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虹江蘇省響水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蘇響水 224600
?
前置胎盤患者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因素
單虹
江蘇省響水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蘇響水224600
[摘要]目的探討前置胎盤患者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因素。方法以2011~2014年間在我院分娩的單胎妊娠前置胎盤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組),同時隨機選擇同期無胎盤異常的單胎妊娠產婦60例作為對照組。回顧性分析入選病例產婦的一般臨床資料以及新生兒出生體重及前置胎盤患者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因素。結果研究組的新生兒出生體重要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早產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分娩時孕周是決定新生兒出生體重的預測因素(P<0.01)。結論前置胎盤患者的新生兒出生體重較低,前置胎盤對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主要是由于其早產的發生率升高。對于前置胎盤患者,隨分娩時孕周的增加,新生兒出生體重增加。
[關鍵詞]前置胎盤;新生兒;出生體重;影響因素
前置胎盤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其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據報道,中國部分地區前置胎盤的發生率達1.2%[1]。前置胎盤是妊娠晚期產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2,3],臨床上與多種不良母兒結局相關[4,5],包括產后出血、胎盤植入、早產及新生兒出生體重較低等。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2014年間前置胎盤病例的臨床資料,探討前置胎盤對新生兒體重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在我院婦產科住院分娩的單胎妊娠產婦10 285例,其中前置胎盤患者有60例,發病率0.58%。將前置胎盤患者60例作為前置胎盤組(研究組),產婦年齡19~46歲,分娩時孕周31~42周;同時,隨機選擇同期無胎盤異常的單胎妊娠產婦60例作為對照組,產婦年齡18~43歲,分娩時孕周30~41周。前置胎盤的診斷符合《婦產科學》(第2版)[6]的參考標準;所有病例以產前最近一次經腹B型超聲檢查結果為準,并在產婦分娩后檢查胎盤進一步證實。
1.2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研究組前置胎盤患者及對照組產婦的一般臨床資料,包括:產婦年齡、孕次、產次及分娩時孕周等,比較兩組的新生兒出生體重值,分析前置胎盤患者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因素。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兩組間計量資料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前置胎盤患者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產婦一般臨床特征的比較
60例前置胎盤患者中,分娩時孕周滿28周至不足37周(早產)者18例,占30.0%;對照組產婦60例,早產者5例,占8.3%,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090,P=0.005)。研究組的孕次、產次高于對照組(P<0.01或P<0.05),分娩時孕周低于對照組(P<0.01),兩組產婦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臨床特征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28.1±5.4 29.3±5.4 -1.217 2.22±0.40 2.98±0.73**-2.664 1.57±0.57 1.83±0.59*-2.313 38.9±1.8 37.0±2.3**2.344年齡(歲) 孕次(次) 產次(次)分娩時孕周(周)對照組研究組t值60 60組別 n
2.2兩組新生兒出生體重比較
研究組的新生兒出生體重要低于對照組(P<0.05)。按分娩時產婦孕周<37周或≥37周的亞組樣本進行比較顯示:在相同的孕周亞組內,兩組的新生兒出生體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出生體重比較(±s,g)

表2 兩組新生兒出生體重比較(±s,g)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418±451 3 188±610*2.344 2 910±794 2 675±729 0.627 3 464±386 3 408±388 0.704總體樣本 孕周<37周 孕周≥37周對照組研究組t值組別
2.3影響因素分析
應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對前置胎盤患者產婦年齡、孕次、產次及分娩時孕周等因素對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結果發現,分娩時孕周是決定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因素,回歸方程式為:(Ⅹ值:孕周31~42周),相關系數R值為0.727(P<0.01);而產婦年齡、孕次及產次未顯示出對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作用。
前置胎盤是孕晚期陰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危及母兒生命的常見疾病之一。一項全球多地區的薈萃研究顯示[7],前置胎盤的總體發生率為0.52%;國內報道,中國部分地區前置胎盤的發生率達1.2%左右[1]。在本研究中,我院2011~2014年間前置胎盤病例60例,發病率為0.58%。我院是蘇北地區的一所縣級綜合性醫院,此發病率水平反映了該地區縣域人群前置胎盤的發病情況。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60例前置胎盤病例的臨床資料,并采用配對設計的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兩組間產婦臨床資料的比較顯示:前置胎盤患者的孕次、產次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有研究表明[1,4,8],前置胎盤發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年產婦、孕期吸煙、多產次、既往剖宮產史和流產史、應用輔助生育技術等。本研究關于產婦一般資料的對照分析結果,與以往的研究結論相一致。
Rosenberg等[4]研究發現,前置胎盤患者分娩的新生兒與非前置胎盤產婦分娩的新生兒比較,出生體重較低;認為前置胎盤可引起胎兒宮內生長受限。而Harper等[9]應用超聲檢查評估胎兒宮內生長情況,分析前置胎盤對胎兒生長的影響,研究表明:前置胎盤不會引起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相同的研究結論也被另外一項文獻報道所證實,Yeniel等[10]的研究結果顯示,前置胎盤患者低出生體重兒和早產的發生率增加,但是前置胎盤與胎兒生長受限之間無相關性聯系。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的新生兒出生體重要低于對照組。進一步按產婦分娩時孕周數分為早產者(孕周<37周)和足月產者(孕周≥37周),在早產者和足月早產者,分別比較兩組的新生兒出生體重值,兩組間無統計學差異。研究組早產的發生率(30.0%)明顯高于對照組(8.3%),研究組的分娩時孕周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與以往的研究相一致,即前置胎盤患者新生兒出生體重較低、早產發生率較高,早產者或足月產者比較均未發現前置胎盤對新生兒出生體重的相關影響。
國外有研究[4,5]表明,前置胎盤患者早產的發生率明顯增加。近年來,國內有兩項關于早產的危險因素及臨床結局分析研究顯示:前置胎盤是早產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11],晚期早產組新生兒出生體重低于足月產組[12],醫源性早產中低出生體重兒的比例較自然早產高[11]。在本組資料中,與對照組比較,前置胎盤組早產的發生率明顯較高;相應地,較低出生體重兒的比率較高。因而,前置胎盤患者的新生兒出生體重值較低,主要是因為其發生早產的比率明顯升高所致。并發于前置胎盤的早產屬于醫源性早產范疇,對照組的早產為自然早產;本資料比較了前置胎盤組與對照組早產新生兒出生體重值,未發現兩者間有統計學差異。
對前置胎盤患者應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產婦年齡、孕次、產次及分娩時孕周對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結果發現:分娩時孕周是決定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因素;而產婦年齡、孕次和產次未顯示出對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作用。一項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回顧性流行病學分析表明[13],隨著胎齡的增加,城鄉地區、男女性別的新生兒出生體重均呈增加趨勢。裘蕾等[14]對2013年北京市活產新生兒出生體重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顯示,隨分娩孕周增加,新生兒出生體重亦增加,在孕42~43周達到峰值。本研究中,前置胎盤患者分娩時孕周31~42周間,新生兒出生體重隨分娩時孕周增加而增加。有研究表明[15],早產低出生體重是新生兒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因此,在臨床工作中要重視前置胎盤患者早產對新生兒體重的影響。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前置胎盤者的新生兒出生體重較低,前置胎盤對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影響主要是由于其早產的發生率升高;在前置胎盤患者,隨分娩孕周的增加,新生兒出生體重增加。要做好育齡婦女的生育宣教和孕期保健,做好孕期常規超聲檢查,要重視前置胎盤患者早產對新生兒體重的影響,及時發現和正確處置前置胎盤病例。
[參考文獻]
[1]李青,王志堅,余艷紅,等.中國部分地區前置胎盤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4,30(10):786-790.
[2] Koifman A,Levy A,Zaulan Y,et al.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eeding during the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J]. Arch Gynecol Obstet,2008,278(1):47-51.
[3]王小娟,譚紅專,周書進,等.湖南省瀏陽市產婦產后出血發病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9(2):151-156.
[4] Rosenberg T,Pariente G,Sergienko R,et al. Critical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of placenta previa[J]. Arch Gynecol Obstet,2011,284(1):47-51.
[5] Zlatnik MG,Cheng YW,Norton ME,et al. Placenta previa and the risk of preterm delivery[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07,20(10):719-723.
[6]曹澤毅,喬杰.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92-97.
[7] Cresswell JA,Ronsmans C,Calvert C,et al. Prevalence of placenta praevia by world reg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Trop Med Int Health,2013,18(6):712-724.
[8] Faiz AS,Ananth CV. Et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placenta previa:An overview and meta -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03,13(3):175-190.
[9] Harper LM,Odibo AO,Macones GA,et al. Effect of placenta previa on fetal growth[J]. Am J Obstet Gynecol,2010,203(4):330.e1-330e5.
[10] Yeniel AO,Ergenoglu AM,Itil IM,et al. Effect of placenta previa on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and stillbirth[J]. Arch Gynecol Obstet,2012,286(2):295-298.
[11]杜培麗,張慧麗,何玉甜,等.早產孕婦1963例臨床結局分析[J].廣東醫學,2013,34(10):1552-1555.
[12]張瑩,赫英東,陳倩.晚期早產的危險因素及圍產期并發癥分析[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4,17(6):379-383.
[13]方亮,張竹繁,劉啟蘭,等.南京市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回顧性流行病學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2(2):163-167.
[14]裘蕾,孔元原,楊海河. 2013年北京市活產新生兒出生體重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23(5):539-542.
[15]李荔荔,黃彥紅,楊柳,等.新生兒6162例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23(1):103-106.
Maternal factors influcing neonatal birth weight in placenta previa
SHAN Ho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gshui County in Jiangsu Province, Xiangshui 2246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maternal factors influcing neonatal birth weight in placenta previa. Method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from 2011 to 2014, 60 singleton pregnancies of women with placenta previ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60 singleton pregnancies of women without placenta previa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gnant women and the birth weight of neonates were evaluated restrospctively. The regression models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general dinical date and neonatal weigh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neonatal weight in placenta previa. Results Neonates born after a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placenta previa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birth weight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Women with placenta previa had higher incidence of preterm delivery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estational age at delivery was a significant linear predictor of the neonatal birth weight(P<0.01). Conclusion Placenta previa is associated with low neonatal birth weight, and association is chiefly due to preterm delivery. With the increase of gestational age, the neonatal birth weight increases accordingly in placenta previa.
[Key words]Placenta previa; Neonate; Birth weight; Influencing factor
收稿日期:(2015-06-15)
[中圖分類號]R71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9701(2016)01-00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