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超杰,王旭霞
(陜西省長武縣果業技術推廣站 陜西長武 7136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果品生產的逐步發展,人們對水果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發展綠色無公害果品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防止蘋果生產過程中各類污染問題的發生,確保綠色果品的營養質量安全,現就蘋果生產中存在的主要污染問題及預防對策介紹如下:
據調查,相當一部分果農不重視果園有機肥的使用,而是全部依靠化肥。使果園土壤惡化,出現嚴重板結、酸化、鹽漬化現象。制約了優質蘋果的生產。另外,由于過量施用化肥,使蘋果產品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和氯化物。這些是誘發人類各種病癥的原因之一,也是蘋果產量不高、品質不佳的原因。
蘋果園常用的農家肥主要是家畜圈肥和人糞尿。這些肥料富含樹體必需的養分,但還含有大量的病源菌和寄生蟲卵。(如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蛔蟲卵等)若給果園直接施入未經無害化處理的農家肥,就會發生樹體傷根、燒根現象,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病菌也會感染到果實,如人們食用受感染果實就會引發疾病。
由于部分果農不了解果園病蟲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和原則,而是單一運用農藥防治。往往每隔7~15天就噴1次藥,還有些果農為了盡快達到防治病蟲的目的,使用已禁用的高毒、劇毒農藥。致使蘋果果實中的農藥殘留量超標,由此造成環境污染和果實污染,嚴重時給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
空氣污染主要是指一些工廠、廠礦等企業產生的有害氣體對周圍果園的污染。特別是上風口的污染源(如各類化工廠、鋼鐵廠、火力發電廠、水泥廠、磚瓦窯、石灰窯等)所排放的有毒有害氣體,煙塵和粉塵等。對周邊果園的污染。使果樹呼吸強度減弱,坐果率降低,果實生長緩慢,出現畸形、果面不凈等現象。直接影響果品質量和安全。給蘋果賴以生長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
廢水主要包括廠礦企業污水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及醫院的各類污水。這部分污水既含有益的肥料營養成分。又含有害的病源菌和重金屬離子物質。因而,不經無害化處理的污水不能用于果園灌溉。更不能用于果品生產。以避免對人類身體健康產生危害。
在蘋果生產中,大量運用各種合成的生長調節劑、激素及添加劑。可大量殘留于果品中,食用后可致使人體的發育機體破壞,嚴重時出現致病甚至致癌現象。其所含的激素等合成劑使人體的免疫力降低,內分泌失調。還可使人體部分器官發生變異、身體畸形等。這些都會給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
新建果園應選擇在生態條件良好,土壤肥沃、背風向陽,遠離污染源的優生區域建園。確保果園達到綠色無公害果品生產標準的要求。
加強無公害果品生產過程的監測管理力度。應建立從生產果園到消費者食用的全程監管體系。實現無公害蘋果生產,確保果品營養、安全。對蘋果產品實行嚴格的市場衛生安全監測準入制。
在蘋果園施肥中,實行科學的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施用量按每生產100千克蘋果施150~200千克優質有機肥,同時配施少量速效化肥。按樹齡計算、幼樹畝施優質有機肥1 000千克以上,過磷酸鈣25~50千克,尿素5~10千克:初果樹畝施優質有機肥1 500~2 000千克,過磷酸鈣 50~75 千克,尿素 15~20 千克:成齡樹畝施優質有機肥4 000千克以上,過磷酸鈣150~180千克,尿素30~40千克。所施用的有機肥必須是經過無害化處理的優質有機肥。
蘋果的病蟲害防治中,必須遵循“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綜合防治為先”的原則。堅持農業、物理措施,生物、化學措施相結合的方法,盡量少用或不用化學農藥防治。若采用農藥防治時,首先選用生物源農藥及一些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禁用高毒、劇毒、高殘留農藥。做到適時、適量,準確用藥,盡可能的減少有毒化學農藥的使用,確保果品的食用安全。