循環經濟的再循環方面表現較差,在15個城市中排名第14位,僅位于鞍山市前面。說明北京市在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和再生利用、減少初級資源和能源的投入和垃圾生成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青島市的綜合評價值為0.24,在15個城市中排名第三,但其創新投入僅為-0.26;說明青島市用較低的技術創新投入獲得了較好的循環經濟發展效果,技術創新表現出良好的生態性,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再如石家莊市,其綜合評價值為0,排名第九,比較靠后。石家莊市的創新投入為-0.26;再循環效果評價值為0.13;減量化評價值為0.24;再使用評價值為0.18。對于石家莊市技術創新支撐循環經濟發展效果來看,在再循環方面表現很好。石家莊市近幾年在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和再生利用,減少初級資源和能源的投入和垃圾生成等方面下了很大精力,取得了良好效果,而在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和再使用方面表現一般,這可能和石家莊市的產業結構有關。石家莊市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同時要加大對減量化和再使用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濟南市的綜合評價值為0.07,在15個城市中排名第六,但其創新投入僅為-0.38;減量化評價值為0.63,再循環評價值為0.85,在環渤海城市群中分別排在第6位和第4位,說明濟南市用較低的技術創新投入獲得了較好的循環經濟發展效果,技術創新表現出良好的生態性,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但其在再循環方面表現欠佳,應引起注意。河北省的唐山市綜合評價值為-0.43,排名位于第14位,僅居鞍山市前面,與鞍山市一起位居環渤海15個城市的最后兩位。唐山市的創新投入為-0.16;減量化效果評價值為-2.8,排在最后,再使用效果評價值為0.38;再循環效果評價值為0.44。可見唐山市循環經濟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在于減量化。唐山市作為全國的重大鋼鐵生產基地,其經濟的發展相當程度上是以資源的大量投入和消耗為代價的,長此以往經濟發展必定受限。由此,唐山市在生態-技術創新方面要加大對減量化技術的投入力度,從源頭上解決循環經濟的資源消耗問題。同時要加快經濟轉型的步伐。
聚類分析是一種常用的多元統計方法,聚類分析的結果使得類內樣本具有較高的相似性,而不同類之間的樣本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從而使得有關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對不同類別的樣本進行區別對待,采用有針對性的措施。為進一步分析環渤海城市群的情況,以表2各城市的4個因子得分為基礎,對其進行層次聚類分析,分析結果見表3和表4。表3是層次聚類分析的聚類表,從中可以看出整個聚類分析的過程。表4是環渤海城市群分類情況表。結合表3和表4,可以看出15個城市分為6組較為合理。北京因其首都特殊的區位優勢單獨為一組,天津、石家莊、濟南、青島、大連、煙臺、濰坊和威海8個城市為第2組,沈陽、保定和秦皇島為第3組,淄博、唐山和鞍山各為一組。
綜上,為定量分析生態-技術創新對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循環經濟模式下區域生態-技術創新的內涵,然后建立了生態-技術創新支撐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并對環渤海城市群進行了實證分析。分析結果顯示,該方法可以定量評價區域技術創新是否符合生態要求,能否支撐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以及改進方向,該方法可以為制定區域技術創新政策和提高區域循環經濟運行質量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羅伯特·索洛.經濟增長因素分析[M].商務印書館,1991
2.許英.循環經濟模式下區域技術體系構建研究[D].吉林大學,2010
3.索貴彬,聶雅.面向生態-技術創新的環渤海城市群生態位擴展評價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8)
4.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1[Z].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河北社科基金項目(HB12YJ085);河北軟科學項目(1345420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